中华经典诗词作品
1.《白湖寺后溪宿云门》
年代: 唐 作者: 常建
落日山水清,乱流鸣淙淙。
旧蒲雨抽节,新花水对窗。
溪中日已没,归鸟多为双。
杉松引直路,出谷临前湖。
洲渚晚色静,又观花与蒲。
入溪复登岭,草浅寒流速。
圆月明高峰,春山因独宿。
松阴澄初夜,曙色分远目。
日出城南隅,青青媚川陆。
乱花覆东郭,碧气销长林。
四郊一清影,千里归寸心。
前瞻王程促,却恋云门深。
毕景有余兴,到家弹玉琴。
2.《听邻人琵琶》
年代: 唐 作者: 陈叔达
本是龙门桐,因妍入汉宫。
香缘罗袖里,声逐朱弦中。
虽有相思韵,翻将入塞同。
关山临却月,花蕊散回风。
为将金谷引,添令曲未终。
3.《三月晦日晚闻鸟声》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晚来林鸟语殷勤,似惜风光说向人。
遣脱破袍劳报暖,催沽美酒敢辞贫?
声声劝醉应须醉,一岁唯残半日春。
4.《野老》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5.《蔷薇》
年代: 唐 作者: 储光羲
袅袅长数寻,青青不作林。
一茎独秀当庭心,数枝分作满庭阴。
春日迟迟欲将半,庭影离离正堪玩。
枝上莺娇不畏人,叶底蛾飞自相乱。
秦家女儿爱芳菲,画眉相伴采葳蕤。
高处红须欲就手,低边绿刺已牵衣。
蒲萄架上朝光满,杨柳园中暝鸟飞。
连袂踏歌从此去,风吹香气逐人归。
6.《萼绿华歌》
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有一人兮升紫霞,书名玉牒兮萼绿华。
仙容矫矫兮杂瑶珮,轻衣重重兮蒙绛纱。
云雨愁思兮望淮海,鼓吹萧条兮驾龙车。
世淫浊兮不可降,胡不来兮玉斧家。
7.《宋少府东溪泛舟》
年代: 唐 作者: 李颀
登岸还入舟,水禽惊笑语。
晚叶低众色,湿云带残暑。
落日乘醉归,溪流复几许。
年代: 唐 作者: 独孤及
百花结成子,春物舍我去。
流年惜不得,独坐空闺暮。
心自有所待,甘为物华误。
未必千黄金,买得一人顾。
9.《长安书怀》
年代: 唐 作者: 马戴
歧路今如此,还堪恸哭频。
关中成久客,海上老诸亲。
谷口田应废,乡山草又春。
年年销壮志,空作献书人。
10.《渔家傲 和程公辟赠》
年代: 宋 作者: 张先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
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堂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青雪路,君家正在吴门住。
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拓展阅读
1、“诗中游”让我陶醉——《小学生中华经典诗词读本》读后感
暑假,很多同学都喜欢到外面去游览湖光山色,我却喜欢抱着《小学生中华经典诗词读本》开始我的“诗中游”。
当看到“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幽静时,我会心驰神往;当看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时,我会沉醉自失;当看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怅惆时,我会为其伤感……但令我最难忘的是诗中的喜和乐。
当我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眼前是一个何其清新自然、何其美丽动人的境界!怀着许多喜悦,我走入了一个满眼绿色、充满泥土芳香的大草原。当我读到“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时,我脑中立即展现出一幅人们喜迎新春的图画。画中王安石眉梢舒展,把酒当歌。喜庆的风光尽收眼底。
相信大家对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定了解颇多,读着这句诗时,我仿佛进入了一片明媚秀丽的世界,听着黄鹂鸣唱,看着白鹭飞翔,到处生机勃勃!好一个令人乐而忘返的境界!“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在我学习的课本里也有,每当吟咏这诗句时,总会觉得很神秘。今天再读,眼前便展现出一幅画来:静静的夜,深蓝色的夜空,空中镶着一盘月,月光轻轻地洒在湖上、树上。树枝上,两只小鸟儿相互依偎着,甜甜地编织着自己的梦。一阵微风吹来,清新扑面,眼睛闭上,这月色和鸟儿融入水里,而我也融化在画中,心中便有说不出的愉快。
当我轻轻合起手中的《小学生中华经典诗词读本》时,清新的诗句,快乐的情调,无不令我陶醉,令我流连忘返。我不禁赞叹,果真一本好书!
2、中国经典诗词精选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1、《月下独酌(其一)》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作者: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4、《将进酒》
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5、《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遣怀》
作者: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8、《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者: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世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中国诗词经典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清末王闿运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李杜文章万丈高,就中诗律杜陵豪。”杜甫的律诗的确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尤其是夔州以后的诗作,更加成熟。他的律诗对仗工妥,用字精当,声音和谐。正如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样,“晚节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律诗的这些长处,读者在细读《蜀相》这首诗时,是能够领悟得出的。《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蜀相》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如果把刘禹锡的话用来评《蜀相》,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www.lizhidaren.com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34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