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22 18:20:15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范文

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动势的存在;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有关的因素,从而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使学生体会在发现和认识物理规律中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演示用:大型示教万用电表;原副线圈;学生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

学生用:灵敏电流计;线圈;条形磁铁。

一、学生思考回答,引入课题

1.下图所示两种情况中,线圈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2.根据稳恒电路知识──导体中要有电流,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闭合回路中若有电流,必存在电源,思考:(A)图中有电流产生,但看不到明显的电源存在,你怎样认为?让学生充分地发表看法,可能有的学生认为一定存在电源,有的则认为不存在电源,因为看不到电池、学生电源。要引导学生从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分析(A)图中ab棒在切割磁感线的过程中即实现了这一转化功能,充当了回路中的电源。

3.(A)图中电路若在某处断开,与(B)图表现相同,但原因一样吗?不同。无论(A)图中电路是否断开,电源总是存在的。因此,有必要先来研究电源,而电动势是描述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物理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及其满足的特殊规律,即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一)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板书)

1.学生体会:感应电动势比感应电流更能反映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特征。

2.进一步提出问题并分析: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学生实验探究:如果要设计一个实验,你会怎样设计?如果给定条形磁铁、线圈、灵敏电流计三种仪器,你怎样来完成实验?让学生充分活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以下提示性的问题:

(1)实验中谁充当电源?

(2)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如何反映电动势的大小?

(3)如何做会改变电动势的大小?

(4)你怎样表达电动势的大小?

4.得出结论:**快慢不同,单位时间磁通量变化量不同,即磁通量变化率不同,电动势的大小不同。

5.演示实验与验证结论:

(1)演示实验:如何改变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实验方案由学生分析,每小组两人,一学生分析另一学生演示。

(2)验证结论:副线圈**、拔出的快慢,滑动头移动快慢不同,都使磁通量变化快慢不同,产生的电动势大小不同。磁通量变化快慢类比于速度变化快慢,用Δφ/Δt表示,电动势大小与Δφ/Δt有关。

法拉第利用实验,精确得出──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即:E∝Δφ/Δt(板书)

E=Δφ/Δt(板书)

若E、Δφ、Δt均取国际单位,上式中=1(板书)

由此得出:(板书)E=Δφ/Δt

若闭合电路有n匝线圈,则E=nΔφ/Δt(板书)

学生练习:

把矩形线框abcd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里,线框平面跟磁感线垂直。线框可动部分ab的长度是L,以速度v向右运动,求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的大小。

解析:设在Δt时间内可动部分由ab运动至a′b′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Δφ/Δt

Δφ=BΔS

ΔS=L·vΔt

由上述方程可以推出:E=BLv

问题:

(1)线框中的哪一部分是电源?(ab棒)

(2)若不存在线框的固定部分,只有棒的上述运动,电源还存在吗?(存在)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孤立导体棒在上述运动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推导1:B、L、v三者相互垂直,导体棒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板书)

若B、L、v中只有两者相互垂直,v与B有一夹角θ,导体棒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又是多大?

学生活动:观察导体棒的空间运动,画出平面直观图,并做分析──

v1为有效切割速度v1=vsinθ

推导2:二垂直(v与B的夹角为θ),导体棒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sinθ(板书)。

学生练习:课本P198第(1)、(4)、(5)题。

课堂小结:

(1)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感应电动势由E=BLvsinθ确定。

(2)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变化时,感应电动势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确定,即E=nΔφ/Δt。

(3)感应电流的大小由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电路的总电阻决定,符合欧姆定律。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从知识发展来看,它既与电场、磁场和稳恒电流紧密联系,又是后面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它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本节课从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出发,从较深层次分析了电磁感应现象中存在电源,进而引出感应电动势。

3.本节课采用以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去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拓展阅读

1、部编版小三年级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

观看视频,想一想:你在哪里也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呢?你怎么看待这些事情?

(视频内容:女子下楼玩手机,不慎踩空摔倒;骑车玩手机酿车祸;**玩手机出车祸;男子玩手机掉入水池;家长玩手机,孩子丢失浑然不知;)

二、事例引导,指导写

(一)同们都观察到了身边的“低头族”现象,当我们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正如这位小朋友,当他观察到“低头族”现象时,他经过一番思考,把自己的想写下来了。

请大家翻开书98页,请同来读一读。

我发现爱玩手机的人特别多。上个月我们去给爷爷祝寿,聚会的时候大家都在各自看手机,很少一起聊天。我爸爸下班回家之后,也一直玩手机,我叫他他都不理我。

过于沉迷手机会影响与别人的交往,我们不该总是玩手机,该用更多的时间关心身边的人。

们,这个事例写了什么内容呢?你可以这样表达:小作者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我们要是想写某个想,也可以像这样开门见山,直接先写观察到的某种现象或问题,然后再把自己的想写清楚。

(二)出示书上另一个片段:

最近我一直在想,我们班能不能开辟一个植物角呢?我们可以在植物角养花种草,或是种花生、种豆子,还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更换不同的植物。我们可以轮流照看它们,给它们浇水、施肥。这样既可以使班里的同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还可以使大家亲近自然,为室增添大自然的气息。

片段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想?是怎么写的呢?请你开动脑筋思考哦!

1.例片段提出了开辟植物角的想,还给出了植物角运作的建议,并且点出了开辟植物角的好处,把想写得很清楚。

2.我还发现一句是用问句的形式提出想的,体现了商量的语气,显得委婉,让人更容易接受。

(三)引导生比较两个事例的不同,归纳并小结方

这两则例片段讲的事例,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一则讲的是不良现象,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二则是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建议,是还未发生的事情。总结两个例片段的写——(出示课件)

(1)开门见山,直接写发现的现象,或是提出自己的想

(2)要用事例来描述现象。关于自己的想,要写出一些理由。

(3)如果有改进的建议或解决办,也可以写下来。

(4)把现象和自己的想写清楚,用词准确,叙述有条理。

三、畅谈想,初列提纲

(一)同们,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问题也引起了你的关注呢?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呢?

情境图片:垃圾随地乱扔,不分类投放;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公交站台的橱窗上贴满了小广告;公共场合有人在“禁止吸烟”的指示牌下抽烟……

(二)明确习作要求:

(三)动笔列提纲:

1.我们可以通过列提纲的方式帮助我们理清写作的思路,出示课件:

①开头:可以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写现象或想

②中间:详细介绍自己发现的现象或同列举的问题,可以介绍清楚是什么现象或问题,你有什么评价或建议,为什么会这样评价或建议,还可以再谈谈自己的实际行动等。

③结尾: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小组分享提纲初稿;

3.展示生提纲,生点评。

4.出示提纲例。

作业布置

根据提纲完成习作,并在小组内交流,根据建议修改习作。

2、制个人怎么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美术新课程标准,实施素质育,注重美术科的特点,寓德育于美术课堂之中,更新手段,大力推行尝试,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激发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以校总体划为指针,以划为引导,努力为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贯彻和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使我校的美术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基本情况

1、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的美术课习,生能够运用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美术作品,同时在美术活动中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通过探讨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及创作方式,表现自己审美受的意识和审美受。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在习中能够对产生的疑问大胆质询并提出个人见解。在过程中,根据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调动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手、眼、脑并用的良好习惯,让美术生的终身发展服务。针对初二生已经在习了一年的时间,对校的情况以及习环境都已经熟悉了。并对美术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对美术的认识有了一深度,在过去一年的习中生的审美意识有所提高。因此在这基础上可以进行新知识的习,并且有旧知识的支持,可以温故而知新。但是由于生的基础差、起步慢,我在课中着重抓基础训练,并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掌握基础的层次不同而采用多种训练方,尽能使他们觉到在快乐的玩耍中掌握技术和技能。

2、材分析

美术科是基础育阶段必修的艺术化课程。它在实施以培养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育中,承担着对生进行审美育和培养生的美术知识及初步的美术技能的任务。美术科的特点和功能决了它具有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的独特作用。本期美术课本着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的原则,提供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在美术活动中,培养生艺术创造能力是作为本科重要的内容和目标。

三、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对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即兴临摹,写生和创作,体会其不同的创作规,使生对在现行美术作品和表现行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有初步的认识。

2、情目标:通过欣赏进一步认识艺术及其几个主要类别,与生活的关系,建立初步的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视觉传达作品,认识视觉传达实际的围和特点,体会视觉传达的实用性和美

3、成绩目标:要把争先创优,培养“名生”作为工作的中心目标,使生优秀率达到60%以上,在各项艺术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方措施

1、加强理论习,进一步对尝试理论进行深入细致的习,认真落实尝试

2、全面发展生的自主能力。适社会对美的基本要求,使生在步入社会前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美术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使生们的水平有所的提高。

3、在过程中适当渗入德育,美誉方面的理念。使生在德育的基础上加强对美育各方面的认识,并逐步培养生的美育方面的素质,在同一时期平衡发展,相互促进。

4、根据生所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习。生在接纳新知识的同时能于所知识连接起来,并能融会贯通。在新旧知识的支持下对所知识做到更深层的理解和顿悟。

5、提高生对生活、自然以及美术作品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生们在实践中,在生活中习,逐步培养生的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逐步提高生对美的认知能力,培养生的审美素质。

3、制个人怎么写

作为艺术畴的美术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是素质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美术材以提高生的艺术修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培养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把欣赏、评述与绘画、手工制作、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开启心智、提升志趣、陶冶情操,培养爱国情和审美意识的目的。本期在去年基础上强化实践,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我校的艺术氛围。根据新课标结合我们8校实际特制划。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情况分析

1、指导思想

以《义务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生情、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关怀,关注生长期的健康成长。

2、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习美术的积极性很高,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较好,但是生年龄小、对美术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生的审美意识较浅,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技能结构,甚至对美术兴趣减退。因此必须因地制宜。

二、目的、任务

1、提高生的美术素养,培养生的美术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2、通过提高生的审美修养,促进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培养生的观察习惯,发展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

3、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

三、措施

1、认真习美术新课标、认真备课,要充分发挥美术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习、,从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内容,研究“”和“”的方,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生的智力发展。

3、坚持习,做到深入钻研材,抓基础,制作好画,手工品及多媒体等手段和现代育即使进行直观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

5、生工具要做到充足专业。

点击查看更多《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39858.html

热门阅读

  1. 老公不争气的说说集锦
  2. 网络推广技术服务合同
  3. 豪夫童话故事·商队
  4. 关于荔枝的诗句
  5. 《爱的教育》读后感
  6. 最新边氏宗祠对联
  7. 鸟的天堂教案
  8. 一个能让你抓住财富的读后感
  9. 忆端午随笔
  10. 老师给幼儿评语怎么写
  11. 中国神话故事《洞箫夫人》
  12. 关于微信好听忧伤的个人签名
  13. 难忘的除夕夜作文400字
  14. 201年54青年节励志短信祝福语
  15. 关于兰花开放优美句子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