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拜年》教学反思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28 13:53:42

《小拜年》教学反思范文

二年级第三册中有一首歌《小拜年》。这是一首湖南民歌,有着浓厚的花鼓戏味道。在初听这首歌曲的时候,让我想到了湖南人的语言。音乐的音调与湖南话得音调极其相似,这就让我在教授歌曲的时候有了突破口。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歌曲的旋律难度着实有点大。因为歌曲中的旋律跨度,装饰音的运用都是比较难的。可是通过了解湖南话的特点之后在去学习歌曲就显得简单多了。很多时候歌曲的旋律跟我们平时说话是的语音语调很接近,有人说,中国人学习音乐有着先天优势,因为我们的国语中就有四个音调。很多作曲家在写歌曲的时候也会按照歌词的音调来谱写旋律,我们常说,这首歌曲朗朗上口,就是说这首歌在唱的时候不用费多大劲在旋律上拐来拐去。

虽然,我们音乐课的教学以音乐为主,重在旋律的体验,但有时候在旋律并非那么容易体验的时候就可以结合语言来进行教学。尤其是地方民歌的教学,每个地方的民歌旋律,都带有当地语言的特点。把握好音调与语言的特点会让美味的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拓展阅读

1、语S版三下册《揠苗助长》

1.组活动的主题得以体现

本次我们名师成长组的活动主题是读写结合,怎样让读写结合不仅仅是个形式,而具有自己实实在在的作用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后来听了张娟老师、李冬梅等老师的几节课,发现课上都有写法的指导,那么我一个三级的老师也需要对生进行这样的写作指导?让生现场开写吗?《》此时为我解开了疑惑,上面登了一篇《阅读中随练笔的问题与重建》,里面明确指出:改变只有动手才是写的观念,读与写应是一个整体,读写结合有外显的,能及时练习,看得见,摸得着,更有内隐的,很多阅读中的积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生。看到这些,我豁然开朗,因此,我不再刻意追求这个点,而是寻找预言中的空白,充分激发生的想象,让孩子在不断地想、不断地说中,感悟农夫的愚蠢,就在这不断地说中,孩子们更好地积累语言、走入本,感受农夫一次次内心的变迁。

2、语上出语

最基本的是什么,就是对字的把握、对词语的积累,在中,以词为基,以句为本: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干嘛用终于?对呀,想出办法不容易,猜猜他都想了多少办法,最后才选择拔?没有意的讲解,但就在这猜猜中,就在生的解读中推进了本,终于的意孩子也明白了,他的内涵孩子们也刻在了心中。

整节课,引着生在本中走了个来回,有了前面的想、前面的表达,才有了后面续说的水到渠成。

3、做人应渗透于每一个细节

很感谢那位评课的老师如此细致的点评,孩子们对农夫说的话:你真是太愚蠢了;你太笨了,这都不知道?在我听来,正常不过,然听了那位评*的一席话:讲话要注意方式,这在课堂上也要生,语气委婉一些,农夫是不是更容易接受?我们在唾弃毕娇狂妄的同时,有没有考过,我们的课堂有没有给孩子指引一条说明话的道路?在我们的课堂上,知识的吸收,成绩的取得似乎高于一切,考好了,一个个眉飞色舞,成绩差了,我们恨不得把这孩子置于身外,其实,这些孩子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我们一味要求他们成绩出众,是不是也在拔苗助长?

2、一级《10的认识》

材是资源之一,它为我们老师的提供主要的内容。但是,不同的生有着不同的习需求,师提供的内容就不应该仅仅只有材上提供的内容,应该结合具体上课的环境、时间、目的而有机增加、修改材,当然材中承载的数知识的习和能力训练的要求,师不能够任意改变。

我执的这节课,关于材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一)关于主题图

1、把静态的10只鸽子改变成动态的9只鸽子,又飞来了1只鸽子,使生经历9增加1就是10的过程。

2、把远处模糊的树木清晰化,具体成10棵数,丰富生数数的对象。

3、借助课件,把画面中所有的物体全部动态,而且这里的交互性非常强,可以从任何物体开始数,方便生用点数法正确数出10个物体。

4、借助课件,帮助生感受“生活中的事物——习用具——数符号”的抽象过程。

(二)关于10的分合

1、组合作习形式,要求不同的生有不同的表现:

有的组合作有序、有的组合作无序;有的生能够想出多种分合方法、有的生只能够想出一种分合方法;有的生能够有序想出多种分合方法、有的生不能够有序想出多种分合方法。

2、操作基础上整理:同样整理分有序和无序,还有的生能够从一组分合想到另外一组分合。

(三)关于练习

1、在习活动中处理相关练习,使生轻松完成。

2、练习中先提问题,帮助生理解题意,使生明确练习目的,练习更落实。

材的改变,使我上课得心应手,法和法融和,课上生和我成为好朋友,彼此共同就“10的认识”进行研究。这节课的,有如下三点体会:

第一,方法的使得生越来越聪明。

大家都知道数是在数的过程中产生的,习10以前已经认识了1——5、0、6个7、8和9,对于数数不是陌生的,可是我在中并没有因为熟悉就淡化了数数过程,要知道我们的育对象只有6、7岁,知识需要在具体的活动中练习才能转化为能力,所以我请生先数主题图中的具体对象:9个朋友、9只鸽子,然后借助“又飞来一只鸽子,还是9只鸽子吗?不是9只,那是几只呢?”使生在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10,也渗透了“数是在数的过程中产生的”。经过这样的改变,我发现生的数数能力提高了,而且知道了“遇见要了解某个事物有几个的时候,就需要去数数。”这样方法的使得生越来越聪明。

第二,分层解放了生和老师。

在进行10的分合时,我设计的生分组进行,可是对生研究的成果不做统一的要求,因为“不同的生对数习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组是完整的;有的组是不完整的;有的组是无序的;有的组是有序的。因为我自己头脑中没有对生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研究结果的界定,在上课中我真正投入到生的研究中去做个参与者,同时生也放开手脚自我探索,这样解放了生和老师,使得课堂真实呈现生的认知过程,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操作结果,我现场选择两个组的结果全班交流,使生既明白了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又了解了同伴的操作结果,最后提炼成为完整的、有序的五组10的分合,即书本第65页出现的填空部分。

尤其是第一组的研究结果出现了0和10,我根据创设的情景启发考:“明要把这10瓶牛奶放在两个带子里,你这样是放在两个带子里吗?”该生摇头。我又说:“那你能够自己改改你的分法吗?”该生想了想点点头,然后动手把他摆在右边的具一个个往左边挪。我静静地看着他挪,他挪完了望着我的时候,我才问他:现在你是怎么放的”他说:“一个带子放8瓶,一个带子放2瓶。”我表扬他:“不错,这样改一改就很好地帮助明解决了问题。”这样,我借助辅导该生的过程也使全体生体会到“数的分合是要把数分成为两个数,一般不含零。”

第三,老师多一份情感,生就多一堆表现。

新课程提倡营造和谐的氛围,可是师带着职业性的微笑对着生,生的心怎么能够热起来呢?本节课,我真心投入,为每个生的发言贺彩,为每个生的操作捧场,自己都上得热血沸腾,你说课堂里生会不动吗?因为生不是天天和我见面,在短短40分钟里,我要靠我的热情去*、吸引他们,我能职业性的微笑吗?在精心设计的中,我用我的语言不断鼓励生,用我的手势启发生,生表现越来越积极,越来越精彩,真是老师多一份情感,生就多一堆表现啊!

3、情境级数

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生综合要求逐步提高,低段的数材不再是以往单一、抽象、枯燥的数了,而被多样、形象、有趣的数所代替。如果面对新的材内容,采用传统的方法那将无疑会成为习绊脚石,只能消极的促使生的厌情绪早期形成。我作为一名一线的工作者,深感压力重大,积极发现,营造生需要习的空间与条件,在一的摸索习中对低段数有卑微的感受,请共同探讨。

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对弱一些,有时师对同样一句话重复多次,也不能达到100%的效果。这样,的吃力,的烦心。怎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我尝试在较难的内容时,要积极设置活生生的画面帮助生分析性习,例如:熊从家去校,已经走了35米,离校55米,熊家离校共有多米?在讲这道题时,出示熊上去的动画路线图课件,着重启发熊从家开始走的35米是哪一部分?离校还有55米是哪个部分?生动的画面不仅吸引了生,而且明白了蕴含在在熊上这一鲜活的情景中的数道理,即:已经行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全路程。又如一块积木12元,可以怎样付钱。这个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生对怎样给钱却感到有些难度,我在中,出示准备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钱,让生在直观的演示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带着一份深深的考进行正确的排列给合,轻松的解决问题。

二、在情境中要会“静”

设置有序的情景、场合进行室外,会非常有力的增强生对空间的感知,变抽象的知识为浅而易显,容易消化的知识。如在一册数方向与位置时,若要在室讲解,显的课程资源有很大的局限性,师语言苍白无力。因此,我让生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带队沿右边从一楼走到三楼,再靠右边下来,这样往返一趟,在互动中静观,在静观中互动,既保证了讲课秩序,又使生真正的体会到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对性,及方位存于空间的真正含义。

三、在情境中要会“动”

七巧板相关知识时,我让生每人准备好一块七巧板,让生观察七巧板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哪些图形最大?哪些图形最?在明白这些基本知识之后,让生拆开七巧板,大胆的想象、尝试、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组成部分进行不同的有机整合后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图案,通过组合作,生独特构,拼成的图案各种各样,风筝、免子、狗、鸭等。让生快乐的遨游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轻松的课堂氛围让生的维动起来,发挥了创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潜能。又如在红和同排队一题时,红前面3人,后面1人,这一队共有多少人?又如红和同排队从前面数她是第3,从后面数是第2,这一队共有多少人?遇到这类题时,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时会多说一人,有时会少说一人,这时,我就指几个生扮演红,在室做到快、静、齐的条件下,自找合作伙伴,按照题目要求自行站队,等生站好队之后,他们会自然明朗,马上欣喜自信的告诉老师正确答案,不必师做烦锁的讲解。

四、在情境中要会“记”

中概念性知识是师最难讲解,生最难接受的问题,尤其对于一生来说,那就更难了。

点击查看更多《小拜年》教学反思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44848.html

热门阅读

  1. 关于对联的重要知识
  2. 黑暗与光明小学生读后感
  3. 假如我是教案
  4. 大学生三年大学生活总结
  5. 新学期的英语教学计划
  6. 2019新年微信贺词
  7. 可贵的沉默教学教案
  8. 苏宁家电营销策划范文
  9. 爱在细微处随笔
  10.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范文
  11. 201年3女生节简短祝福语
  12. 五年级期末考试作文:我心中的老师
  13. 四年级下册《减慢食物蜕变的速度》教学设计
  14. 很想你的爱情句子
  15. 表达借酒消愁的句子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