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光之四书》原文及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8-27 09:27:35

林清玄《光之四书》原文及读后感 1

在贫穷的村长大的林清玄对人生感觉是,笼中剪羽,仰看百鸟之翔;侧畔沉舟、,坐阅千帆之过。喝茶饮酒都能品出哲学的他,对阳光更有着独特的见解。

在他的笔下,阳光拥有颜色,语言看似随意,但是独具匠心,将阳光本色的失落全部展现的淋漓尽致。是啊,这样一想,阳光却实是无情,它让我们无法隐藏,它的无情在于它的本色,也在于它的永恒,又在于它的自然。不管人世有多少沧桑,阳光总不改变它的颜色,所以仿佛也不值得歌颂了。熟知中国文学的人应该发现,中国的诗词家少有写阳光下的心情,他们写到的阳光尽是日暮(天寒翠袖薄,日暮依修竹),尽是黄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尽是落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尽是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尽是斜阳(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阳光无所不在,无所不照。其实天底下最大的痛苦不是在夜里,而是在阳光下呀,令人战栗,有阳光的艺术不是诗人词家的,是画家的专利,中国一部艺术史大部分写阳光,西方的艺术史也是亮灿辉煌。

在他笔下,阳光拥有香气。你是否留心过,夏天刚在太阳下的衣服总有一股味道。其实,那就是阳光的香味,如此的沁人心脾。作者笔下的农夫,放弃城市多姿多彩的生活而毅然决定留在乡村,只因阳光的香味,阳光的魅力使他魂牵梦绕。而嗅觉退化的都市人却遗忘阳光,反差之大,令人心痛。闲暇时,不妨在阳光下深呼吸,你闻到的不仅是阳光的香味,也是都市人所没有的嗅觉。

在他的笔下,阳光拥有味道。文中所例举的鱿鱼;鱼翅;乌鱼子;笋干等,正是因为有了阳光,才使它们的味道特别美味。阳光的功能不仅让它们干燥,耐于久藏,也仿若穿透它,把气味凝聚起来,但它们散发着不同的味道。当我们走进*房的时候,铺子扑鼻而来的草香药香,但在从前,无一不是经过阳光凝结而成的。不管什么时候,总有一些人具备敏感的舌头,能辨别出阳光的壮烈与阴柔------阳光那时刻像是一碟精心调制的小菜,令人齿颊留香。

在他的笔下,阳光可以触摸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被触摸的人不仅应有生理的触觉。寓言中的那位盲者是幸福的,因为他拥有心灵的触觉。从埃及到中欧诸国,阳光竟有着种种变化的触觉,或狂野,或壮朗,或温柔,或细腻,变化万千。一个没有触觉的人,他是体会不出阳光的触摸时的真切。也体会不出花鸟虫鱼,草木山河的快乐。

只要真正地面对阳光,人就不会觉得自己是神,是万物之主宰。一语道破了现代文明的狂妄。林清玄以一贯清澈澄清的心境于质朴无华的文字中传达出淡淡的伤感。他的情感犹如无波之湖中偶投一块小石,而微微泛起的涟琦,静而不死,动而不喧,生机蕴涵,让疲惫不堪而感官能力正在逐渐丧失的都市人得到一丝心灵的慰籍。

林清玄《光之四书》原文及读后感 2

他生于农村,我在文中读出他与大自然有种莫名的亲近感。我生在城市,凭着那点对自然的向往,空闲时读着这朴实而澄明的文字,能得到一丝心灵的慰藉。

这是个寻常的话题,以自然与人文的因果和冲突叙事和思考。当然这历来是无人能解的谜题。外国的某部带有严密分析与合理想象的纪录片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它构想了假如人类消失,地球上会发生什么。显而易见,随着年复一年的演变,人类的文明在几百年后被彻底腐蚀,大自然恢复到最初的模式。

这固然是假想,却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的存在问题。只要我们存活一天,便要努力保留自己生活过的痕迹。那么,现代文明是在自然上寄生,还是与之共生?两者应该都有囊括。

“只要晒过太阳,也会知道,冬天里的阳光是向着我们,但走远了,夏天又逼近,不管什么时刻,我们都触及了它的存在。”令人遐想的一句话。体现自然是人类现代文明的起源,人不能脱离社会,更不能脱离自然而单独存在。也就是说,人类即使在城市,也并未真正远离自然。长远一想是可怕的,我们的心会时时呼应着阳光吗?这种温暖和神秘,读来竟有种穿越沙漠般别样的感觉。

林清玄《光之四书》原文及读后感 3

当塞尚把苹果画成蓝色以后,大家对颜色突然开始有了奇异的视野,更不要说马蒂斯蓝色的向日葵,毕卡索鲜红色的人体,夏卡尔绿色的脸了。

艺术家们都在追求*的真实,其实这种*往往不是一种常态。

我是真正见过蓝色苹果的人。有一次去参加朋友的舞会,舞会不免有些水果点心,我发现就在我坐的位子旁边一个摆设得精美的果盘,中间有几只梨山的青苹果,苹果之上一个色纸包扎的蓝灯,一束光正好打在苹果上,那苹果的蓝色正是塞尚画布上的色泽。那种感动竟使我微微地颤抖起来,想到诗人里尔克称赞塞尚的画:“是法国式的雅致与德国式的热情之平衡。”

设若有一个人,他从来没有见过苹果,那一刻,我指着那苹果说:苹果是蓝色的。他必然要相信不疑。

然后,灯光变了,是一支快速度的舞,七彩的光在屋内旋转,打在果盘上,所有的水果顿时成为七彩的斑点流动。我抬头,看到舞会男女,每个人脸上的肤色隐去,都是霓虹灯一样,只是一些活动的碎点,像极了秀拉用细点的描绘。当刻,我不仅理解了马蒂斯、毕卡索、夏卡尔种种,甚至看见了除去阳光以外的真实。

在阳光下,所有的事物自有它的颜色,当阳光隐去,在黑暗里,事物全失去了颜色。设若我们换了灯,同样是灯,灯泡与日光灯会使色泽不同,即使同是灯泡,百烛与十烛间相去甚巨,不要说是一枝蜡烛了。我们时常说在黑夜的月光与烛光下就有了气氛,那是我们多出一种想像的空间,少去了逼人的现实,即使在阳光艳照的天气,我们突然走进树林,枝叶掩映,点点丝丝,气氛仿佛滤过,就围绕了周边。什么才是气氛呢?因为不真实,才有气有氛,令人迷惑。或者说除去直接无情的真实,留下迂回间接的真实,那就是一般人口里的气氛了。

有一回在乡下,听到一位农夫说到现今社会风气的败德,他说:“都是电灯害的,电灯使人有了夜里的活动,而所有的坏事全是在黑暗里进行的。”想想,人在阳光的照耀下,到底还是保持着本色,黑暗里本色失去,一只苹果可以蓝,可以七彩,人还有什么不可为呢?

这样一想,阳光确实是无情,它让我们无所隐藏,它的无情在于它的无色,也在于它的永恒,又在于它的自然。不管人世有多少沧桑,阳光总不改变它的颜色,所以仿佛也不值得歌颂了。

熟知中国文学的人应该发现,中国诗人词家少有写阳光下的心情,他们写到的阳光尽是日暮(天寒翠袖薄,日暮依修竹),尽是黄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尽是落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尽是夕阳(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尽是斜阳(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尽是落照(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阳光的无所不在,无地不照,反而只有离去时最后的照影,才能勾起艺术家诗人的灵感,想起来真是奇怪的事。

一朝唐诗、一代宋词,大部分是在月下、灯烛下进行,你说奇怪不奇怪?说起来就是气氛作怪,如果是日正当中,仿佛都与情思、离愁、国仇、家恨无缘,思念故人自然是在月夜空山才有气氛,怀忧边地也只有在清风明月里才能服人,即使饮酒作乐,不在有月的晚上难道是在白天吗?其实天底下最大的痛苦不是在夜里,而是在大太阳下也令人战栗,只是没有气氛,无法描摹罢了。

有阳光的天色,是给人工作的,不是给人艺术的,不是给人联想和忧思的。有阳光的艺术不是诗人词家的,是画家的专利,中国一部艺术史大部分写着阳光,西方的艺术史也是亮灿照耀,到印象派的时候更是光影辉煌,只是现代艺术家似乎不满意这样,他们有意无意地改变光的颜色。抽象自不必说了,写实,也不要俗人都看得见的颜色,而是透过画家的眼睛,他们说这是“超脱”,这是“真实”,这是“爱怎么画就怎么画才是创作”。

我常说艺术家是*的错误设计,因为他们要在阳光的永恒下,另外做自己的永恒,以为这样就成为永恒的主宰。艺术背叛了阳光的原色,生活也是如此。我们的黑夜愈来愈长,我们的屋子益来益密,谁还在乎有没有阳光呢?现在我如果批评塞尚的蓝苹果,一定引来一阵乱棒,就像齐白石若画了蓝色的柿子也会挨骂一样,其实前后还不过是百年的时间,一百年,就让现代人相信没有阳光,日子一样自在,让现代人相信艺术家的真实胜过阳光的真实。

阳光本色的失落是现代人最可悲的一种,许多人不知道在阳光下,稻子可以绿成如何,天可以蓝到什么程度,玫瑰花可以红到透明,那是因为过去在阳光下工作的占人类的大部分,现在变成小部分了,即使是在有光的日子,推窗究竟看的是什么颜色呢?

我常在都市热闹的街路上散步,有时走过长长的一条路,找不到一根小草,有时一年看不到一只蝴蝶;这时我终于知道:我们心里的小草有时候是黑的,而在繁屋的每一面窗中,埋藏了无数苍白没有血色的蝴蝶。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一搧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地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 ? 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像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 ”

我说:“那夜来香、昙花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在澎湖访问的时候,我常在路边看渔民晒鱿鱼,发现晒鱿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鱿鱼放在水泥地上,隔一段时间就翻过身来。在没有水泥地的土地,为了怕蒸起的水汽,渔民把鱿鱼像旗子一样,一面面挂在架起的竹竿上——这种景观是在澎湖、兰屿随处可见的,有的台湾沿海也看得见。

有一次一位渔民请我吃饭,桌子上就有两盘鱿鱼,一盘是新鲜的刚从海里捕到的鱿鱼,一盘是阳光晒干以后,用水泡发,再拿来煮的。渔民告诉我,鱿鱼不同于其他的鱼,其他的鱼当然是新鲜最好,鱿鱼则非经过阳光烤炙,不会显出它的味道来。我仔细地吃起鱿鱼,发现新鲜虽脆,却不像晒干的那样有味、有劲,为什么这样,真是没什么道理。难道阳光真有那样大的力量吗?

渔民见我不信,捞起一碗鱼翅汤给我,说:“你看这鱼翅好了,新鲜的鱼翅,卖不到什么价钱的,因为一点也不好吃,只有晒干的鱼翅才珍贵,因为香味百倍。”

为什么鱿鱼、鱼翅经过阳光曝晒以后会特别好吃呢?确是不可思议,其实不必说那么远,就是一只乌鱼子,干的乌鱼子价钱何止是新鲜乌鱼卵的十倍?

后来我在各地旅行的时候,特别留意这个问题,有一次在南投竹山吃东坡肉油焖笋尖,差一点没有**盘子。主人说那是今年的阳光特别好,晒出了最好吃的笋干,阳光差的时候,笋干也显不出它的美味,嫩笋虽自有它的鲜美,经过阳光,却完全不同了。

对鱿鱼、鱼翅、乌鱼子、笋干等等,阳光的功能不仅让它干燥、耐于久藏,也仿若穿透它,把气味凝聚起来,使它发散不同味道。我们走入南货行里所闻到的干货聚集的味道,我们走进中药铺子扑鼻而来的草香药香,在从前,无一不是经由阳光的凝结。现在有毋需阳光的干燥方法,据说味道也不如从前了。一位老中医师向我描述从前“当归”的味道,说如今怎样熬炼也不如昔日,我没有吃过旧日当归,不知其味,但这样说,让我感觉现今的阳光也不像古时有味了。

不久前,我到一个产制茶叶的地方,茶农对我说,好天气采摘的茶叶与阴天采摘的,烘焙出来的茶就是不向,同是一株茶,春茶与冬茶也全然两样,则似乎一天与一天的阳光味觉不同,一季与一季的阳光更天差地别了,而它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具备一只敏感的舌头。不管在什么时代,总有一些人具备好的舌头能辨别阳光的壮烈与阴柔——阳光那时刻像是一碟精心调制的小菜,差一些些,在食家的口中已自有高下了。

这样想,使我悲哀,因为盘中的阳光之味在时代的进程中似乎日渐清淡起来。

八月的时候,我在埃及,沿着尼罗河自北向南,从开罗逆流而溯。一直往路可索、帝王谷、亚斯文诸地经过。那是埃及最热的天气,晒两天,就能让人换过一层皮肤。

由于埃及阳光可怕的热度,我特别留心到当地人的穿戴,北非各地,夏天的衣着也是一袭长袍长袖的服装,甚至头脸全包扎起来。我问一位埃及人:“为什么太阳这么大,您们不穿短袖的衣服,反而把全身包扎起来呢?”他的回答很妙:“因为太阳实在太大,短袖长袖同样热,长袖反而可以保护皮肤。”

在埃及八天的旅行,我在亚斯文旅店洗浴时,发现皮肤一层一层地凋落,如同干去的黄叶。埃及经验使我真实感受到阳光的威力,它不只是烧灼着人,甚至是刺痛、鞭打、揉搓着人的肌肤,阳光热烘烘地把我推进一个不可回避的地方,每一秒的照射都能真实地感应。

后来到了希腊,在爱琴海滨,阳光也从埃及那种磅礴波澜里进入一个细致的形式,虽然同样强烈地包围着我们。海风一吹,阳光在四周汹涌,有浪大与浪小的时候,我感觉希腊的阳光像水一样推涌着,好像手指的*。

再来是意大利,阳光像极文艺复兴时代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开朗强壮,但给人一种美学的感应,那时阳光是轻拍着人的一双手,让我们面对艺术时真切的清醒着。

到了中欧诸国,阳光简直成为慈和温柔的怀抱,拥抱着我们。我感到相当的惊异,因为同是八月盛暑,阳光竟有着种种变化的触觉:或狂野、或壮朗、或温和、或柔腻,变化万千,加以欧洲空气的干燥,更触觉到阳光直接的照射。

那种触觉简直不只是肌肤的,也是心灵的,我想起中国的一个寓言:

有一个瞎子,从来没有见过太阳,有一天他问一个好眼睛的人:“太阳是什么样子呢?”

那人告诉他:“太阳的样子像个铜盘。”

瞎子敲了敲铜盘,记住了铜盘的声音,过了几天,他听见敲钟的声音,以为那就是太阳了。

后来又有一个好眼睛的人告诉他:“太阳是会发光的,就像蜡烛一样。”

瞎子摸摸蜡烛,认出了蜡烛的形式,又过了几天,他摸到一支箫,以为这就是太阳了。

他一直无法搞清太阳是什么样子。

瞎子永远不能看见太阳的样子,自然是可悲的,但幸而瞎子同样能有阳光的触觉。寓言里只有手的触觉,而没有心灵的触觉,失去这种触觉,就是好眼睛的人,也不能真正知道太阳的。

冬天的时候,我坐在阳台上晒太阳,同一个下午的太阳,我们能感觉到每一刻的触觉都不一样,有时温暖得让人想脱去棉衫,有时一片云飘过,又冷得令人战栗。晒太阳的时候,我觉得阳光虽大,它却是活的,是宇宙大心灵的证明,我想只要真正地面对过阳光,人就不会觉得自己是神,是万物之主宰。

只要晒过太阳,也会知道,冬天里的阳光是向着我们,但走远了,夏天则又逼近,不管什么时刻,我们都触及了它的存在。

记得梭罗在华尔腾湖畔,清晨吸到新鲜空气,希望将那空气用瓶子装起,卖给那些迟起的人。我在晒太阳时则想,是不是有一种瓶子可以装满阳光,卖给那些没有晒过太阳的人呢?

每一天出门的时候,我们对阳光有没有触觉呢?如果没有,我们的感官能力正在消失,因为当一个人对阳光竟能无感,如果说他能对花鸟虫鱼、草木山河有观,都是自欺欺人的了。

拓展阅读

1、1300字

了这么多篇先生的散觉他是以写父母的爱和人生哲理为主的。

像《打开内心的窗》中,散发着母爱辉的母亲呵护着因第一次坐车而害怕的弱智儿子;父亲葬礼上在分财产的兄弟们,把他们唯一的母亲分给了自我,而他们自我却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在下棋的老人带着的随身听,只为了随时了解海上的状况,担心着儿子;为了不让孩子怨恨自我,而避居大陆的父亲;先生的母亲往他的行李箱中塞得满满的爱,和那句“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还有先生离开故乡是的一瓶乡土……

由病母引出的快乐源自内心的道理;让恨黯然失色的则是无限的宽容;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看到的假乞丐,觉得他们可怜,是因为他们演的好。那我们给他的钱就当做给他的演出费,那又有骗钱这一说了呢;有时候要庆幸我们不在最高点或中间,因为我们在最低部时,就只能进步不能退步了;学会谢:在交通如此拥挤、发达的此刻,我们应谢我们还活着,谢事故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所谓的誓言只是智者耳中的戏言,鱼缸打破了,为什么不去赶紧换一个鱼缸而是在地抱怨呢;如果我们能不恐惧、不抗拒,活在眼前,身心柔软,常怀心,跌倒就不会受伤了;我们重视一些事物的时候,真的是因为他们自身吗?

我们真的不是在意他们附加在身上的名利权位而重视的吗?有一天我们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了,我们便算得上是智者了吧;包容他人、包容困难,我们才会孕育出属于我们的珍珠,一颗圆而亮的白珍珠;我们追求很多东西,都是要适可而止的,就像买鞋一样:同样的价钱不必须要买最大的,而是买适宜的;人生就像围棋,不能着急,要慢慢地去品味人生的经历;“人生如戏”,忘了是谁说过的了,但他是否明白戏是有剧本的,NG了能够再来一遍,但人生却不能够;失败,使成功显得更珍贵;当我们用美的眼睛与心灵去看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便是美丽的;我们身边许多事物像水晶一样,澈、无不如实、明白;有些事情我们只要在意他们的内在就好,至于名字外表我们能够不用太在意的;梦,让生活不再乏味;如果我们用收藏我们喜欢的东西去收藏我们的情,那这是个世界会怎样呢;谢困难,因为困难我们才能提高、进步;鲑鱼,一心想要回到出生地的归鱼;无知与野蛮,阻挡我们平等的去对待众生;有时候我们该问一下自我:我们为什么要把自我的心强加在无干的其他事物上去;有些人在异地寻找家乡的记忆,找不到却更加思念。

如果每个人都认识到佛是什么或佛存在在哪,那我们又何必到寺庙里去**呢;我们要到达的每一个超远目标,都是要从此刻的每一个小目标开始的;真理,其实就是万物存在的价值吧;前世与今生,其实就是昨日与明天,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只有先生吧;时间就像鸟一样,飞走了不会再回来,也不会属于谁;佛堂,使我们对佛虔诚的内心的体现;天堂,每个人想的都不一样;能放下手下的东西,也是幸福;“生命的好处就是使自我每一天都有一些心灵与智慧的增长,每一天都对世界有一些奉献与利益”;父母教育孩子,更多的是教育他们的仁慈心;用最乐观的心灵的去对待每件事物,因为百年这些都没有了;在顺境时,要使生活有风采,在逆境时,要不散乱,持续静心;生命像酒,时间越久味道更加香醇……

我们去先生的章时,就应是和自我的生活联系在一齐的吧!不然又怎样会明白先生是如何从生活中领悟人生、领悟哲学的呢!也许正因为先生能对生活抱以平常心,才能从万物中去领略人生吧!

先生先生说:“我的写作,不只是在告诉人关于这人间的美丽,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正如他本人所说,他的章以最朴实的语言告诉世人最深刻的哲理。

2、小玻璃孔雀

这是我在一本学刊物到的童话,故事很简单。但我却在字里行间到一种新、爽朗的觉。

《玻璃孔雀》是英国着名儿童作家伊里诺尔·法吉恩的作品,她的作品具有幻想与现实的超强魔力。

故事一开始就首先对生活背景进行描写。地点是一个被人们遗忘的小村落中。这儿的人很穷,一个小小的糖果足以让一群孩子脸上充满笑容。

叙述几件分享事件,善良温和的安娜如何分享这一便士,到圣诞上漂亮的礼物。手风琴师因为安娜那自然的笑容又多赠送了孩子们三首曲子。到这儿,就会让人到温暖,安娜带着孩子上街买礼物。最的结尾,似乎交待的不是特别楚,但却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因为安娜的好,所以朋友们为她准备了圣诞树上最美的礼物——玻璃孔雀。安娜很是开开心,因为这是安娜美梦成真的夜晚。

这篇童话的新奇、流畅,使人大饱眼福。虽说是一片童话,但却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善良,总会得到好报。加上她丰富的内涵,使她的作品成为当无愧的学瑰宝。

3、小玻璃孔雀

有谁,能无时无刻为他人着想?有谁,有帮助别人当作是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有谁,能把自己拥有的一切,无私地与他人分享?不是你,不是我,是9岁的安娜。

安娜是我最近的小说《玻璃孔雀》里的主人公。她温柔善良,一切都先想着别人。一次,她得到了便士,于是,她去商店里买了些糖果屑,让朋友们分着吃,等轮到她时,糖已经没有了,但她并没有为此受到懊恼,还亲切地问朋友们好不好吃;还有一次,她和朋友们拿至了礼物,可是,一个*把她的礼物摔坏了,于是,安娜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最心爱的礼物——玻璃孔雀送给了他,自己却什么都没有了。

你也许会说,她真是太傻了,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分享,自己却什么也不留下,让自己地一无所有。

不,安娜虽然把自己所有的100%分给了大家,看似什么都没有了,但,分享带给她100%的快乐,作为她的回报。于是,分享像一缕缕灿烂、温暖的阳笼罩着她,带给她欢喜,带给她快乐。像在广阔无垠的大草上奔跑,像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流连,分享100%,她也得到了100%的欢乐。

她让我想起了雷锋,雷锋也是这样,无私地为人他人付出,自己也得到了无限的快乐。

但是,现实中,有些人总是只为自己着想,把利益自私地收入囊中,对别人却袖手旁观。我有时也是这样,得到了什么,时常不和别人一起分享。

有一次,爸爸给我买了个小泥人,那是个小孩模样的泥人,大大的头向前微探着,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手上放着个小球,泥人会“当当”作响,我对它爱不释手。过了地一会,表弟来了,他一见可受的小泥人,立马冲过来和我一起玩,我却捧起泥人“不给你,我自己要玩”。表弟扫兴极了,走到别处玩去了。我一个人玩起泥人,没一会儿便无聊极了。看来,分享,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啊。

如果我们也像安娜一样,乐于助人,世界岂不是会更美好?没有争吵,没有烦恼,一切详和、宁静……

让我们付出100%,然,坐在小椅上,静静地,享受你得到的100%的快乐吧!

点击查看更多林清玄《光之四书》原文及读后感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60353.html

热门阅读

  1. 大学生村官总结
  2. 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3000字论文
  3. 席慕容经典爱情诗集
  4. 幼儿园小班课程周计划
  5. 我心中的班主任小学作文
  6. 素质拓展训练心得
  7. 《诗经:君子于役》全文翻译赏析
  8. 唐钱楼小学做贡献活动总结范文
  9. 201年茶楼开业祝福语
  10. 2016年圣诞节平安夜祝福句子
  11. 清明 古诗
  12. 2016学习四风问题心得体会
  13. 销售部实习报告的模板
  14. 女儿结婚回门宴父母祝贺词
  15. 用爱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演讲稿范文
  16. 描写冬雪的诗句
  17. 小学生纪念抗战胜利0周年征文
  18. 《认识100以内的数》的教学反思范文
  19. 201白色情人节祝福语
  20. 杨铭深度学习发展的新趋势演讲稿
  21. 最感人的感恩节祝福语
  22. 在道路开通仪式上的县领导演讲稿
  23. 有关描写初一新学期学习计划
  24. 儿童睡前小故事大全
  25. 清明节的故事儿童画
  26. 税务会计专科个人简历
  27.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范文
  28. 书中哲理的句子
  29. 感恩节最深情表白的祝福短信
  30. 浅谈打击乐和奏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31. 大学四年的自我鉴定范文
  32. 五年级上册《木笛》教学设计范文
  33. 祖国我为你骄傲国庆节作文
  34. 幼儿园园长工作的总结
  35. 端午节的一天四年级作文
  36. 新来的班主任优秀作文
  37. 过年情结的情感散文
  38. 资金借款企业合同模板
  39. 惊蛰节气祝福语:关心短信
  40. 膨胀管理寓言故事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