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1200字
今天有幸参加了流水镇中心校组织的“20xx年小学中青年教师赛教”活动,短短的一天收获颇丰。
那就说说我自己上的这节课《坐井观天》吧。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在讲课前,我和同事们通过讨论,对教学设计进行认真的构思,并精心的做了教学准备。然而整节课上完了,教学效果太令自己失望了,回顾课堂寻找原因。
教学过程中我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我的课前准备比较充分,为本节课做了惟妙惟肖的动物图案,因此这个环节没有让我失望。接下来的“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我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两种方式让学生来了解故事梗概,整个环节进行地也比较流畅。
了解了课文内容后,通过学习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来学习感悟课文内容。学习对话时,主要采用了“以读促悟,读中感悟”的方法。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关注学生的心情、关注学生的态度,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设计时我顺应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在读的时候主要是指导学生抓住小鸟和青蛙三次对话时的不同语气分角色朗读,形式多样:同桌互读、抽学生读、小组朗读。在反复多样的朗读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联系上文、课文插图以及多媒体课件理解重点词句,这样课文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课外延伸想象说话这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如何编写故事说话呢?要根据提供的材料以及故事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编。值得注意的是,续编的故事不能离开故事开始时的内容,要合乎情理的发展下去。本课在编写时我引导学生可以根据最后一个自然段,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天确实很大,无边无际的会有什么想法。还可以想象当青蛙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会说些什么?是勇于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呢还是什么话也说不出呢?最后是“揭示寓言,悟出道理”最后结题,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加深学生对成语的印象。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整体来讲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实施起来并不乐观。在教学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揭示寓意,悟出道理”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发生变化了,对我的提问,回答的不够积极,最后是我直接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寓意,让学生齐读,这样的呈现方式与我教学设计的初衷是不相否的。除了多媒体课件受外在因素影响这点儿小插曲外,还与我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首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我有些急促,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们的思考,觉得他们的思考不够深入、不够快。虽然孩子们在次之前听过一些寓言故事甚至也听过这则寓言故事,但是作为一种文体,以课文的形式出现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还是第一次。因此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说出寓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教师正确地耐心地引导。
这节课我的原则是教师努力做到少讲多引导,多利用启发性问题,把机会留给学生,但是由于前边课件三番五次的出现问题,导致时间上有些紧张,以至于我有些私心只想把课讲完,给听*呈现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我忽略学生的感受,这是一节公开课,听课的老师很多,除了他们本校的,还有很多外校老师,他们不认识,面对这么多老师,他们在发言时也可能羞涩、紧张,甚至害怕自己出差错,本来会的问题都不敢举手回答,或者发言时声音很小。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将会有所改进:精讲少将,多说启发性语言,给学生更多时间,等待学生思考,给他们更多机会表达自己,浓缩课堂内容,多些问题思考。
其实孩子们今天的表现是很不错的,他们不排斥我这个“陌生人”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前半节课我们配合的还是很默契的。朗读课文时是那么的认真,分组讨论时是那样的积极,最后当我讲完课要离开教室时,一大群学生围上来夸我说:“老师,你黑板上的画好漂亮呀!”做的不好的是我这个老师……
拓展阅读
1、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范文
文言文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的文言文,本寓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不能靠运气过日子”这一道理。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学习文言文是有一定难度的。今年我做为国培2坊主备人之一,经过三次备课两次上课,顺利完成了坊主吴老师交给的任务,现在将这一节课的反思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材中不仅有文言文还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在备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大意,让学生根据每一句大意去找对应的文言文句子。学生看到这样的要求,高兴劲儿立马就来,太简单了。不一会就高举小手,纷纷发言。学生找出对应的文言句之后,我又让学生在找出古今意思差别大的字词,帮助理解课文。学生们读了大意后,和文言文进行对比,一读就懂,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常常佩服古人有才,这么多的意思竟然短短几个字就能表达到位,倾诉清楚,激起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贯穿教学始终。
文言文语言精练,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古人称读为‘吟”“咏”。学生在只有在读中,才能更好的体会到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和意蕴之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读做到不添字不掉字,通顺流利即可。二读,读出韵律和节奏之美。要想读出韵律和节奏之美,我进行了范读,让学生找出我读的’和他们读的不一样的地方,问题一提出,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心中一亮:“原来老师不仅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感情。三读,读出感情。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学生已经知道文言文的大意,再次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角色,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去读,在品读中感悟到寓言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
三、理解寓意突破重难点。
明白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之后,已经知道寓意,但我没有直接说出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班内展示等形式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说启示的方法把寓意说出来。这样一来,教师不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充分的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把寓言告诉道理牢记于心。
四、不足之处。
时间分配上有点前松后紧,造成后面讲故事环节展示学生稍微少了点。
2、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范文
《守株待兔》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树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本着二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也就是把“两类结构”的学习和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揭题开始,我就呈现学习方法,接着通过解题,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通过设计的表格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
3、《松鼠日记》优秀教学反思范文
昨天上午第一节,陈老师到我班上了《贺年片》这一首诗歌。一节课中,我们看到孩子们不断自发地为同学们鼓掌,教室里掌声此起彼伏。整节课,我、听课的老师和孩子们都沉浸在浓浓的鼓励声中,心中也充满了无限温馨。
评课时,有位老师提出异议:"课堂的掌声是否会太多?"为了对自己的观点有更好的说服力,她举了自己在省骨干教师培训中听了一节课,课堂*响起了十三次的掌声,而且每一次都是:"YES,YES,你真棒!",所以让听课的老师产生不真实的感觉。我真心佩服这位听课的老师,她是这么认真!但我不赞同她的观点,难道课堂中响起孩子们的掌声有错吗?为什么我们的课堂容不下孩子们的掌声?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的课堂吧:
你瞧,四位同学分别读诗歌的四小节,四个孩子朗读时做到声音响亮,字音标准、流利,他们每一读完,全班同学的掌声立即响起来。
你看,当陈老师让孩子们自己挑选喜欢的小节读一读,并说说理由,一个孩子说,他喜欢森林,因为绿色看着很舒服,可以预防近视,帮助自己健康快乐成长。另一个孩子说到,他喜欢大海,因为大海可以冲浪,将来他是一名勇敢的水手,要迎着风浪勇敢前进。他们俩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阵阵的掌声。
你听,陈老师让孩子们讲讲将来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位男孩子说,长大要像小白鸽一样当个和平的使者。一个女孩子说,长大要成为一名教师,要给山区的孩子们上课,是不收一分钱的。多么远大的理想,他们的发言自然而然博得了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
请再瞧瞧,再看看,再听听:一位平时比较胆小的孩子举起了小手,勇敢地站起来,大声朗读,掌声响起来。一个平时不善表达的孩子,用流利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掌声响起来。一个平时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两次正确地回答问题,还当场学着编了一小节的诗歌,掌声响起来。掌声送给小诗人和他们美丽的诗:七彩贺年片是七色的彩虹送的,她祝愿我们通向美好的未来;黄色的贺年片是黄澄澄的稻谷送的,它祝愿我们拥有丰收的季节;祝福的贺年片是送给所有的老师的,祝愿老师永远年轻、永远幸福……还有各小组的成员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掌声响起来送给自己也送给小组的成员。全班的同学对自己朗读非常满意,掌声响起来送给自己也送给大家……
掌声响起来了,那是孩子们对同学的评价、赏识,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肯定、鼓励;掌声响起来了,那是孩子们在品尝成功的喜悦之中,陶醉在爱的激励当中,沉浸在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之中,享受成长的快乐。周弘教授用他的爱精心浇灌成的赏识教育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生命)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因此,我要说:这样的掌声我们不嫌太多,这样的掌声在课堂中要常常出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学会赏识",赏识自己,善待自己;赏识学生,善待学生!我们在教学生的过程,也是我们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愿掌声响起来!愿我们共同快乐成长!
4、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范文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拾到一只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兔子,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这一道理。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参考了许多的教学参考,力求把寓言课上好,但是,由于“当局者迷”吧,想要太多的东西,课堂中难以取舍,导致很多的遗憾。
1、归类识字这一教学方法的合情合理使用
在参考教学参考时,我看到了归类识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归类识字这一方法识字,但是显然在试教过程中,就体会到归类教学在这里没有显示出它该有的作用,反而使教学过程累赘。
在课后,反思整堂课的识字安排,也觉得有冗长的味道。本寓言6个生字,对学生的认读来说不是难题,几个关键词“窜、乐滋滋”等词语在文本中也有体会的要求,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应该更有效有节奏地完成。关于归类识字,我想在低段的识字教学中,应该不是让学生自主地找,而是先扶着,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师出示的生字的规律,再放,让学生自主找规律,显然,我在课堂操作中没有用好这一方法。
2、寓意的体会如何才能水到渠成
《守株待兔》的寓意是本课必须突破的难点也是重点,读寓言明白寓意也是寓言教学的文本特色。而本寓言的寓意“不能不劳而获”对学生来说是理解的难点,所以我将难点分化,放在两个环节的教学中逐步突破,但是在执教中,发现难点突破地并不理想,我想可能在课堂情境氛围营造的不够好,让学生在情境外徘徊,所以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并不是那么顺利。
3、朗读指导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在朗读指导环节发生程序的混乱,也可以说,我的关于课堂把握的基本功是不足的,没有踏实掌握和运用朗读指导的科学程序。此外,我也认为我的朗读指导激励性过足而技巧指导的实效性不足,可能跟我的朗读技巧的教学把握也有关系,在以后的个人学习中,我应该更注意朗读指导的技巧,声与气的运用。
4、教师的情绪与学生的情绪关联
课堂的前二十分钟,我个人的情绪不太投入,而明显的`学生的情绪也在状况之外。这让我想到,我的情绪收放能力应当有所提高,尽快让自己走入文本情境,由此才能带动学生的情绪,一起体验课文。
5、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范文
紧张而激烈的大比武终于结束了,我的心里松了一口气。整个比赛中上课这一关对教师的要求最高,半天的备课时间,自己独立完成。
我上的是低年级第二册第四单元《守株待兔》这一课,是根据同名寓言故事创编的,让学生唱一唱,演一演。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体验。现在就自己的备课、上课的情况进行总结:
我备课时教学设想是让学生首先学会这首歌曲,然后进行歌表演。表演时争取人人参与到歌曲表演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及创造力。
然而对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这给上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当我上课时发现学生已经会唱这首歌了,我的心理就更紧张了,心想:如果再上一遍学生肯定是没有兴趣的,那重点只能让学生进行歌表演了。于是我让学生把歌曲唱了一遍,把学生在歌曲中存在的休止符问题解决了,把歌曲复习演唱后就让学生分组表演。当第一组学生表演歌曲时,其他组的小朋友就参与这组小朋友的表演活动,帮助他们思考需要哪些角色,然后帮他们演唱并且参与点评,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近来了。
这次大比武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比赛我发现了自己存在很多的不足,这也督促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反思,我想只有在平时扎实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在关键时刻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