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二》

发布时间: 2025-08-03 12:43:54

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

我会连

这个活动安排四组练习,目的是复习汉语拼音、巩固学过的生字字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过程建议

1、出示拼音卡片:z、zh、c、ch、s、sh、n、l,问:这些拼音娃娃都是我们的朋友,你还认识他们吗?(指名认读,教师提示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2、出示生字,分四组认读,第一组:子、足、真、座、纸。第二组:春、唱、草、穿。第三组:是、伞、师、色、声。第四组:流、亮、南、暖。(注意:在读字的过程中要纠正读得不准的字音,尤其注意平翘舌音的读法。)

3、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八名学生扮青蛙妈妈,头饰上写着八个字母,十八名学生扮小蝌蚪,头饰上写有十八个字。让小蝌蚪分别找到自己的妈妈。其它同学和老师当评委,看哪个青蛙家庭动作最快,评出“最佳青蛙之家”。

4、打开书,自己观察,根据书上的例子连线。

5、全班交流,共同订正。

读读比比

这个练习目的是比较形近字。通过认读和比较,发现汉字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过程建议

1、今天有六对双胞胎兄弟来我们班做客,这六对双胞胎都是我们以前认识的生字宝宝,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2、大屏幕出示六组生字。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象,你能区分他们吗?

3、小组讨论上面三对“双胞胎”,先一对一对地比较,字的音、形、义有什么不同?再看这三对双胞胎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后面的比前面的多一笔)

4、汇报,重点突出字形的比较。

5、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下面的三对双胞胎。(这三组都是独体字加了偏旁)

我会找

此项活动目的是复习所学的偏旁。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把带“氵、辶”的字分别找出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学生识字的愿望,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

过程建议

1、播放课件,(将书上的图画制成动画)。今天的天气真好,郊外的景色真美,看,小白兔在玩捉迷藏呢!在绿毯似的草地还上有这么多的红苹果呢!请你们仔细苹看看苹果上的字你认识吗?

2、自由练读生字,如果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其它同学。

3、点击课件,两个小朋友走进画面,挎着的小筐上面分别写着“氵、辶”。有两个小朋友,挎着小筐儿来采果子了,这果子可不是随便采的,你能帮他们吗?

4、小组讨论:这两个小朋友该怎样采果子。

5、汇报。(演示课件)

6、你还认识其它的“氵、辶”的字吗?请你说一说。

我会读

这项活动中的15个词语,有的是熟词,有的是熟字组成的新词。安排此项活动的目的是巩固识字和积累词语。

过程建议

1、在我们中国汉字这个大家族里,成员可多了,你能认识多少呢?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汉字了,看看这些词语和你们成为朋友了吗?

2、大屏幕出示词语,自由认读。有不会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3、同桌互听互考,纠正字音。

4、汇报。你想提醒大家在读这些词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平翘舌音,爷爷、我们、她们、漂亮的词尾读轻声。)

5、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读读说说

此项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句型“什么地方有什么”。在练习中感悟什么样的话是一句完整的话,在学生读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在替移默化中渗透句子的知识。在读读说说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

过程建议

1、出示句子: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指名读。问:这句话是说什么地方?有什么?

2、概括句式:什么地方有什么。

3、出示:江上有一座大桥。这句话说的是什么?

4、出示:屋子里有____________。同座练说,再指名说。(指导用准量词)

5、出示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练说。

读读背背

这项活动内容是一首古诗《画鸡》,要借助插图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教学中不用讲解诗意,在反复朗读、欣赏插图中大致领会意思就行了。

过程建议

1、出示图画,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2、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古诗《画鸡》,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画家、诗人唐寅。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3、自己试着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其它同学。)

4、四人一组互读互评。

5、指名读,师生评议。

6、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能简单地说出来吗?

7、看插图练习背诵。

8、表演。(可配上音乐)

口语交际

我们的画

这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二次口语交际练习,内容是“我们的画”,教材配有一幅插图,画面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能激发学生交流展示自己作品的欲望。这个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能在熟悉的气氛中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向别人学习,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交际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画一幅画,并把自己的画带到课堂上。

组织过程

1、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你想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吗?(板书课题。)

2、出示图画,问: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做什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下这幅图。

3、你们也想象他们那样,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吗?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画。(说出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画这幅画,还可以讲讲画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介绍后其它同学评评,说说好在哪,哪里应该改进一下。教师也参与其中。)

4、汇报,全班交流。(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作者介绍,集体评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言是否规范,指导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大胆发言,能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画和有见解的学生要及时肯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5、自由组合,看看、评评、议议别人的画,教师也做学生中的一员,及时给以指导,引导学生介绍、提问和评议。

6、展览:小小图画展,把学生作品贴在墙上、黑板上,互相观看。

7、评选小画家,评出你自己心目中的小画家,说说你为什么评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8、作业:回家后把你的画和今天我们班办画展的情况介绍给爸爸妈妈。

拓展阅读

1、初《石壕吏》优质公开课优秀

材分析:

《石壕吏》是人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杜甫诗三首》中的一首诗歌。杜甫诗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这三首诗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写的:《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那时诗人才十四五岁;《春望》和《石壕吏》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诗体风格的变化,“诗史”的称呼,“沉郁顿挫”的诗风形成,由这三首诗字与情感的变化可见一斑。

情分析:

生具备了一定的诗词阅读能力,但他们在分析理解表达上大多还停留在只能解释诗词内容的浅显层面,不能较深入理解诗词之美,诗人之情,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化的内涵。针对生这种实际情况,配合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指导生多次诵读,借资料带领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引导生领会诗人精辟的用词,留白艺术,最终帮助生走进诗人所处的特定时空,触摸诗人的心灵,感受诗人体恤百姓的情怀,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激发习这首歌的积极性。

知识与能力:熟读成诵,联系前两首诗,把握杜甫诗风变化,深入体悟“诗史”、“诗圣”含义。

过程与方法:发挥想象,情景再现“一何苦”、“一何怒”,体会百姓疾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习杜甫体察百姓疾苦,爱护民众的恻隐之心,人道主义情怀。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重点:发挥想象,情景再现老妪的“一何苦”与官吏的“一何怒”。

难点:深入探究老妪的“一何苦”,体察百姓疾苦。

法:启发式、讨论法、探究法。

法:探究习法、阅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一、温故知新,一叹“两望”。

师展示了幻灯片的图片与诗相配,请同吟诵《望岳》、《春望》,并回顾章主旨、感情等内容,并适时导入本课习。

意图】借助图片激发生探究欲望,温故知新为深入体悟“诗史”、“诗圣”深刻含义,把握诗风变化做铺垫。

、整体感知,叹“苦怒”

听写生字词

师解惑

师示范表演朗读并请同谈谈阅读感受。适时作朗读指导,

以第一段朗读为例明确朗读时的:节奏准。

以第段朗读为例明确朗读时的:重音清。

以第三段朗读为例明确朗读时的:事件明。

并请同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意图】师示范朗读课,拉近生与作者的距离,激发生想象,深入切身体会百姓之苦。同时完成正字音、解词义、答疑惑、重音清、事件明以上六个任务。

三、研读鉴赏,三叹“心声”

1.剧本创作

发挥想象,还原生活,进行情境对话,适当添加人物的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再现官吏的“一何怒”和老妪的“一何苦”。

2.进行朗读法指导

通过句中关键词长时间停顿来表达感情。例:“怒”“苦”

通过句中关键词重读来表达感情。例:“一何”

通过速快慢缓急来表达感情。例:“走”“急应”

意图】生发挥想象,还原生活,进行情境对话,适当添加人物的言、神态、动作等描写,表演出来,再现官吏的“一何怒”和老妪的“一何苦”。

这样生就会更加深入体察百姓疾苦,体悟“诗史”、“诗圣”深刻含义,把握杜诗沉郁顿挫的诗风形成以及前后期的变化。

四、余音绕梁,一唱三叹

作业处理:1.《石壕吏》留白艺术研究。

2.阅读《新安吏》,比较两篇章加情节结构方面的不同,并从多个角度概括《石壕吏》的情节结构。

《望岳》— 雄心壮志 — 昂扬

《春望》— 忧国思家 — 悲伤

《石壕吏》— 百姓疾苦 — 沉郁

2、初《石壕吏》优质公开课优秀

一、 导入

1、回忆过的杜甫诗歌作品,复习杜甫常识

2、为什么画像中的杜甫神情总是那么忧愁?

、 初读课,疏通字词

1、呈现习目标:通过自掌握言实词,通过合作习翻译全诗

2、生借助工具书自主习课中的生词,并交流

3、合作完成课的翻译(让同讨论从而分辨三男、一男、男中的数词是基数词还是序数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三、 深入理解课

1、在安史之乱期间,唐代百姓的社会生活陷入了窘迫之境,因此也出现了许多的怪现象,《石壕吏》中杜甫记录了哪些不合常理的事?还有哪些不合常理的细节?你对此有怎样的解释?

夜捉人

老翁丢下老伴逃走了

军队连老妇人都要

……

2、合作探究重点问题:章中的老妪是不是主动要求去前线的?

(答案两可,自然过渡到下一问题)

3、重点探究:中省略了官吏的哪些话?请你通过自己的想象补充完整

(此部分是习的重中之重,通过这个部分的思考,通过既能够理解感受老妪的心理和家庭境况,又能够在脑海中逐步塑造石壕吏的形象)

4、作者通过这样的手法刻画石壕吏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几乎完全通过侧面表现,借助读者的想象来表现石壕吏的形象,比直接描写更能突出这一类欺压百姓的人物的可恶可恨。

四、 总结与课堂练习

1、你认为杜甫写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完成课堂练习

3、初《石壕吏》优质公开课优秀

有两幅对联大家一起看一下:(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满眼河山,大早非唐李有;一腔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同们能够猜出这是写的唐朝哪位诗人吗?(杜甫)盛唐时期,我国有两位著名诗人,他们一个被后世称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就是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杜甫的诗大多真实表现了现实生活,他亲身经历“安史之乱”,所作的《三吏》《三别》更真实反映了唐朝末期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生活,今天我们习其中流传最广的《石壕吏》。

、整体感知,听读课

(导)作为一首叙事长诗,故事性很强,不过读起来却也是朗朗上口,配上曲子也别有韵味,请让我先给同们示范诵读一遍,注意停顿、节奏、及调变化,大家可默默跟读,准备朗诵。

1、播放录音《泉映月》师范读。

2、生范读,同们听的很认真,有没有愿意试一下。

3、生评价,并配乐齐读。(评价:朗读基本功很扎实,很到位。)

三、疏解课,复述情节

(导)这首三吏三别中的作品,作者在音律和谐,字简洁的形式下,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深邃的思想和对现实强烈的批判色彩,杜甫想说什么呢,他最终说了没有?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下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石壕村看一看,那里发生了什么?这个任务交给大家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先疏解字词,提出疑难一起解决,理清故事情节。

2、质疑并复述课。(走:跑前:走上前且:尚且更:再从:跟从)

3、补充并做评价

(明确)因为古诗言虽尽而意无穷,所以在抓住主要情节的同时可以适当发挥想象,不要抱者翻译的心态去,重在欣赏,领会意韵。

四、赏析课

(一)内容浅析

1、如果用中一句话概括全,应该是哪句?(有吏夜捉人)

2、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不是征兵,是强抓,半夜表明官吏凶狠无情)

3、最终抓到人没有?(抓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作用)

4、中主要人物是谁?板书:吏妇(官吏愤怒的大声呼叫,)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板书:呼啼(妇人悲伤的哭哭啼啼)

6、抓人的情节以什么形式描述出来的?妇人致辞。

7、思考妇人交代的几层意思?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明确: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家境困苦的句子,)

8、有人读完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是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

9、老妇人真的自愿去服役吗?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10、请出几位同表演一个改编了的短剧,同们看一下这样的改编有没有道理?

(演的最突出的谁?官吏,但在原似乎他没说一句话,不过这样增添故事情节确实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节更加完整了。采访一下演官吏的同,你是读了那句话受启发才演的惟妙惟肖的?)

明确:这是本在艺术构思上的特色,全虽只有120个字,但情节并不简单,题目以石壕吏为题,但诗人在正中给他暗写,老妇人用明写,成为一篇抒情独白,但用心品味发现这些句是官吏逼问出来的,凶残的特点暴露无疑。这叫“藏问于答”经常用到。再次感谢几位同的表演,使我们加深了对课的了解。

11、让我们齐读一遍老妇致辞这一段,感受一下气氛。

()质疑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小组提一个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生提问)

(1)为什么要特点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哪一句对下叙事最有预示作用?

(2)“听妇前致词”是谁在听?

(3)“夜久声绝,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谁吗?

(4)差役为什么没有抓他呢?

(5)作者在故事里充当了什么角色的?面对差役的蛮横他为什么没有劝阻?

(6)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心理是什么?

(三)深挖主题

1.认识作品的主题

2.认识杜甫

引入《望岳》《春望》和本归纳

3生谈中的捉人与现在的征兵区别来看社会的变迁

4章的写法。

五、主旨总结

(导)综观全,你认为是从谁的角度叙述的?杜甫,但作者的内心却没能展露,他一直保持沉默,他心里到底有没有想法?(板书:憎恶官吏的凶残,同情民众的苦难。)他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在平实的叙述之中,这是本另一的言上的特点。诗人怀着深厚的同情之心为人民唱歌当哭,记下了战乱年代一幕惊心动魄的场景。

六、尝试背诵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2、续写老妇人走后,这家人的生活,或她在军中生活的日子。200字左右,想象合理。

4、初《石壕吏》优质公开课优秀

内容:《石壕吏》 杜甫生平

目标:(情节如何生动)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准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

3、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言的。

4、根据情节提示能复述故事甚至进行背诵。

一、导入:

1、回顾所:前面我们已经习了杜甫的两首诗,初步了解了杜甫这位诗人。他早期的作品风格热情奔放,战乱流离时期的作品深沉含蓄,抑扬顿挫。这节课我们将会习的这首诗,与《春望》是同一个时期的,都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写的,不同的是《春望》是借景抒情诗,而《石壕吏》是叙事诗。那么诗人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抒发他怎样的感情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出示目标)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

2、出示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都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解决生字词和重要注释

壕 逾 邺 戍 惟 妪 衰 应 泣 咽

【逾】 越过【一何】 多么【戍】 防守【附书至 】 捎信回来【新 】 最近

【偷生】 苟且活着【已 】 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乳下孙 】 还在**的孙子

【老妪】老妇【犹得】 还能够【泣幽咽 】(有人)低声哭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三、复述故事:根据同们所理解的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这首诗的大意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出来。要求:以第一人称“我”,也就是杜甫的口吻,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精析课;理清情节发展脉络,指导生背诵。

(1)提问:按照开端、发展、**、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明确: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2)生根据思路提示,读诗,尝试背诵。

(一)、第一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问:由第一句话可以得出哪出信息?“夜捉人”说明什么? 明确:时间、点、事件。惶恐不安,紧张恐怖的气氛。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走,古今异义,古指跑。为什么老翁逃走,而让老妇出门和差役周旋?

明确:抓丁只抓男的,妇女可以免除徭役。

(三)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这段致词是此诗的主题部分,它有三层意思,可以分成三层。每一层都写了什么?你们试分一下。

(明确)三男从军,两儿战死。 家无壮男,十分贫困。 为保家庭,自请服役。

2、问:“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如何理解?

明确:希望得到差役的同情。

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更,再。惟,只。裙,古今异义,古专指下衣,这里泛指衣服。

3、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妪为什么请从吏夜归?

(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人)

前面讲了征兵只征男,为什么老妇也被征走了?(反映战争的无情)

4、 问:老妇是没人问她,而自诉出来的话吗?

(明确:不是,是在差役的步步紧逼下说出来的。)

为什么诗中不写差役的话?

(明确:这是一种“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问可以推测出来)

(四)、第四段:夜久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绝,停止。如,仿佛,依稀。前途,古今异义。古指前方的路途,今喻示来的处境或特指好的未来。

1、 问:谁在哭?(儿媳)

2、 幽咽声很低,杜甫还能听着,说明什么?(作者一夜未眠)

3、 如果说杜甫睡着了行吗?为什么?(关心人民疾苦实在的体现)

4、“独”说明什么?(老妇被抓走)

5、想象一下,诗人和老翁是以什么样的心情作别的?

全诗以诗人和老翁作别而结束。分别了,但各自的生活还得继续。想象一下,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在兵荒马乱中将何以度日?等待老妇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

(3)出示故事情节提示图,老师领着试背诵

五、思想感情

假如你是诗人,夜投石壕村,亲眼目睹亲耳相闻了有吏夜捉人这件事,你会是怎样的心情?(生可能会答:沉重、同情、赞扬老妇勇敢等等)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

六、总结

老妇、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

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官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的脉搏和着民众的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诗人。

第三课时

内容:《石壕吏》(石壕吏构思如何巧妙)、补充杜甫生平事迹相关常识、小测

(说明:课堂内容如上,但课时安排按实际进行调整)

5、小年级

一、指导思想

以第三次全国育工作*,加强现代育理论的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育观念,以科研为先导,以培养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推动实验材的实施,大力推进素质育。

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生61人,经过一年级的努力,生取得了一些进步,如习习惯、习品质等方面。但年级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面大,在书写、习品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另外,部分生的习习惯、习态度差,势必会影响整体水平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期重点。

三、本工作的主要目标

内容方面:

1、复习巩固汉拼音,能借助汉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汉字,会写350个生字。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能背诵指定的课和自己喜欢的课片段。

5、能联系上下和生活实际,了解课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到的词。了解日记的格式,习写日记。

习习惯方面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习兴趣,培养认真的习态度。

四、材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册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的朗读。从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的积累运用、口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的朗读。

五、措施:

1、加强业务、理论习,提高自身素质、授课能力。

2、加强直观,充分利用具、具,增强生操作、观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习。

3、加强多媒体,培养生的习兴趣。

4、加强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生的书写,认真(**)看书的习惯。同时注意习态度的培养。

5、加强与生活实际联系,寻取生活的资源进行,使习更贴近生的生活实际。

点击查看更多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二》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47841.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五年级开学第一课作文
  2. 沉甸甸的师爱随笔
  3. 《琴帝》读后感范文
  4. 《百善孝为先》主题班会策划方案范文
  5. 2016万圣节的搞笑祝福语
  6. 希望之景初三作文
  7. 师说教案教案
  8. 2018春节祝福语短信
  9. 医院临床病区主任职位的竞职演讲稿
  10. 2016年简短平安夜圣诞节祝福语
  11. 欢庆元旦手抄报素材
  12. 逞能的驴子寓言故事
  13. 关于《邓稼先》的优秀教学设计
  14. 对住院的病人的祝福语
  15. 使用少见多怪造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