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太阳的诗句

发布时间: 2025-07-15 11:51:53

描写太阳的诗句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集灵台二首》张祜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书韩干牧马图》苏轼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寄赞上人》杜甫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南园十三首》李贺

**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李商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李白

叹息西窗过隙驹,微阳初至日光舒。——《窗日》黄庭坚

为忧鵩鸟至,只恐日光斜。——《和春深二十首》白居易

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李花二首》韩愈

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山中得长句戏呈周辅并简朱县丞》陆游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李商隐

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初授拾遗》白居易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戈船破浪飞,铁骑射日光。——《江上对酒作》陆游

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自在》白居易

浮云翳日光。悲风动地起。——《杂诗》曹植

低昂黄金杯,照耀初日光。——《黄葵》苏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杜甫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咏红柿子》刘禹锡

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早春即事》白居易

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李茂贞园》苏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白居易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浅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参天阴翳长。——《寄平甫弟衢州道中》王安石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旁映白日光,缥缈轻霞容。——《第三峰》常建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即事》杜甫

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浪淘沙 望海》纳兰性德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李白

九十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春光》李商隐

波弄日光翻上栋。窗含烟景直浮空。——《题碧藻轩》唐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相和歌辞·采菱行》刘禹锡

拓展阅读

1、“朝”和“余晖”的优美有哪些

1、跂乌词

唐代:柳宗元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枝。

刷毛伸羽和且乐,尔独落魄今为何?

无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妒尔令尔疾?

无乃饥啼走路旁,贪鲜攫肉人所伤?

翘肖独足下丛薄,口衔低枝始能越。

还顾泥涂备蝼蚁,仰看栋梁防燕雀。

左右六翮利如刀,踊身失势不得高。

支离无趾犹自免,努力低飞逃后患。

2、送王时敏之京

明代:边定

祖饯河水上,离情郁难舒。

彼此谅衷素,值兹孟夏初。

青青河畔草,嘉麦生同墟。

子今京国去,结驷耀通衢。

冠盖欻交会,连璧粲琼裾。

既抱贞持操,甘等常人愚。

亮节贵有爱,洪涛奋鵾鱼。

抡材仍射策,陈纲当晏如。

昔为凫舄令,展转惜居诸。

葵藿仰朝,寸心万里俱。

努躬崇令德,世泽遗乡闾。

言睇贺兰巅,雪影袭云虚。

为作远塞别,歌成不能书。

击筑继慷慨,对景两踟蹰。

3、鹧鸪天(次韵李参政壁朝阁落成)

宋代:魏了翁

月落星稀露气香。烟销日出晓光凉。天东扶木三千丈,一片丹心似许长。湛以北,洛之。买花移竹且迷藏。九重_阖开黄道,未信低回两鬓霜。

4、夜听邻家唱

宋代:梅尧臣

夜中未成寐,邻歌闻所稀。

想像朱唇动,仿佛梁尘飞。

误节应偷笑,窃听起披衣。

披衣曲已终,窗月存余晖。

5、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

宋代:梅尧臣

姑苏台畔去,云壑付清机。

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松门正投宿,竹笠带余晖。

谁爱杼山,使君应姓韦。

6、同诸韩及孙曼叔晚游西湖三首

宋代:梅尧臣

烁电未成雨,凉风先入衣。

青天忽开影,红日尚余晖。

蛱蝶作团起,蜻蜓相戴飞。

嘲谑不觉夕,跨马月中归。

2、小石潭记中山泉的

1、闻水声,如鸣佩环。

——泉水声音清脆悦耳。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泉水清澈见底。《小石潭记》是唐朝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原文: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扩展资料:《小石潭记》解读:作者在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景,实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却极其准确地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此外,文中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

《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这篇散文生动地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作技巧。

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作者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祖上世代*,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世人称之为“柳河东”、“河东先生”。

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一生留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景状物,多所寄托。其多抒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小石潭记。

3、北方的雪的还有南方的雪的各要两首要注明作者和作者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1.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王缴《四气》1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13.孤舟蓑翁,独钓寒江雪。

1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15.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16.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7.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18.大雪满弓刀19.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2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1.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22.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23.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24.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25.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2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7.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28.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29.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30.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3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32.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3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3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35.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晋·谢道蕴《咏雪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宋·吕本中《踏莎行》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宋·杨万里《观雪》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宋·辛弃疾《和廓之雪》 。

玉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

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唐·吕岩《剑画此于襄雪中》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元·华幼武《春雪》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宋·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高骈《对雪》 ;“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

宋·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元·白朴《天净沙·冬》 。

手、掌、席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不肯饮酒》 ;“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

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

盐、尘、柳絮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唐·元稹《南秦雪》 。雨、酥、叶、藻 “彤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

唐·李咸用《大雪歌》 ;“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 ”?明·徐渭《梨花》 ;“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

宋·范成大《雪后雨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3、《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4、《送卢员外》【唐】薛涛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5、《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6、《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7、《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8、《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9、《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北风行》【唐】李白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

4、小雪节气下雪的

1、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2、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绿树昏——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3、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4、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刘禹锡《更衣曲》

5、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张衡《四愁

6、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7、朔方正月雪澌澌,单于策马至京西——沈约《昭君辞》

8、秋冬雪月,千里一色;——苏轼《放鹤亭记》

9、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不肯饮酒》

10、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曹操《苦寒行》

11、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1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13、日暮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14、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15、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16、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17、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18、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19、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

21、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22、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孔平仲《寄内·试说途中景》

23、榆柳萧疏 ww www.** w.** 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孟郊《洛桥晚望》

24、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马生序》

25、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26、霜雪兮漼溰,冰冻兮洛泽——王逸《九思》

27、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28、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29、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30、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张孜《雪

31、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32、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33、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34、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35、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36、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37、冬宜密雪,有碎玉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38、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9、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李白《折杨柳》

40、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姜夔《钓雪亭》

41、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李白《紫骝马》

42、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43、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修《戏答元珍》

4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45、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佚名《信南山》

46、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4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48、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49、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道中》

50、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5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52、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53、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杜甫《岁晏行》

54、俄而未霰零,密雪下——谢惠连《雪赋》

55、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56、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57、岁暮阴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58、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59、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60、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5、冬至的优美大全

1、冬至四十六,三生此辰。——苏颂《皇后合春帖子六首·冬至四十六》

2、梅花满树,又是一年冬至。正相思,恰有江南使。——程钜夫《感皇恩·次韵姚牧庵题岁寒亭·此首下原附牧庵》

3、冬至一初动,鼎炉光满帘帏。——张抡《西江月·冬至一初动》

4、虎宿方冬至,鸡人积夜筹。相逢一尊酒,共结两乡愁。——张登《冬至夜郡斋宴别前华阴卢主簿》

5、风雨凄凄客思凉,况逢冬至在殊方。——刘大夏《南宁遇冬至雨中有感呈同事二王公》

6、独怜节序逢冬至,不得安栖学闭关。——刘基《冬至日泊舟戈溪》

7、冬至之日无酒钱,醒笑先生高阁眠。——沈周《至日闲居自述》

8、冬至炼朱砂,夏至炼水银。——白玉蟾《赠潘高士二首·冬至炼朱砂》

9、海角沙场过冬至,未如今日最伤情。——晁说之《冬至日涂中》

10、仲冬冬至后,春从九地回。——张嵲《仲冬冬至后》

11、井底微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苏轼《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12、冬至初交夜正长,短篷岑寂此何乡。——潘希曾《至后一日枕上作》

13、小春才过,冬至相催。光阴驹过隙,须鬓雪成堆。——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小春才过》

14、闭户了冬至,日长添数珠。——陈与义《冬至二首·少年多意气》

冬至为何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的这天,不论贫穷还是富贵,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古语有云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流传至今的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稂东人,他了一本书《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经担任长沙的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

后然毅然决然的选择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的时候,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快要冻烂了。于是让其弟子在南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百姓的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一起熬煮,然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都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以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和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就变得暖和起来,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者是“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的恩情。至今南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季历史渊源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11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古人认为从冬至的这一天开始,天地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的开始,大吉的日子。所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冬至。冬至又被称做“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传到今天。周历正月为夏历的11月,因此,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历的11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什么分别。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之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言传至今。

点击查看更多描写太阳的诗句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6837.html

热门阅读

  1. 二年级英语上册《Beijing》的教案设计
  2. 201年给同学的小年祝福语
  3. 有关春节的经典古诗词
  4. 伤感心碎的经典语句
  5. 早安晚安最新问候短信
  6. 诵读《弟子规》感想作文
  7. 201年关于腊八节的祝福语
  8. 如何完善学校基建管理论文
  9. 防治肺结核病宣传日活动总结
  10. 三年级名人故事50字
  11. 《长城和运河》的课程教学设计
  12. 站在桥上看风景和你散文摘抄
  13. 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14. 王建《雨过山村》全诗及简析
  15. 五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