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教案模板
[设计思路1]
在略读课文的基础上,画出并通过对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态、动作的句子的精读,体会他内心活动的变化,渗透无私奉献的友爱教育,同时学习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出本课学习任务
1由《狼牙山五壮士》的简单回顾,引入学习战争时期的另一个感人故事,揭示课题。
2读读“阅读提示”,提出学习任务与要求。
①略读课文,想想小男孩献血时是怎样想的?
②读读课文,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态、动作的句子,思考他内心活动有什么变化。
③把你想到的与同学交流,再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
二、略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主略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边交流,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习情况,满足学生即时求助需要。
三、品读--揣摩内心活动变化
(一)交流自读情况与感受
1交流一:你知道他献血时是怎么想的吗?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这个环节教师不作深入的启发和讲解,而是让学生自由地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了解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重点品读作好铺垫。
2交流二:把你画出的小男孩献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并简要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
这个环节教师也不作深入的启发和讲解,而是让学生交流画出的句子有哪些,以及自己的体会是什么,了解学生对小男孩内心活动变化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重点品读作好铺垫。
(二)品读重点词句,揣摩小男孩内心活动的变化
(1)出示导读题:
依照下面的例子,根据你所画的表现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语句,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然后与同学交流。例: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2)集中品读:联系第12自然段体会阮恒“沉默”是在犹豫,“颤抖”“放下去”是因为对献血、对死亡很害怕,“又举起来”是要坚持献血。然后以朗读体味加深感悟: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小男孩是怎么说的呢?
(3)小组讨论:“她是我的朋友”,阮恒这样说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你从这句话想到了什么?体会小男孩为朋友愿意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有感情朗读,体会小男孩的内心变化与奉献精神
1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由选择一句或一段进行有感情朗读。
2有感情朗读第5-14自然段。
四、回顾--升华文章思想感情
自由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感受,再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
[设计思路2]
在略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探究研读专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最后通过各个侧面问题的汇总交流和重点品味,让学生体会小男孩献血时内心活动的变化,渗透无私奉献的友爱教育,学习探究性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略读--提出研读问题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红十字会宣传义务献血的课件或教师义务献血的事情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2根据“阅读提示”略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略课文情境。
3交流略读情况与感受,提出研读问题。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再引导学生从题目处、提示处、关键处、疑问处、省略处等地方提出问题,教师梳理归纳出几个有代表性的研读问题:①小男孩献血时是怎么想的?②小男孩在献血过程中内心活动有什么变化?③医生对小男孩说了些什么,小男孩就立刻停止了哭泣?④小男孩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⑤小男孩说“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⑥为什么用“她是我的朋友”做题目?⑦献血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留待课后拓展性阅读解决)?
4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一个或两个问题,同一问题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或者,先组成学习小组,由学习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研读专题。
二、探究--进入研读阶段
1讨论研读方法。小组讨论所选问题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研读,提出研究方法。教师参与讨论,并相机给予指导,如“小男孩在献血过程中内心活动有什么变化?”这一专题可以采用:①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②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③朗读品味进行体会。
2合作研读课文。各小组自行合作研读所确定的问题。教师巡回了解研读情况和感悟程度,并给予适时适度的启发与指导。
三、交流--反馈研读情况
1准备发言提纲。各小组从三个方面准备发言提纲,讨论发言内容:①本组确定的研读问题是什么?②本组是怎样研读的(过程)?③研读后有什么收获?
2交流研读情况。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第一、二、三个问题,再交流第四、五、六个问题,分两个层次从一般性理解到深层次体会。要求其他组认真倾听,边听边准备提出疑问或补充发言。
3质疑问难。小组代表发言后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对研读不足的地方进行相机引导。如,“小男孩说‘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小男孩,你‘沉默’时会想些什么?‘举起手来’时会想些什么?又‘放下手去’时你会想些什么?再‘举起手来’时会想些什么?……”这样,通过将心比心,体会小男孩的内心活动变化。又如,“为什么用‘她是我的朋友’做题目?”可以这样引导:①你能不能给这篇文章另拟个题目?②比一比这些题目中哪个题目用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思想感情方面去体会这个题目在文中的作用。
四、融合--升华研读成果
1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神态与动作的重点词),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与思想感情。
2指导并练习带着感悟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
3课后延伸:①写几句送给朋友的赠言;②写写读后感。
拓展阅读
1、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我们的好朋友》及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教案好朋友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乐意参与活动,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在唱唱、说说、学学做做中,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好朋友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与伙伴相处的机会少,独自玩耍,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的意识薄弱。但随着幼儿动作、语言、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班上的孩子开始愿意与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少交往经验与能力,在活动中常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同伴发生争吵的现象,为了满足幼儿交友的渴望与需求,就预设了“好朋友”这样一个主题。本次活动选择了这一主题下的《找朋友》及《我们都是好朋友》两个点。在幼儿喜欢小动物,愿意模仿小动物,对音乐《找朋友》旋律熟悉的基础上,通过这个活动,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也对他们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和整理。
活动目标:
1、在唱唱、说说、学学做做中,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2、乐意参与活动,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2、歌曲《找朋友》
3、已与同伴一起做过游戏。
活动过程:
1、歌曲《找朋友》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动起来,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
放两遍音乐。
出示小鸟的头饰
师:听到你们都找到了好朋友,小鸟也飞来和你们一起做好朋友了。
(1)边念儿歌,边做游戏。(2遍)
许多小鸟飞,许多小鱼游,小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拍着手,唱着歌,我们都是好朋友。
(2) 让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
师:除了小鸟,小鱼,还有谁会来和我们做好朋友呢?
幼儿说出来之后,集体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并做游戏。
师:刚才我们多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呢?为什么要找他做你的好朋友呢?
说出来之后,和好朋友抱抱、亲亲。
(2)教师小结:你们的好朋友本领真大,有的有爱心,有的自己会穿衣服,还有的上课很爱动脑筋的。老师也愿意和他们做好朋友。
师:老师有许多好朋友,你们有几个呢?
幼儿将好朋友请到自己身边,其他幼儿一起数朋友。
4、游戏:《找朋友》
师:你们的朋友可真多,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来做游戏吧!
(找,找,找朋友,找到几个好朋友,找到?个好朋友。)
幼儿拉着圆圈边念儿歌,边走,当说到几个好朋友时,就几个好朋友抱在一起。
延伸活动:
我们有好朋友,小动物也有好朋友,那我们去找找看,还有什么东西有好朋友呢?
在社会活动《好朋友》的教学设计中,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预设活动目标,能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欣赏故事引出活动主题,运用谈话引导幼儿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探讨寻找问题答案,引导幼儿参与表演来巩固对知识的习得。
本文扩展阅读:朋友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 péng 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条件下,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信仰,符合双方的心理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朋友之间可喻为雨中的伞、指路的灯。双方心理契合更为深刻时,可称之为知己。
2、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我们的好朋友》及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好朋友迷宫图》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想象并创编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探讨成为好朋友的原因,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语言《好朋友迷宫图》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探讨成为好朋友的原因。
2、鼓励幼儿想象并创编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卡通布偶、电脑、好朋友迷宫图、好朋友迷宫学习单。
2、事先将一些卡通布偶藏在教室里。
【活动过程】
1、老师拿出卡通布偶,到处找朋友,请小朋友一起帮忙找找。
“瞧!小熊他遇到了什么困难了?我们来问问它‘小熊,小熊你怎么啦?’哦,原来小熊的好朋友不见了,我们帮他找找吧!”
2、和幼儿讨论:常听的故事中或动画片中有那些人物是好朋友?老师把答案结合电脑记录下来。
3、“那你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的”(幼儿讨论后老师小结)
4、照幼儿提供的角色,讲述一则故事,如:小老鼠要寻找好朋友小猪,经历了好多危险(如:遇到毒蛇攻击掉到湖里、遇到了大花猫……),最后终于找到好朋友小猪。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用电脑幻灯片用迷宫图来呈现剧情内容。
请幼儿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主角,假如他要去救他的朋友会遇到什么困难,并鼓励幼儿编一个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画出“好朋友迷宫图”。最后请幼儿交流他和好朋友的故事。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都以极高的兴趣在进行参与,通过活动幼儿能较好的掌握走迷宫的一般方法,并且能正确的找到路线,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有极大的自由操作的空间和时间,并且在此过程中组内成员间学会了互相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功感,空间智能也得到了提高
如果在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尝试自己设计迷宫在和孩子们一起搭建迷宫并且培养幼儿学会检查
本文扩展阅读:迷宫,一种充满复杂通道的建筑物,很难找到从其内部到达入口或从入口到达中心的道路。
3、一年级小朋友的自我介绍模板
嗨!大家好!我叫__,“胡”当然是爸爸的姓,“林”是奶奶的姓,奶奶说她的姓要在我的名字里“独占一方”,姓王的妈妈也不甘示弱,还好,妈妈野心小,只占一个角落,不然,我的名字就叫“胡林王”了。
别看我个子小,可有时候我也像个“小大人”。记得有一次,夏羽立送给我一块茯苓饼,我一回到家,就让爷爷咬一口,让奶奶也咬一口,他们乐得哈哈笑,直夸我长大了。吃晚饭的时候,妈妈看见桌上的伏苓饼,口水直流,就对我说:“让我吃一口吧!”我板着脸说:“不行,吃饭时,怎么能吃零食呢?”妈妈只得乖乖地吃饭了。你说我像个“小大人”吗?
我小小的脑袋里还有许多个“为什么?”,比如我每次看排球赛,只看见阿姨在打排球,就问妈妈:“为什么叔叔不来我们这里打排球呢?”妈妈听了直夸我是个会提问题的“小大人”。
我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3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