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22 10:34:36

《少年中国说》教案

【教学构想】

梁启超所倡导的“新文体”,具有“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等特点,这在本文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1.类比、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

本文的类比、对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自始至终,一贯到底。可以说,类比和对比是全文意理建构的骨架。二是类比处处渗透、笔笔投射,对比多角度多层面,洋洋洒洒。

2.排比、设喻,连珠喷发。

语言形式是文章风格的重要体现。本文语言给人以滔滔滚滚之气势美,除总体上的平易畅达外,主要得力于排比和设喻的连珠喷发。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比较“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时,就一连用了几十个排比句和几十个比喻句。像这样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层进等表达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3.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之来则得力于激情,激情之生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有了真实、激越的情感,文章才有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教学设计】

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课文

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学说,批判**主义。《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作者知耻于当时中国之“老大”,对**的黑暗*深恶痛绝,对满清统治者的老朽昏庸深恶痛绝,对国家的落后十分痛心,对国民的愚昧十分痛心,因而从内心爆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猛烈抨击这一切令人厌恶的东西,并热情呼唤一个充满生机的“少年中国”尽快到来。这种昂扬的*精神和深切的爱国情怀令人钦佩。

用老年人来类比“老大”的中国,用少年人来类比“少年”的中国,并从少年人必将取代老年人,认识到少年中国必将取代老年中国,这是进化论的观点。这种进化论的社会发展观,使梁启超在极其黑暗、衰败的时代,看到了一个*王朝的必将灭亡,并充满希望和信心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其积极因素不能抹煞。但进化论有待于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否则,它就只能是社会改良主义的思想武器。梁启超一生的*思想多有变化,这恐怕正是进化论观点和改良主义思想在其社会*实践中得失消长的体现。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另外,与进化论相联系,他认为老年人一切都不好,青年人一切都好,这虽多半出于社会*的宣传鼓动,但思想方法毕竟简单化、*化,亦当予以辩证看待。

二、个性化吟诵

请大家自由地吟诵《少年中国说》,然后相互评价。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教法,落实到操作层面上,就是要突出诵读的地位,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从而受到*,获得启示。通过自吟、分段朗读和表情读等多种形式,以声传情,活化出鲜活的人物感情。)

三、自主翻译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翻译的结果,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

3.全班交流。

4.教师在全班交流过程中要适时点拨,和学生共同商量出需要重点掌握的词语和句子。

(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变老师“满堂灌”为学生“自己喝”,引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个性化感悟

刚才大家诵读了《少年中国说》。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下面希望大家多角度谈出各自独特盼读书感受。

(思维一旦被激活,生生之间又相互启发,鲜活的感悟就会异彩纷呈。个性化感悟就是要为展示学生对文本原生态的理解提供平台。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第二课时

一、个性化品读

师生共同探讨本文的特点,最后拟定品读的提纲,分小组探究答案。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一旦放开束缚学生思维的绳索。就会激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学生很快就分成主题探究、语言品味两1个大组。展开了讨论。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在一边坐视不理,而应和学生一起讨论,提醒学生探究时不要架空文本,应从文本中去找答案。)

二、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要能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存在,但要求学生能从文中找到依据或联系时代背景解读。有疑点的地方全班共同商讨。

三、个性化论坛

课文中把老年与少年、*古老的“老大中国”与大有希望的“少年中国”作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有人认为,梁启超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偏激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个性化论坛是自由表达、思维碰撞的平台,是个性化感悟的具体展开。在这里,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在这里,听与说双方互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在这里,有个性的张扬、情感的流露。形成了学生个人独特的价值判断。)

拓展阅读

1、生活的科技作文800字 “速度”

新时代四大发明体现经济与科技速度:共享单车随处可见,移动支付触手可及,动车高铁飞驰而过,淘宝网购派送到家……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速度”,我家便是如此——

妈妈早早起床,拿起手机,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手指飞快地滑动页面,妈妈不断往购物车里加东西,“蔓,你前几天是不是想要绘画工具?我给你买了!”妈妈头也不抬,继续网购,只听见淘宝的“已付款“的提示音接二连三的地传来。妈妈就像二战的士兵时时刻刻守住阵地,怕东西与领土被敌人掠走。“蔓,今天又得去拿快递了!”每天放学,妈妈几乎都会对我这句话。到了代收点,快递员一件又一件地拿出来,我简直是怀疑人生了,大的,小的,方的,扁的……五花八门,前天才下的单,今天就到货了。妈妈足不出户,全各地的物品却源源不断地“飞”来……你,我家的生活是不是离不开速度?

“走!午带你去吃麦当劳!”妈妈。进了麦当劳,妈妈点了餐,要买单,往包里一摸,忘了带钱包,服务员耐心地等着,妈妈略显尴尬,我在一旁小声提醒她:“你不是带了手机吗?”妈妈恍然大悟:“那个……呃,忘了带钱包,我用微信支付吧!”我帮她操作付了款,看见屏幕上“已付款”的字样,妈妈舒心地笑了……你速度不就在我们的生活吗?

现在城市的街头到处有共享单车停放点,人们出行更方便了。周末,爸爸要用APP“借”了一辆共享单车陪我跑步,只见他下载了一个相关的APP,挑选单车,注册,缴纳押金,扫二维码,解锁成功!爸爸开始骑着单车在我身后监督,一个骑得满头大汗,一个跑得汗流浃背……你,共享单车的普遍,又何尝不能体现速度呢?

“呜——”一辆银色的和谐号列车向我们身边驶来,缓缓停下,上了动车,我们找到了座位坐下,动车平稳而飞快地行驶,时速*十公里。动车与高铁横跨东西,纵贯南北,几乎无往不至,无处不通。“复兴号”的出世,在“和谐号”上更上一层楼……你速度是不是一种奇迹?

今日的,经济与科技正稳步高速发展,C919起飞,天眼,“复兴号”时速350公里,移动互联网,港珠澳大桥通车……每一个脚印,都在向世界展示速度。步入了新时代,已经站起来了,在世界的东方,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厉害了,我的!日积月累,日新月异,速度正深刻地改变世界,为速度点赞!

2、市全校园足球活动培训班实施方计划方范文

一、参加会议领导

2、培训班讲师及专家

足球管理**讲师:6人

足球指导员讲师:瞿 飚(北京) 张 辉(甘肃)

足球裁判员讲师:于雷(陕西) 梁 平(陕西)

3、自治区体育局、育厅领导

龙 自治区体育总会副秘书长、宁夏足协秘书长

邓小燕 自治区群体处副处长

自治区育厅体卫艺负责人

4、市体局领导

常 珍 市体局副局长

鸿 市体局副局长、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副组长

二、工作责任人及职责分工:

邓洪喜:

1、负责联系落实全校园足球办公室的领导及授课讲师的人员名单及来石到达时间。

2、负责落实参加培训班开班仪式的自治区体育局、育厅领导和有关处室负责人。

3、指定报到时间和地点。负责联系培训班上课室。

4、负责起草开班仪式局领导讲话稿。

5、负责安排培训班开班会议议程及主持练员培训班的授课仪式。

6、负责落实培训班授课装备、会后工作总结和情况反馈、通报等工作。

7、全面负责安排培训班的总体事宜。

翦英明(组员:王志刚):

1、联系办公室车辆,帮助有关人员*返程票,搞好接、送站工作。

2、负责主持裁判员培训班的授课仪式。

寇秀兰工作职责

1、负责安排领导及讲师的食宿工作。

2、负责开班仪式桌签的制作、摆放。

3、负责联系会标的制作、悬挂,联系记者现场报道。

4、负责开班仪式和培训班的用水。

周敏牵头,魏惠琳、王瑞玲配合,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1、负责培训班授课讲义、纪律须知、点名册、就餐券等材料的印制。

2、负责将*的培训班笔记本、笔和讲义、纪律须知等材料装袋、发放;负责人员报到和安排食宿。按规定收款并开据报销发票。

3、负责做好培训班班主任工作,每天跟班,按规定点名。

4、负责联系落实培训人员工作。

5、负责接收全校园足球培训会议的装备,制作发放表,做好培训班装备的发放。

6、协助科长做好其它工作。

7、周敏负责分配本组任务和班主任分工。

3、初级语文详细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

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二、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2、3

难点:目标1、3,本文的第2自然段

三、学用时:3课时

四、课型:讲读课

五、学步骤

第一课时

1.简介作者和作品

鲁迅(1881~1936)是我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

从1907~1936他所写的小、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现代文学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

2.扫除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引导学生注字音,解释课本未注释的词)

缠络chán相互缠绕在一起豁huò此处状声

觅食mì找食渊博yuān学识深广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攒cuán斑蝥máo

珊瑚shān蟋蟀shuài敛liǎn脑髓suǐ陌mò人迹罕至hǎn

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ǔ

宿儒rú蝉蜕tuì人声鼎沸dǐng窦dòu厥士jué拗ǎo

倜傥tìtǎng金叵罗pǒ盔甲kuī绣像xiù锡箔xībó

3.指定学生朗读全文。

4.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

小结:课文第1至第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的生活;第10至第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的生活。

5.布置作业

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重点

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诸多乐趣,恋恋不会百草园的感情。

1.由上节课的学内容,导入新课。

提问: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生回答,师小结)

明确:作者认为在百草园有无穷的乐趣;三昧书屋的生活则是枯燥乏味的。文章先后写了两种生活,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的无穷乐趣。第二部分(10至24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⑴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课文的第1段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起着什么作用?

明确:写出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

②理解:“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这句话是“夕拾”,是从成人的眼光看当的百草园。“确凿只有”,断定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是对上面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这一方面表明由于“时间的流驶”,一些景致是否能够清楚的记得,不敢妄下结论;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甩出一个“线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课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⑵请学生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迸行分析。

①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的多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明确: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②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什么景物呢?

4、梦——有梦的勇敢去追!作文1400字初初二作文

梦想是鞭策你的马鞭。梦想是前进的动力,是展翅的羽翼。

——题记

梦想是什么?是对信念的不断追求,是对渴望的不懈努力,是对理想的不停探索……梦想,就是那黑暗的明灯,照亮着希望;梦想,就是那寒冷的火把,燃烧着幸福;梦想就是那海上的船,载我们驶向美丽的对岸……梦想,看似遥不可及,却又触手可得。梦想人人皆有,人人具备!梦想,使世间万物变得美好——微小的火苗因为有了梦想才会有熊熊燃烧的烈火;稚嫩柔弱的小苗因为有了梦想才会长成笔挺的参天大树;丑陋的毛毛虫因为有了梦想才会有变身蝴蝶的美丽蜕变;翅膀未展的雏鹰因为有了梦想才会成为翱翔蓝天的雄鹰;乳气未脱的小虎因为有了梦想才会成为森林之王……

奋进的梦

是一个文明古,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有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有绵延不断的万里长城,有巍峨峻拔的五岳……我们的祖先勤劳勇敢,智慧万千,我们的自然资源是那么丰富……,无疑是一个强!只是,近代列强看这块肥肉,残忍的践踏了这块文明而古老的土地,干了很多*的事——那些摧毁人们精神的鸦片大量的输入的颓唐;那一次次的失败被盖上“*”的难堪称号;那令人心痛不已的*,那三十万被杀戮的人;那金碧辉煌的圆明园在火化为灰烬的悲凉;那些西方列强强占我们的资源,掠夺我们的海岛,分割我们的固有土的愤恨;……那西方列强犯下的滔天罪行!逼得几次面临着灭的威胁,可是,没有!,她坚强的挺了过来!因为有梦想,她的梦想就是——要强大,强大了就没人敢欺负我们!贫穷就要受压迫,我们要强大!一定要!

繁荣的梦

人民经过一百多的英勇*,终于推翻了帝主义、*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家的主人——194910月1日,那振奋人心的日子!天安门城楼上,礼炮齐鸣,欢呼声,欢笑声划破苍穹。因为从今天开始,,一个崭新,拥有无限美好前景的家诞生了!作为一个泱泱大,东方民族的傲立者,从不停下她追求梦想的脚步——新成立,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人民当家做主了,*开放让经济快速发展,“*”,科学发展观让我们更加强大。有什么比得上的发展速度?面貌在无声无息改变着,迅速的改变着,她的发展速度让世界惊叹,让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震撼,自豪!

梁启超曾过“志则志,强则强,”台湾有名的高授也做过演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救而立下“为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纵观的发展历程,这几十的沧桑岁月,都有许多的梦想支撑着、激励着,一刻不停地前进的脚步。我们不是“*”,我们要用实力告诉全世界是一只雄狮!不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羊羔!雄狮奋起的梦想被一次次的冲击而变得强大,一些人用自己的能力将这只“沉睡的狮子”唤起来了,让我们,让全世界听得东方雄狮的吼叫,人再次站起来了!这是几代人的梦啊!长路漫漫,等待着的不仅仅是大步迈进,而是充满了荆棘的挑战,要向世界证实自己的实力,证明我们的强大!现在,风华正茂的们要延续它,继承它,使更强大!

梦想是风,行动是帆,需要火一般的激情;需要雪一般的柔和;需要风一般的拿得起放得下的精神;需要爬过一座又一座的山;需要踏过一条又一条的河;需要走过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战胜重重困难!梦想毕竟不是万能的,如果一个人有了梦想,但不去努力,那么,将只能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徘徊,直到永远、永远……

——后记

5、初级语文详细的

《再塑生命的人》

一、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文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全文结构和人物性格。

2.揣摩文重要语句,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3.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悟安妮·莎

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育方式。在探究作者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与困难做*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二、学重点

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育方式。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三、学难点

1.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身为体格健全的孩子,要体验海伦·凯勒的心理感受,从盲聋哑人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

四、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活动法

五、学课时

两课时

六、课前准备

1.师准备幻灯片、视频、歌曲等。

2.学生分组查阅资料。

⑴收集有关海伦·凯勒和安妮·莎利文的资料。

⑵搜集古今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⑶搜集有关爱的名言。

3.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大意,注意用笔勾画疑难点。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4.学生分组提出疑问。

七、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感体验游戏活动导入

(一)情感体验活动一

让同学们蒙上眼睛,塞住耳朵,排好队伍,手搭在前面一个同学的肩膀上,由师在前面引路走楼梯。

(二)情感体验活动二

让学生体验用手“听”话。让被试同学闭上眼睛,塞住耳朵,邻桌同学在其手上书写,让其辨认。先写0~9这10个简单数学,再写“a o e i u ü”这几个拼音字母,后写“山、水、土、木、石”等独体字。

(三)导入

今天我们也来看看这么一位,虽然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可仍挡不住对健康人格和生命的热爱追求的女性──海伦·凯勒。

二、人物介绍

(一)“生命的奇迹”──海伦·凯勒简介

海伦·凯勒,美女作家、育家。一岁半就失聪失明。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进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还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如《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出来》《我的信仰》《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家,她到美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为盲人和聋哑人的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被授予美公民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被美《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十大英雄偶像。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二)“育的奇迹”──莎莉文老师简介

那么,是谁引领海伦·凯勒走上了漫长的人生路,是谁把海伦·凯勒带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是谁给海伦·凯勒再塑了生命?这里,我们要认识一下帮助海伦创造奇迹、重塑生命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生于美马萨诸塞州。5岁时因一场眼疾失去大部分视力。

188010月进入帕金斯盲人学校。此间经过两次眼部手术,安妮的视力得到部分恢复。

从帕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18873月,安妮来到海伦·凯勒家做家庭师。

安妮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女,直至进入大学。

193610月19日,用全部心血培育了20世纪不朽奇葩海伦·凯勒的传奇女性安妮·莎莉文在人们的惋惜声与世长辞。

三、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由“再塑生命”、“关于‘爱’的含义”两部分组成。课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育艺术以及“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一)利用题目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再塑生命的人”,请同学们联系作者生平想一想:“再塑生命”的近义词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请同学来读一读课文标题,看看重音应落在哪里?谁再塑了谁生命?

“再塑生命”=“再造”;“再造”:重新给予生命(多用来表示对于重大恩惠的感激)。

2.“再塑生命的人”=再生父母=重生父母,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重音落在“再”字上。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3.海伦·凯勒在这篇文章里把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称之为“再塑生命的人”,言下之意是把安妮老师视作为重新给予生命的人。

4.那么安妮对海伦到底有什么恩惠呢?

安妮老师会了海伦这个既盲且聋又哑的残疾人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爱和被爱。

(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主要事件,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1.主要写了两件事:

⑴老师我认识具体事物。

⑵老师引导我认识“爱”的含义。

2.文章的纲领句是:

“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三)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

1.生命的原貌──黑夜

⑴“我的生命──像大雾的航船。”

⑵“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的同情。”

2.生命的火光──莎莉文老师走进我的世界

⑴希望的起点:相识

⑵幸福的复苏:生命拥有了文字

3.生命的光明──生命拥有了爱

(四)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再塑生命”是怎样理解的呢?

“再塑生命”从字面上来理解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在本文,再塑生命是指我的灵魂被唤醒,莎利文老师让“我”认识了文字,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使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所以,莎莉文老师就是我的“重生父母”。

四、品读──安妮老师“我”学习“水”这个词

(一)以海伦学习“杯”和“水”的区别为例,“再塑生命”过程遇到的挫折。

1.挫折:不能分清“杯”和“水”。

2.海伦对待挫折:

“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觉得特别痛快。”

3.莎莉文帮助海伦战胜挫折:

⑴“把洋娃娃扫到炉边,把帽子给我。”──体现了莎莉文老师的爱心与耐心。

⑵“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体现了莎莉文老师的学技巧高超。

4.效果: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第二课时

五、讨论交流

分组讨论:创造奇迹的两个人──安妮·莎莉文和海伦·凯勒,你认为她们的成功具备哪些因素呢?

(一)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了解儿童心理,讲究育方式,学循序渐进,充满爱心,耐心。

(二)自身因素:求知欲强、善思好学、不屈不挠、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

六、写作升华

读了本文,你认为安妮·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莎莉文老师在海伦心里是怎样的人?

海伦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道:“首先,我想长久地凝望我亲爱的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我家,给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为了将她珍藏在我的记忆,我不仅要看她脸部的轮廓,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找出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活生生的例子,她就是靠这些完成了育我的困难任务。我想从她的眼睛里看出使她能坚定面对困难的坚强个性和她经常向我展露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莎莉文老师爱海伦,对海伦的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莎莉文是出色的育艺术家。在刚育海伦认识具体事物的时候,用手指游戏法激发的海伦的学习兴趣;当海伦遇到困难时,不是责骂,也不是放弃,而是用海伦乐意接受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领海伦走出困境;在帮助海伦认识“爱”这样的抽象事物的时候,在海伦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并把对“爱”的解释和孩子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海伦获得的思维的提升。

七、品味与积累

课文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敢于体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喜欢的文字进行品味。

(一)“在没受育之前,我正像大雾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反面明了受育的重要性,接受了育的人,生活航船才能冲破阻碍旅途的大雾,找到准确的航向,从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湾。

(二)“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这句话表面看来的是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是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人看到了快乐,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幸福,因而,“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

(三)“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的云彩。”

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总是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有了它,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没有它,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

八、课堂小结(播放《感恩的心》)

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她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感情、隽永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像春天的种子植于海伦的心田。这是海伦献给老师的厚礼。

九、拓展与延伸

作为服装学区的学生,你能不能想想为像海伦·凯勒这样的残疾人做点什么?

提示:方便其生活的考虑,方便其学习的考虑,等等;

例:残疾人特殊衣服:加特殊功能设计;残疾人特殊轮椅:加特殊功能设计等等。

十、延伸作业

晨读课安排朗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学反思

点击查看更多《少年中国说》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39337.html

热门阅读

  1.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24课古诗两首优秀教案
  2. 写春雨的优美句子有哪些
  3. 读书不以名利为驱动随笔
  4. 描写春天的古诗绝句
  5. 关于蛇年春节给父母的祝福词
  6. 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快乐整理教案
  7. 2016年高考送给考生的祝福语
  8. 灵魂在痛苦中升华美文摘抄
  9. 酒店的圣诞祝福语
  10. 小班半天生活计划
  11.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12. 2016年圣诞节创意祝福语
  13. 写给自己的生日歌随笔
  14. 《夏洛的网》读后感范文1100字
  15.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影子桥》教学设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