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召南·摽有梅诗经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9-23 19:23:09

国风·召南·摽有梅诗经鉴赏

《摽有梅》,《诗经·召南》的一篇。 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诗。她望见梅子落地,引起了青春将逝的伤感,希望马上同人结婚。《周礼·媒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毛传》:“会而行之者,所以繁育人民也。”这两段话可以说明本诗的背景。龚橙《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陈奂说:“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他们道出了诗的主题与兴意。

此诗与《桃夭》,都是反映女子婚嫁的诗篇。《桃夭》充满了对妙龄女郎婚嫁及时的赞美,故诗之情趣欢快;此诗流露出待字女子唯恐青春被耽误的怨思,故诗之情意急迫。孔子说《诗》“可以观”。从这两首诗中,风俗人情,了然可见。诗分三章,每章一层紧逼一层,与诗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相适应。首章“迨其吉兮”,尚有从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见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谓之”,可谓迫不及待了。三复之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译文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莫再迟疑。

注释

⑴摽(biào鳔):一说坠落,一说掷、抛。有:语助词。

⑵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

⑶庶:众多。士:未婚男子。

⑷迨(dài代):及,趁。吉:好日子。

⑸今:现在。

⑹倾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塈(jì既):一说取,一说给。

⑺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

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求我庶士”,不妨读为“我求庶士”。

暮春,梅子黄熟,纷纷坠落。一位姑娘见此情景,敏锐地感到时光无情,抛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却嫁娶无期,便不禁以梅子兴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

此篇的诗旨、诗艺和风俗背景,前人基本约言点出。《毛诗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男女及时”四字,已申明诗旨;后数语乃经师附会,应当略去。《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明白了先民的这一婚恋习俗,对这首情急大胆的求爱诗,就不难理解了。陈奂则对此篇巧妙的兴比之意作了简明的阐释:“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诗毛氏传疏》)。

龚橙《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一个“急”字,抓住了此篇的情感基调,也揭示了全诗的旋律节奏。

从抒情主人公的主观心态看,“急”就急在青春流逝而夫婿无觅。全诗三章,“庶士”三见。“庶”者,众多之意;“庶士”,意谓众多的小伙子。可见这位姑娘尚无意中人。她是在向整个男性世界寻觅、催促,呼唤爱情。青春无价,然流光易逝。“真正的青春,贞洁的妙龄的青春,周身充满了新鲜的血液、体态轻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这个时期只有几个月”(《罗丹艺术论·女性美》)。如今梅子黄熟,嫁期将尽,仍夫婿无觅,不能不令人情急意迫。青春流逝,以落梅为比。“其实七兮”、“其实三兮”、“顷筐塈之”,由繁茂而衰落;这也正一遍遍在提醒“庶士”:“花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金缕曲》之忧心“无花空折枝”,似乎深有《摽有梅》之遗意。

从诗篇的艺术结构看,“急”就急在三章复唱而一步紧逼一步。重章复唱,是《诗经》基本结构。但从诗意的表达看,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即重章之易辞申意和重章之循序渐进。《召南·草虫》首章末句“我心则降”、次章末句“我心则说”、末章末句“我心则夷”,即为语虽异而情相类的重章之易辞申意。《摽有梅》则属于重章之循序渐进。三章重唱,却一层紧逼一层,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情急意迫的心理过程。首章“迨其吉兮”,尚有从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见敦促的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谓之”,可谓真情毕露,迫不及待了。三复之下,闻声如见人。

珍惜青春,渴望爱情,是中国诗歌的母题之一。《摽有梅》作为春思求爱诗之祖,其原型意义在于建构了一种抒情模式:以花木盛衰比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追求婚恋及时。从北朝民歌《折杨柳枝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到中唐无名氏的《金缕曲》“花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从《牡丹亭》中杜丽娘感慨“良辰美景奈何天”,到《红楼梦》里林黛玉叹惜“花谢花飞飞满天”;以至闻捷《吐鲁番情歌》中的“苹果树下”和“葡萄成熟了”这两首名作,可以说,无不是这一原型模式的艺术变奏。然而,《摽有梅》作为先民的首唱之作,却更为质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拓展阅读

1、《··卫·氓》全文欣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岸,隰则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卫·氓》翻译

【原作】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一靡一室劳矣;夙兴夜寐,一靡一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岸,隰则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

第一章:

氓:据马瑞臣《一毛一传笺通释》观点,此为古时候女子对男人的称谓。古时女子对男人相识之初称氓,约与婚姻称子,婚嫁之后称士。此处指弃妇的丈夫。

蚩蚩(chīchī):犹言笑嘻嘻,即忠厚老实的样子。

抱布贸丝:布是成品,丝是原料,用成品交换原料。贸,交换。

匪:同“非”,不是。

来即我谋:来找我商量(结婚的事)。即,就。

送子涉淇:我徒步送你渡过淇水。淇,水名,古为黄河支流,流至今河汲县东北淇门镇入黄河。东汉后改道,为卫河支流。

顿丘:本为高堆的通称,后转为地名。在淇水。在今河浚县西,淇水岸。

愆(qiān)期:失期,约期而失信。愆,过。

将(qiānɡ):愿、请。

无:同“毋”,不要。

秋以为期:以秋为期。期,婚期。这是写男一女约定婚期。

第二章:

乘:登上。

垝(ɡuǐ)垣(yuán):倒塌的墙。

复关:为此男子所居之地。此处用以代指其人。

涕:眼泪。

涟涟,泪流不止貌。

载,相当于“则”,即则笑则言,形容笑的程度。

尔:你。

卜:用龟甲卜卦。

筮(sh&igra一ve;),用蓍草茎占卦。

体:卦象,*的结果。

咎(ji&ugra一ve;)言:凶辞,不吉祥的话,犹言卜筮结果。

车,指迎妇的车。

贿,财物。指嫁妆。

迁:迁转,引申为搬运。这两句的意思是:把你的车赶来,把我的嫁妆运去。这是写女子期盼男子来迎娶。

第三章:

沃若:沃然,光泽华润,比喻女子的青春时期。这句以桑叶肥泽,喻女子正在年轻美貌之时。

于嗟两句:于嗟(xūjiē),感叹声。于同“吁”。鸠,鸟名。《一毛一传笺通释》:“鸠,鹘鸠也。食桑葚过,则醉而伤其性。”此以鸠鸟不可贪食桑葚,喻女子不可迷恋爱情。

士:指男人。

耽,乐,欢爱,过分迷恋。

犹:尚且。

说:读“脱”,摆脱。这是写女子自悔陷于情网而难以自拔。

第四章:

黄:桑叶变黄。

陨:堕,落下。这句以桑叶黄落喻女子青春已逝,容颜已衰。

自我徂尔:自从我嫁到你家。徂(cú),往。

三岁食贫:多年过着贫困的生活。三,指多年,非实指。

汤汤(shānɡ shānɡ):大水急流貌。

渐(jiān):沾湿,浸渍。

帏裳:车衣,亦称“童容”,女子车上挂的布幔。

爽:过失,差错。

贰:不一,改变。

行:行为。这句连上句说,女子并无过失,是男子自己的行为二意。

罔极:没规范,任意而为。罔,无。极,中,适中,标准。

二三其德:反复无常,之男子变心,前后行为不一致。这是写女子嫁后甘于贫困,而男子却变了心。

第五章:

一靡一室劳矣:所的家务事都由我来承担。一靡一,无,不。室,指家务。

夙兴夜寐:起早睡晚。夙,早。兴,起,指起身。

一靡一朝矣:不是一朝一夕了,犹言天天如此。

言既遂矣:目的已达到。言,指“秋以为期”相约婚姻之言。遂:达到。和下句连起来就是:男子的目的已达到,便改变了初时“嗤嗤”的态度,而变得暴虐了。

咥(x&igra一ve;)其:嘻笑貌。其,形容词词尾,无实意。与上句联系起来,就是:兄弟也不体谅我,对我表示讥笑。

静言思之:静而思之。言,句中语气助词。

躬自悼矣:自我悲伤。躬,身。悼,哀伤。这是写男子变心,兄弟不体谅,女子无所依托而独自悲伤。

第六章:

及尔偕老:本打算和你白头偕老。郑玄笺:“及,与也。我欲与汝俱至于老,老乎汝反薄我,使我怨也。”

隰(xí):低湿之地。

泮:同“畔”,边沿,边际。这句连同上句是说,淇尚岸,隰尚泮,而其夫却行为放一荡,没拘束。

总角:古时男一女幼时,结发为髻,向上分开,形如角。因此称年幼时代为总角。

宴:安乐,逸乐。此女子当在未成年时即与男子相识。

晏晏:和柔貌,和悦,温柔。

信誓:诚挚的誓言。

旦旦:诚恳貌。

不思其反:没想到他竟然变了心。反,反覆,变心。

反是不思:既然变了心,那就不去想它了。反,指违反誓言的事。是,则。

亦已焉哉:(我们的关系)也只能从此了结。已,止,指爱情终止,婚姻生活结束。这两句大意说,我是没想到你会违反誓言,但我们的爱情却就这样地完了呀!这是写女子怨恨至极,表示要与男子决裂。

农家的小伙笑嘻嘻的,抱着布匹来换织布的丝。你哪是来换丝?就是借机会找我商量婚姻事。我徒步送你渡过淇水,到顿丘才和你告别。并不是我在拖延日期,而是你没好的媒人。请你不要生气,等到秋天来了再订婚期。

登上残破的墙垣,翘首远远地望着你住的地方。望不见你,哭得我泪水涟涟。见到你来了,我又说又笑的,心里好喜欢。求你算一卦,万望没凶言。快把你的车子赶来,把我的嫁妆往你家里搬。

桑叶没枯落,嫩绿又鲜活。斑鸠啊斑鸠,别把桑葚啄!年青的姑娘要自重,和男子相爱要警觉。男子沉溺恋情中,还好理解和解脱。女子沉溺恋情中,只自己吞苦果。

桑叶变黄而零落了,我的容颜也衰老了。自从嫁到你家里,多年过着贫困的生活。淇水奔腾波连波,也没我的泪水一多。思来想去我并没差错,而是你无情无意抛弃了我!男人的心思真没准,当初你说的是一心一意,可现在你却是说了不算,算了不说!

你我夫妻已三年,所家务都由我一个人承担。五更起三更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对你言听计从,你却暴虐地对待我!哥哥弟弟不但不体谅我,反而还嘲笑我。细想起来,只能一个人独自悲伤沉默。

当初发誓要白头偕老,这样的想法真是徒然!淇河虽宽也岸,沼泽虽阔也边。少年时代我俩多快乐,两小无猜天真烂漫。海誓山盟言犹在耳,如今你忘在脑后边。你既然是个负心汉,从此分手咱俩不相干。

【作品析】

这是一首描写忠贞于爱情、又能勤劳持家的女子被负心的男人抛弃之后,抒发内心的痛苦、哀怨、悔恨之情的名篇。作品的女主人公只是一位具那个时代的代表性的普通妇女的艺术形象,但它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的末期,在男尊女卑的社会气支配下,广大妇女所遭受的欺凌和痛苦,更重要的是同时也表现了为人所歧视的*社会最底层的妇女所具的纯真、善良、热爱劳动、不甘心受欺凌、不甘心受压迫的美好品德。

这是一首以叙事为主的兼抒情的作,全篇以女主人公的语气,以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身世遭遇为线索,展开了叙述,生动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表现了女主人公可贵的思想品德。

第一章和第二章,作品集中笔墨描写了女主人公初恋未婚时的情景:“氓”借“抱布贸丝”为因由,来找女子商量婚嫁之事。男子已是急不可待而啧烦言,甚至都要发怒了。女子深情地陪着他涉过淇水,直至送他到“顿丘”,耐心地向他解释:“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并爽一快地答应他“秋以为期”。

迎娶的日子快到了,女子急切地盼望着男子的到来。你看她,“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从中看得出她的那颗真挚的心,早已完全交给了她所爱的男人。因而他们终于结成了夫妇。

第三章,写女子婚后的情况变化。作品的主人公女子婚后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章并没交代,只是抒发了女子对婚后生活的感叹。当然,这感叹是来由的,是针对她婚后生活的实际遭受而发出来的。所以,我们通过她的感叹,完全可以想象到她婚后生活的'不如意。

她用鸠“无食桑葚”作比喻,告诫女子不要沉醉于对男人的爱恋,因为陷身于这种爱恋之中,其结果将使自己无法摆脱由此带来的痛苦。女子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呢?这说明她婚后的生活给她带来了不可摆脱的痛苦,这痛苦又来源于“与士耽”,这便明白地告诉人们,她的痛苦是由于她所爱恋的男人负了心。我们应该注意这里的“耽”字。“耽”,解释为“迷恋” 或“欢爱”,是不够确切的,在迷恋或欢爱前面应加上“过于”两个字,应为“耽”所表现的迷恋或欢爱是超出一般的。从这个“耽”字我们可以想见,女子是深深地爱着男子,而男子也曾深深地爱过女子。问题在于,女子“耽”为什么不可脱,男子“耽”为什么就可脱?这便表现了女子与男子在对待爱情上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态度也表现了他们不同的人格。女子之所以不可脱,是因为她对爱情真挚、专一。当她失去了爱情的时候,她痛苦万分而不可解脱。男子所以可脱,是因为他爱情不真也不专,当他追求女子时,他可以表现为“蚩蚩”之状,装得那么忠厚老实;他可以表现为情深义厚,是那么急不可待。然而当他的目的达到了,满足了私欲的时候,他变了心,背叛了初衷。而这一切他是做得那么轻松自如、毫不介意。对于一个爱情不真不专一的人,当他抛弃了爱情的时候,他只会感到得意随心,还什么痛苦可言呢?

第四章和第五章写的是女子婚后的遭遇,同时也抒发了女主人公对负心男人的怨愤之情。

婚后,女子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可她毫无怨言。想当初,她怀着对男子真挚的爱,度过汤汤的淇水嫁到他家;婚后,女子没任何违背初衷的想法和表现,而男子却反复无常,变了初衷。女子出于对男人的爱,婚后,她“夙兴夜寐,一靡一朝矣”,而男子却一改初恋时的态度,对她非常粗一暴,甚至是虐一待。女子回家向兄弟们诉说,兄弟们不但不能理解她,反而嘲笑她,真是教她满怀心事无从诉说,也只好自思自虑,自我伤悼了。

最后一章写女子从怨到恨,以至于下决心与男子决裂的感情。想当初嫁与男子时是想要与他白头偕老的,谁想到到头来竟使人生怨。负心的男子完全忘掉了总角之时两小无猜的恋情,也完全忘掉了初恋时的山盟海誓,谁能想到他能如此反复无常呢?既然如此了,那我们的爱情也就到此为止吧!

作品巧妙地用女主人公的自述,刻划了女主人公鲜明的性格,她心地纯洁,品质善良;她勤劳俭朴,忠贞于爱情,但她却错误地爱上了一个“二三其德”的男人。她初时忍受,希望他能回心转意;不想他对自己竟然粗一暴起来。她痛苦,她悔恨,但是她没苦苦哀求,乞人怜悯,当她觉察到事态已无可挽回的时候,她立刻下定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显示出她绝不甘心忍受欺凌,绝不乞求爱怜的坚强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

作品还描写了一个负心男子的形象。他以假象骗得了女子的爱情,目的达到之后,又轻易地背弃女子的爱情。他“二三其德”,反复无常,自食其言。这样的男子在旧社会是屡见不鲜,不足为奇的。即使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这样的男子(或女子)也并不少见。因此,作品塑造的这两个人物形象,对今天的读者依然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作品在语言方面也颇具特色。作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行为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如第一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就是写“氓”的行为表现,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人物的形态——蚩蚩之状,而且也理会了他的内心——他是来打女子的主意的。再如第二章“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写的都是女子盼望男子到来时的行为表现。这些描写生动地刻划出女主人公对她所爱的男子的深挚情谊,刻划出主人公女子那纯洁善良的心地,真挚诚笃的爱情。又如第五章“三岁为妇,一靡一室劳矣;夙兴夜寐,一靡一朝矣”,这四句真切地表现了女主人公不仅能勤俭持家,而且还受得住贫困生活的考验,承担得起家庭主妇的全部责任,即使含辛茹苦,仍然忠贞于爱情的高贵品格。

3、《··卫·氓》全文欣

氓之蚩蚩1,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8,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岸,隰则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整体

《卫·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俗民情的宝贵资料。

这是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真真好一个善解人意、勤劳聪慧、果敢率真、通情明义的鲜明形象。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弃。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这种*、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中女主人公的惨痛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中虽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也还不够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就这些方面说,这首已初步具备中式的叙事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在《孔雀东飞》《长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双鸩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卫·氓》这首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全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

开头一、二章,《集传》云:“赋也。”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个男子以买丝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爱情,一会儿嬉皮笑脸,一会儿又发脾气,可谓软硬兼施。可是这位单纯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质,说是必须人来说媒,最后将婚期订在秋天。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复关,便泪流不止;既见复关,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她还打卦*,预测婚事的吉凶。及至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财物,嫁了过去。这两章叙事真切,历历可见,而人作为一个纯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方玉润评这一段云:“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原始》)一个“痴”字,点出了此女钟情之深。

朱熹《集传》谓第三章“比而兴也”,第四章“兴也”,也就是说这两章以抒情为主,中皆以桑树起兴,从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集传》)。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一般以为女子嫁过去三年,但另一种解释:“三岁,多年。按‘三’是虚数,言其多,不是实指三年。”(程俊英《译注》)实际上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痴心女子负心汉。

之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一旦日子好过一些,丈夫便变得暴戾残酷。这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后四句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冷笑。《集传》释此段云:“盖淫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理固必然者,亦何所归咎哉,但自痛悼而已。”说女主人公“淫奔”,固不足取;但其他的话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她当时所受到的精神压力和由此而产生的内心矛盾。

第六章赋兼比兴,在抒情中叙事,当初他们相恋时,笑;男子则“信誓旦旦”,表示白头偕老。可是他还未老时就产生怨恨,而且无法挽回。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浩浩汤汤的淇水,总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边际。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为什么竟没到头的时候?《集传》指出“此则兴也”,其实它是比中兴。人运用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为了摆脱这些痛苦,她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算了,算了。然而她果真能做到吗?方玉润认为:“虽然口纵言已,心岂能忘?”(《原始》)从这女子一贯钟情的性格来看,她对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这就是今天常说的悲剧性格。

《卫·氓》这首在艺术上,也较高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这首人现实生活典型情绪的再现,人不自觉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歌唱抒述自己悲惨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作用。《卫·氓》是民歌,是口头创作。最初广泛地流传于民间,过无数劳动人民的反复歌唱、不断修改,到写定时候,才形成现在这样的完整篇。人们在流传中,把自己关于恋爱婚姻方面的感受,渗透到歌唱中去,故作品富于现实性。中女主人公所叙述的是自己的切身历,自己的感受,都是真情实感。而这种真情实感在阶级社会中是带普遍性、典型性的。人善于把握题材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她抓住自己和氓的'矛盾,氓是夫权的代理人,他们从夫妻关系而变为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透露了男尊女卑、夫权制度的社会现实。她抓住了自己和兄弟的矛盾,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舆论,是以夫权为中心的思想和弃妇孤立无援的现实。她抓住自己内心的矛盾:婚前没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否可以同居呢?见了氓就开心,不见氓就伤心,如何解决见与不见的矛盾呢?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结成的主要矛盾——*礼法制度与妇女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的矛盾。这是当时社会中极为显著和普遍的现象。其次,人善于塑造人物现象。两个形象比较鲜明。一个是狡诈负心的“氓”,一个是善良被弃的“女”。氓是从别处流亡到卫的一个农民,“抱布贸丝”,点明了他还是个小商人。

最初,他“蚩蚩”地假老实,“言笑晏晏”地假温情,“信誓旦”地假忠诚。他用虚伪的手段,欺骗一位天真美貌的少女,获得了她的爱情、身体、劳动力、家私。结婚以后,他便露出真面目了。过去是指天划日地赌咒,现在是“二三其德”地变心;过去是笑地温存,现 在是“至于暴矣”,不但虐待,甚至把她一脚踢出了家门。人说:氓“婚前是羊,婚后是狼”,这个比喻,既形象,又确切。氓的形象,是夫权制度的产物,是商人唯利是图的产物。中又描绘了一位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最初可能搞些养蚕缫丝的家庭副业,所以些积蓄。她纯洁天真,入世不深,以致一下子便以心相许了。当她看到氓不高兴时,赶快安慰他:“将子无怨,秋以为期”。她多情,真心爱氓,看不到他时,“泣涕涟涟”,看到他时,“载笑载言”。她勇敢,敢于无媒而和氓同居。她忠诚,把自己和财物都用车子搬到氓家。结婚以后,她安贫,和氓共同过苦日子。她辛勤,把家务劳动一齐挑起来。她坚贞,当家境逐渐好转,遭受丈夫虐待时,始终不渝地爱氓(女也不爽)。被弃以后,她坚强刚毅,冷静理智,看清氓虚伪丑恶的嘴脸,坚决地和氓决绝。她从一位纯洁多情勇敢的少女,到吃苦耐劳忍辱的妻子,再到坚强刚毅的弃妇。她性格的发展,是随着和氓关系的变化而发展的。此通过氓和女两个形象的鲜明对比,谁真谁假,谁善谁恶,谁美谁丑,是很清楚的。当时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真实面貌,如在目 前。所以说,《卫·氓》的作者不自觉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周扬说:“文学就创作方法。‘神话传说’是浪漫主义的渊源,《》是现实主义的渊源。”他这段概括的话,是符合中文学史的实际情况的。

(二)比兴的艺术手法

人是农村妇女,农村四周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触的熟悉的,人触物联想,便歌唱起来。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起兴,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第三章的“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对喻,喻下两句“吁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六章的“淇则岸,湿则泮”是反比,比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这些,对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加强的思想意义,都起了积极作用。

(三)对比的表现手法

这是由于现实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其形式二:1.句法对比者,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子耽也,不可说也”。这是士和女两种不同人物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兮”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都是互相映衬,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效果。2.前后对比者,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态度互相映衬,描绘出氓虚伪的本质。

(四)借代修辞

是形象思维,不是抽象的说教,要用具体的事物,抒写抽象的意境。形象的语言,容易引起读者想象、共鸣,增强的魅力。《氓》人用氓住的地方“复关”代表氓,用“总角”代表幼年。以送行之远、乘垣望关表多情。以车来贿迁表同居,以“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表大归。以“三岁”表多年,以“二三”表反复。这和《小雅·采薇》人用“杨柳依依”代春,“雨雪霜霏”代冬,性质是一样的。收到语言隽永,耐人寻味的效果。

(五)顶真修辞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修辞法。”这种修辞,多见于歌曲。这可能由于集体歌唱,口耳相传,此唱彼和,互相衔接,便于记诵所产生的一种句式。如“抱布贸丝,匪来贸丝”,“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不思其反,反是不思”等,都是中的顶真句。蝉联词不一定都在句首,的在句中,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加强的音乐性。

(六)叹辞的应用

人抒发猛烈的感情或深沉的思想的时候,常用一种呼声或感叹辞来表达。如当她追叙婚前恋爱生活的时候,感情比较稳定,没使用叹辞。第三章转入抒情,感情激昂,连用两个“于嗟”(哎呀),三个“兮”(啊)字,两个“也”(呀)字。第四章对“桑落”所感,用了一“矣”字。第五章诉说被丈夫虐待,被兄弟讥笑,情绪最激动,连用六个“矣”字,借表她沉痛的心情和口气。最后一章对氓表示愤慨和决绝,加强了语气,拖长了音调,坚决地唱出“亦已焉哉”(也就算了吧)!“焉哉”二字连用,就像歌剧幕终,使人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之感。

(七)呼告的表现手法

由于人感情的强烈,对所爱者或所憎者,虽不在面前,但觉得如在面前,向他陈诉或斥责,这就是呼告的特征。它在抒情中用得最普遍。此第三章人叙述她的被弃,心情愤激,把个人的命运和当时一般女子的命运联系起来,仿佛一群青年女子在她面前,她把自己的痛苦告诉她们,在恋爱过程中,要警惕男子将来会变心,自己将难摆脱祸害:“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几句呼告,唱出了对男女不平等社会现象的强烈悲愤。第六章又转为呼告的形式,“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这时好像氓站在面前,斥责他的誓言是个欺骗。接着以少时两情融洽,言笑宴宴,信誓旦旦的情景,反衬氓今日的负心。悲愤之情,又达到了**。最后又高呼“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如果这里不用呼告手法向氓发出斥责,是不足以解恨的。

这首音调铿锵自然,富真情实感。中用了不少“蚩蚩”、“涟涟”、“汤汤”、“晏晏”、“旦旦”等叠字形容词,它们不但起了摹声绘貌的作用,且加强了的音乐性。《》民歌的章法,多半是叠章复唱的。由于《卫·氓》作者感情复杂,叙事曲折,故分章而不复唱,这在《》民歌中是少见的。

4、《大雅·文王》原文

《大雅·文王》是《·大雅》的首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歌。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朱熹认为此创作在西周初年,作者是周公。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王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厥作裸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宜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文王神灵升上天,在天上光明显耀。周虽是古老的邦,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这周朝光辉荣耀,*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灵升降天庭,在*身边多么崇高。

勤勉进取的文王,美名永远传扬人间。*厚赐他兴起周邦,也赐子孙宏福无边。文王的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繁衍绵延。凡周朝继承爵禄的卿士,累世都光荣尊显。

累世都光荣尊显,深谋远虑恭谨辛勤。贤良优秀的众多人才,在这个王降生。王得以成长发展,他们是周朝栋梁之臣。众多人才济济一堂,文王可以放心安宁。

文王的度庄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谨慎。伟大的天命所决定,商的子孙成了周的属臣。商的那些子孙后代,人数众多算不清。*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顺应天命。

商的子孙臣服周朝,可见天命无常会改变。归顺的殷贵族服役勤敏,在京师祭飨作陪伴。他们在祼礼上服役,身穿祭服头戴殷冕。为王献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

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养自身的德行。长久地顺应天命,才能求得多种福分。商没失去民心时,也能与天意相称。应该以殷为戒,天命不是不会变更。

天命不是不会改变,你自身不要自绝于天。传布显扬美好的名声,依据天意审慎恭虔。上天行事总是这样,没声音没气味可辨。效法文王的好榜样,天下万信服永远。

5、诸葛忆兵《湖州歌》爱

一匊吴山在眼中, 楼台叠叠间青红。

锦帆后夜烟江上, 手抱琵琶忆故宫。

汪元量

覆亡,悲痛欲绝。汪元量作为宫庭乐师,始终处在事变的中心。他先后写了九十八首《湖州歌》,记叙自宋室倾覆至君臣抵燕等惨痛历。他在《答林石田》中说:“我更伤心成野史,人看野史更伤心。”显然,他是以史笔作

这首抒写初离临安时的伤怀。被掳乘舟北上,回首眺望:吴山隐隐,一片青葱;亭台楼阁,重叠起伏;红绿相间,历历在目。吴山,一名胥山,又名城隍山,座落在钱塘江北岸,是往日游乐聚会的胜地。其间亭台楼阁,山色楼台,相映生辉。它何尝不是宋一百多年营的缩影。人生于斯,长于斯。一旦被迫别离,悲伤痛苦,非言辞所能诉说。日后,吴山还多次浮现在人脑际。《越州歌》云:“昨梦吴山阆苑开,吹仙乐下瑶台”、“苦梦吴山列御筵,三千宫女烛金莲。”苦苦眷念、魂牵梦绕的正是故故都。临去的最后一眼,已把这印象铭刻在心中。

随着舟船的行进,故越离越远,人的思绪不禁飞越到“后夜”。那时,夜幕重重,烟雾迷漫,凄然独坐,此情更何以堪!距离、光线、环境,形成重重的阻隔,使人无法再如眼前一样眺望故都,最后的一丝慰藉也将失去。只能抱着心爱的琵琶,倾吐无限的思恋、追忆和苦痛。这一次或许就是永别,余生可能要不断地“手抱琵琶忆故宫”了。留燕期间,人确实常“和泪撚琵琶”,借以传达自己坚贞不屈的情志。汪元量后来获得了元世祖的青睐,但他不为所动,终于回到江

人的情绪在初别的刹那间展开,横跨的时空极为宽阔,蕴含的情感极为丰富。淡淡说来,便深沉的感人力量。

点击查看更多国风·召南·摽有梅诗经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63337.html

热门阅读

  1. 人教版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四优秀教案
  2. 构建和谐医院发言稿
  3. 有关谷雨的古诗词
  4. 设备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5. 文天祥的诗全集
  6. 班级口号霸气押韵大全
  7. 2018年大寒温馨祝福语短信
  8. 年轻的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1500字
  9. 201鸡年祝福语
  10. 蝴蝶为花醉我唯牵你入睡散文
  11. 素质拓展心得体会
  12.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13. 军训日记大全
  14. 少儿故事ppt
  15. 2018电子工艺的实习报告范文
  16. 中国神话故事有哪些
  17. 《古诗源·古歌》阅读答案及翻译
  18. 支教体育心得心情随笔
  19. 我的篮球情结散文
  20. 2016年经典的七夕祝福语大全
  21. 2人搞笑小品剧本《高效率的爱》
  22. 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
  23. 土地的租赁合同
  24. 关于刘翔励志故事
  25. 唐诗二十首五言绝句
  26. 个人租房合同标准版范本
  27. 名人故事大全作文大全
  28. 关于清明节的诗歌
  29. 最新惊蛰节气祝福语短信
  30. 鸡年春节祝福短信大全
  31. 看家狗守菜园经典寓言故事
  32. 《想别人没想到的》的优秀教案设计
  33. 关爱空巢老人的广告词语
  34. 2016年冬季周末短信祝福语
  35. 《开学第一课》二年级观后感
  36. 形容很伤心的句子
  37.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反思范文
  38. 弟子规读后感30字
  39. 初中作文优美句子
  40. 八月桂花香思念的诗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