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及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8-15 11:50:58

《沁园春雪》及阅读答案

相信大家对《沁园春雪》这篇文章耳熟能详,《沁园春雪》及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阅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首词!感受一代伟人的气魄!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文中 、 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赋予山、原以 ,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和激动的情绪。

2、指出本段中哪些句子属于下列描写景物的方式。

A.概括描写: 具体描写:想像描写:

B.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3、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写出了地域的 ,显示了作者 *怀, 的气魄。

4、请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5、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的语言,把下面诗句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6、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对比 拟人 排比 B.拟人 排比 对偶

C.比喻 拟人 对偶 D.排比 拟人 比喻

7、《沁园春雪》的下阕,请简要划分层次并说明其大意。

8、词的下阕有过渡句,请写出。

9、诗人在评说古人时,用了一个惜领起,那么惜是什么意思?它管到什么地方?有何深刻的的含意?

10、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11、下阙惜的是( ) A.文采 B.风** C.文治 D.文治不足

12、《沁园春雪》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A.为无产阶级**建功立业。 B.鄙视*帝王,赏重当今豪杰。 C.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D.歌颂祖国壮丽山河。

拓展阅读

1、碧湘楼阁 《碧湘门》翻译赏析

【**--诗歌】

城中烟树绿波漫,

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疑没草,

地卑江势欲沉山。

人过鹿死寻僧去,

船自新康载酒还。

闻说耕桑渐苏息,

领头今岁不征蛮。——陶弼《碧湘门》

字词解释:

[1]行(háng):行列。

[2]这句的意思是,这一带地势本来就低,远远望去,山峦仿佛要被淹没似的。卑:低下。

城市中的树木茂盛,连绵的树叶就像辅漫着的绿色波浪,数不尽的亭楼阁院就座落在这些树木中间。开阔的天空上有一行飞鸟在渐飞渐远,就像消失在草丛中似的,低矮的地面上,江中的河水滚滚而来,仿佛要把山岗压沉一样。军队已经把**安定下来,现在可以去寺庙中和僧人闲聊了,商船从新康运回了酒酿。听说农业生产都已经渐渐开始,首领决定今年不会出国征讨敌人。

试题:

(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3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4分)

(1)“沉”字好。沉”,使动用法,使……沉没。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力量,有一种动感,也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的强烈主观感受,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2)本诗首句写长沙城内远树如烟,有如碧绿的水波。只有远处之景、朦胧之景才有看上去如烟似雾的不真切感。第三句写辽阔的天空中,成行的鸟儿愈飞愈远,仿佛就要没入天际的草丛。只有在天地相连之处,天空中鸟儿的行列才会给人这种“没入草丛”的错觉,所以这两句写的都是登楼所见到的远景,却又始终未着“远”字。

开头两句展开一幅长沙城内的夏日风光图。画面的中心是树。登楼一望,远树如烟,故称“烟树”。万木葱茏,层层叠叠,如同水波浩荡,所以喻为“绿波”。“漫”本来是一个极为平常的字眼,用在这里却很新鲜,使人们清晰地看到,绿树如海,无所不在,仿佛不仅充满了整个长沙,并且正在漫溢出去。这就给人一种置身于无边浓绿之中的感觉。“几万楼台树影间”是进一步点染。“几万”,可见数量之多。如此众多的崇楼高台,却若隐若现于“树影”之间。这一衬托,这一装点,“城中烟树”的壮美景象就更加鲜明,也更富于立体感。

第三句目光移向城外,着一“疑”字,意味深长地表明所写的是远望的错觉。鸟行最初出现在上空时,还需要仰视,而当渐渐地飞向远处,虽然实际上并未降低高度,但显得越来越低,仿佛是在贴地而飞,以至于没入草中。这里,“鸟行没草”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动景,用以衬托“天阔”这一静景。因为没有“天阔”,就不见鸟行的远飞,也就决不会有这般错觉。此句以“天阔”领起,用意表现得很明显。

古代诗人在表现空阔辽远的意境时,常常并不扫尽景物,而是有意用小小点缀加以衬托,如鲍照《芜城赋》:“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还都道中作》:“绝目尽平原,唯见远烟浮。”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等等。所以,如果作者仅仅配置几行飞鸟来反衬“天阔”,就缺少新颖之处,而他的匠心正在于写出了鸟行远飞、缓缓消失的过程,让者进一步从时间的推移感受到空间的苍茫无垠。

第四句写远望中的“江”,即湘江。王维《山水论》:“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这一带地势本来就“卑”(低),与远水相形,如同陷进去一般,所以,就连那些山峦也仿佛要被淹没似的。“沉”是经过锤炼所得的诗眼。陶弼另一首《*县》诗也有一句说:“远水欲沉城。”诗人重复使用这个字,用它来描写远水浩茫的情景,和王维《汉江临泛》中“郡邑浮前浦”的“浮”字异曲同工,意义相反的字眼同样真切地写出了水势之盛。“欲沉”,指将沉而未沉,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看似寻常却奇崛。

在句法上,这首诗采用“对结”(后联对偶)格。这种结尾虽有对仗工稳之美,却易流于板滞,故较为少见。但作者用得自然贴切:前二句单行,合写一景;后二句对偶,分写二景。景物的层次通过句式的变化显得清晰,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

个人资料:

陶弼(1016—1077),字商翁,北宋诗人,永州祁阳人,陶岳之子,自幼爱文学,喜兵书,时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授阳朔主薄,历知宾州、容州、钦州、邕州、顺州、忠州。有诗名,明代杨慎称其诗与晚唐诗作很相像。原著有诗集十八卷,多散佚。《四库全书总目》录有《邕州小集》二卷,收入《麓山精舍丛书》。

2、《新凉》徐玑的翻译赏析

【**--诗歌】

水满田畴稻叶齐,

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

飞过青山影里啼。

新凉字词解释:

①新凉:指初秋凉爽的天气。唐韩愈《符书城南》诗:“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② 田畴:耕熟的田地。泛指田地。

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水波微漾,整齐的稻子如刀削一般。清晨的阳光穿过树叶,投影在地上,晨雾在树间缭绕。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的啼鸣。

新凉创作背景:暂无

试题:

(1)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_______的景象。

(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欢快鸣叫。

(2)诗人借黄莺来表达自己对新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的心情。(意对即可)

这首诗前两句全用白描手法。诗题是新凉,写的是初秋时分,水灌满了稻田,稻正当秀穗的时候,叶子挺拔似箭,整整齐齐;清晨,大地笼罩着霭霭轻烟,日光穿透了林木。这一幅初秋清晨的风景图,使人仿佛置身其中,呼吸着浓重的乡村气息。《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有香菱说的一段话:“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是无理的,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又说:“‘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确实,好诗就有那么股勾魂摄魄的能力,见诗能引起你对往事的回忆;同样,如果你亲临诗中所述的境界,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首诗来。徐玑这两句诗,就具有这等魅力,每个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了都会浮现自己所见过的这一场景。

前两句写新凉,通联没有正面说天气怎么凉,而是通过景色,让你感受到新凉。三、四句仍不直接写,而是忽然从翩飞的黄莺上发出奇想:那黄莺是不是因为新凉而高兴,所以飞到了青山影里,欢快地啼鸣。诗把自己对新凉的感受移到黄莺身上,使新凉的境地更加深化,融合进一切生物中去,诗便由景而生情,透出了无边的灵气来。

“凉”是一种“心境”,很不好表现,所以,必须采用以“物境”来表达“心境”的手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气氛。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三幅小画面,第一幅是稻田,从它灌满了水和长得绿油油、齐整整的稻叶中透出凉意。第二幅是树丛,“晓”字自含凉意,低压的雾气也自含凉意,“日”本有热意,因其初升,故也“沧沧凉凉”,何况其穿树而来。第三幅是飞莺,黄莺儿越过田野,飞向晨雾迷蒙的山阴,纳凉去了,诗人的心中仿佛也顿生凉意。把这三幅小画面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清新、明快的田山水大图画。由此,“新凉”这一心境,也就从这大图画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里渗透出来。而那黄莺的啼鸣,又为这幅大图画添上画外音,呼唤诗人投身其中,共纳新凉。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一吟即出。

写景诗贵在景中含情,纤巧与浑融相结合,这首诗前两句工笔绘景,后两句寄情于景,所以很有*力。诗中虽然没有人,但后觉得人无所不在。

个人资料: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 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 *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建安主簿任内,安抚麻溪峒民,“罪止三人”;监造贡茶,拒绝额外之取,移永州司理,兵官大执平民为赋,徐玑—一查明,予以释放。为龙溪县丞,乡里豪富强占坡塘,他经过调查,恢复旧观,后调武当今,拟去官从叶适游,未而牢。“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有《二激亭诗集》。 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3、高一说明文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②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的情操。

“萧萧”二字诗中常见。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③。”“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④”,而这里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的一些诗句。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明月照积”的辽阔。

“明月照积⑤”,清洁而寒冷,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易水歌》点出了寒字,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诗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为什么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然而我们不见那“朔风劲且哀”吗?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的传神之处。那么壮士这一去又岂可还乎?一去正是写一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不相关。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便是艺术的普遍性。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净,独立在风声萧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它虽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⑥”,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这一点相知,我们人与自然间的一点相得,这之间似乎可以说,又似乎不可以说,然而它却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一个更辽阔的世界去。那广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来,我们在狭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记,在文艺上乃又认识了它,我们生命虽然短暂,在这里却有了永生的意味。

专诸⑦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士固不可以成败论,而我们之更怀念荆轲,岂不正因为这短短的诗吗?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注释:

①选自《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②[荆轲(?—前227年)]战国卫人(今河南北部)。称荆卿,③[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汉《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中句子。④[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楚辞·九辨》中的句子。⑤[明月照积」南朝·谢灵运《岁暮》中的诗句。⑥[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⑦[专诸(?—前515)]秋时吴国堂邑人。吴公子光(阖闾)阴谋刺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荐专诸于光。僚十二年,光具酒请僚,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乘进献时刺僚,立死。专诸为僚之随从所杀。公子光遂自立为王。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30、填空并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指代的内容:(4分)

(1)荆轲的事迹见于《 》这是一部(体例)的史书。(2分)

(2)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的情操。(2分)

参***:

30、(1)《战国策》,国别体

(2)“这”指“在诗里表现…请点此查看本文完整页第五页)…传千古;它为荆轲抒了志,后人也可借诗抒发自己的志向。

点击查看更多《沁园春雪》及阅读答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54339.html

热门阅读

  1. 送给朋友的平安夜祝福语
  2. 201年世界无烟日经典祝福语
  3. 银行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4. 祝福父母爱情的句子
  5. 关于桂林山水的诗句
  6. 最新3白色情人节祝福语大全
  7. 幼儿园中班体育我是小交警教案
  8. 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的标语
  9. 天空雪飞扬散文
  10. 发给老师的劳动节祝福短信
  11. 《试一试》教案设计范文
  12. 怎样利用诗词给宝宝取一个有诗意的名字
  13. 关于课文雪被子第2教时的教案设计
  14.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15. 感叹岁月流逝的句子
  16. 野马归野读后感范文
  17. 关于错过的伤感句子
  18. 我的作家梦六年级优秀作文
  19. 深圳市软件销售合同范本
  20. 一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计划
  21. 2016年关于冬天天冷问候语大全
  22. 消防安全的培训心得体会
  23. 二年级学生数学日记
  24. 大学生工地的实践报告
  25. 歌颂屈原的诗词
  26. 关于2016搞笑过年祝福语集锦
  27. 尴尬旅途散文
  28. 小学生手抄报过年
  29. 新年贺词祝福语短信
  30. 儿童必知的寓言故事
  31. 秋天表达思念的诗句
  32. 七年级环境教育的科学教案
  33. 红楼梦读后感500字
  34. 初中生入团申请书范文
  35. 中秋古诗句
  36. 心情驿站的语录
  37. 描写关于猫的诗句
  38. 快乐的中秋节小学学生作文
  39. 高一与除夕之夜有关的话题作文1000字
  40. 浅谈山东高考阅读表达应对策略论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