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李白唐诗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8-15 22:14:11

《早发白帝城》李白唐诗鉴赏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又作《白帝下江陵》“安史之乱”爆发后,中年李白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热情,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希望能够挥戈“扫胡尘”,一清中原,以功报国。然而,不久,永王兵败,李白也因此被定了“附逆”罪名,开始关押于浔阳狱,后又被判流放夜郎。乾元二年(759)三月,李白行至巫山附近白帝城,恰逢唐王朝颁布“天下现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的赦令,遇赦。一生渴望自由、追求解放的诗人,突然间恢复了人身自由,感到狂喜无比,当即从白帝城乘船东下,急返江陵。

这首诗就是诗人在东下江陵途中所作,表现了诗人重获自由时欢畅轻快的心情。

白帝城遗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汉末年公孙述占据此地,称看见殿前井内有白龙跃出,就自封为白帝,称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白帝城居高凭险,高耸入云,云窜缭绕,而城下临长江,跟三峡入口处甚近,形势蔚为壮观。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是写诗人离开白帝城。《水经注·江水》篇曾写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在此改“发”为“辞”,显得感情充盈,神采飞扬,亲切轻快。“彩云间”三字,既说明白帝城地势的高峻,又表现出了其间景色的绚丽多彩,同时,也显出诗人“辞”别的不是荆棘坎途,而是旷逸仙境,更增添了诗歌情调的欢悦感。

次句“千里江陵一日还”,是写诗人东归江陵的情况。“千里”二字,写出了行程路途之遥;“江陵”与白帝城相距约一千二百里;“一日还”三字,说明了还归的时间之短暂。这里,“千里”与“一日”的鲜明时空对照,形象地表现了飞舟疾下的迅速,显得凝炼干净,简捷有力,大有“归心似箭”之意。

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是从听觉感受方面补叙归途之上的所闻。长江三峡多高猿,猿声凄楚悲切,牵人愁肠。李白在逆水而上的流放途中,满怀冤枉,心情悲愤曾写下:“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以表达悲愁愤懑之情。而《早发白帝城》中诗人的心境判若两人,连猿声啼叫,也一反其哀切的象征意义,变得婉转多情,仿佛是为诗人夹道送行,并不给人以凄楚之感。这里的“猿声啼不住”,其实也是诗人心情欢愉的表现从中我们更能体会到诗人激动兴奋的心情和“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真正含意。因此清人桂馥在《札朴》中曾盛赞此诗“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

第四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从瞬时的视觉感受补写归途之上的所见。这里承接上句,只写“万重山”这一宏观客体,既能使人体会到江舟顺流疾行之迅捷,又能使人感受到诗人胸怀宽广明亮。从这轻舟如飞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诗人欢快轻松的心境和重又燃起的豪情壮志。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这首诗的突出艺术特色。

全诗虽然无一字使用欢乐的字眼,但却字字深寓欢愉之情。这首诗中的朝辞彩云、暮至江陵、猿声啼送、舟飞万山,实际上都是客观形象与诗人深厚浓烈的感情相结合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景因情丽情因景生。

因此,《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从写景则鲜艳夺目,抒情则淋漓尽致,深得情景交融之妙。

此外,这首诗还善于以补叙手法达成曲折跌宕之美。诗的开头两句写船行如飞,从白帝城到达江陵,朝发暮至,只需一日。接着又调转笔锋,补叙路途之所闻所见。长江三峡两岸,清猿啼叫,本来是此起彼伏的,因为船行迅疾,才感觉啼声不绝。这一句其实也旨在写船行神速,但诗人并不正面落笔,而是采用曲笔借“猿声啼不住”来侧面描绘,既避平铺直叙,又显出三峡风光的独特和奇异,同时,也造成了诗歌的曲折跌宕之美。由于三峡水急滩险,无论上下水,“一叶扁舟”是很难 “容与中流”的;相反,由于上水船必须由纤工用力牵挽,我们心目中倒更容易联想到船的分量沉重。可是诗人偏偏下了一个“轻”字。

为了形容船快,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必须给船的本身加上一笔,直说船快,那自然是平浅;于是诗人选择了这个“轻”字。夫船行水上而几乎轻如无物,则其快也可想而知。从立意看,这个“轻”字使全诗空灵飞动;而从遣辞看;它又显得那么熨帖工稳。此诗频用数词也是虚实相生的。“千里”、“一日”和“万重山”,当然都不免是夸张说法(直到今天坐轮船出峡,也没有“一日千里”的速度);惟独“两岸”的“两”,却是实写。而全诗之妙,恰在这个“两”字上。正因为两岸都有山,都有猿啼,所以才能“左右逢源”;也正因为“左右逢源”,才见出船上人目不暇给、耳不暇接的神情来,这才能从紧张中见出愉快!

这首诗历来也被人们视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可谓当之无愧。

拓展阅读

1、《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 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以寄托词人的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歌的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词的前两句写寒冷的北风、深夜的大雪,这是环境描写,实写眼前景色;然后回忆了“桃花月”,即与妻子快乐生活的时光,又写了好梦等,是想象的内容,是虚写。

答案:上片既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的实景,又写与妻子在一起的温馨快乐的梦境,两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

(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析“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两句。(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所谓“景与情”,即描写的景物以及借此抒的情感等。词的末两句拓开情境,让读者领受到一股悲怆无依的愁绪、一种苍茫阔大的意境。考生只要结合上下片内容,对末两句从内容、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这两句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塞外冬夜天地空旷苍茫的景象,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了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

2、子夜吴歌的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明朝驿使

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

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

几日到临洮?

题又作《子夜四时歌》,共四首,写春夏秋冬四时。这里所选是第三、四首。六朝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即有《子夜四时歌》,因属吴声曲,故又称《子夜吴歌》。此体原为四句,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人的独造,而用以写思念征夫的情绪更具有时代之新意。

先说《秋歌》。长安一片月,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歌习见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

明朗的月夜,长安沉浸在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思妇多少愁绪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自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构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无怪乎王夫之叹道: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大拾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引出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有人责难道: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田同之《西圃说》)其实未必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晬语》),这两句的直抒胸臆使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可以说,《秋歌》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3、玉壶吟

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

忽然高咏涕泗连。

凤凰初下紫泥诏,

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

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

敕赐珊瑚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

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

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

无奈宫中妒*!

这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 744)供奉翰林的后期,赐金还山的前夕。全充满着郁郁不平之气,按气韵脉络而论,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为前四句,主要写愤激的外在表现。开头两句刻画了人的自我形象。他壮怀激烈,孤愤难平,象东晋王敦那样,敲击玉壶,吟诵曹操的名篇《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壮心、暮年三个词都从曹中来,表达渴望建功立业之心,但他想到自己至今未展素志,不觉悲从中来,愤气郁结。三杯浊酒,已压不住心中的悲慨,于是拔剑而起,先是对着秋月,挥剑而舞,忽又高声吟咏,而后眼泪夺眶而出,涕泗涟涟。忽然两字将人心头不可自己的愤激之情写得十分传神。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称觞登御筵两句,如异峰突起,境界陡变。人一扫悲愤抑郁之气,转入描述当初奉诏进京、皇赐宴的隆遇。应诏入京,本欲一展宏图,因此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施展忠才。揄扬两句具体描写了他在朝廷上的作为。

前一句说的是尊主,指赞颂皇,后一句说的是卑臣,指嘲弄权贵。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玉鞭, 形象地写出了他受皇宠信的不同寻常。飞龙马是皇宫内六厩之一飞龙厩中的宝马。制:学士初入,例借飞龙马。但数换飞龙马,又赐珊瑚玉鞭,则是超出常例的。以上六句字字从得意处着笔。凤凰两句表现平步青云,揄扬两句写宏图初展,朝天两句渲染倍受恩宠。得意之态,渲染得淋漓尽致。人骋足笔力,极写昔日的腾踔飞扬,以衬托时下的冷落可悲。

点击查看更多《早发白帝城》李白唐诗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54840.html

热门阅读

  1. 李贺的古诗《将进酒·琉璃钟》
  2. 六年级中队委竞选演讲稿范文
  3. 激情夏日文化月活动通知范文
  4. 《妈妈我长大了》读后感范文
  5. 优秀军训日记
  6. 2016学习不变的步伐心得体会
  7. 古诗《题友人秋游肖像》解释
  8. 春节四字贺词大全
  9. 如果那时候我们都勇敢点现在会不会不一样情感美文
  10. 流年经典随感签名
  11.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的优秀教学设计
  12. 开业祝福语之贺词
  13.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和板书设计范文
  14. 梅花的诗句最新
  15. 我最敬佩的同学作文800字精选范文
  16. 新春经典祝福语2016
  17. 初中毕业祝福语:感谢老师的话
  18. 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19. 蚊香的造句
  20. 保障所工作计划
  21. 《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
  22.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范文
  23. 《作业设计》读后感范文
  24. 清明节诗歌:清明节祭奠母亲
  25. 关于秋天的诗句二 三年级
  26. 借秋天表达忧愁的诗句
  27. 浅谈新生入园的保育安全管理论文
  28. 难忘的教师节作文00字
  29. 席慕蓉诗读后感
  30. 关于成长的散文朗诵稿
  31. 幼儿个性自我介绍范文
  32. 初中毕业班百日誓师大会的主持词范文
  33. 喜羊羊与灰太郎之人造流星雨睡前故事
  34. 稚子远游情感美文
  35. 梁实秋散文《中年》
  36. 睡前故事《小熊星》
  37. 初中语文古诗词《记承天寺夜游》翻译赏析
  38. 结婚祝福的诗句
  39. 飞天的现代诗歌
  40. 35年前的理想励志美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