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译文和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18 09:31:30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译文和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①吴:今江苏南部,古属吴地。

②平明:天刚亮。

③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本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诗中提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但他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心中明朗,并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们: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精巧的构思与深婉的用意溶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拓展阅读

1、采莲曲

采莲曲大家学习了么?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小编给大家提供采莲曲,**参考!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荷叶罗裙一色裁 ,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由此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屈原《离**》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以为裳,感受到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灵。娇艳的花似乎都朝着采莲女美丽的脸庞开放,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这两句诗本自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的这篇较之则更胜一筹,意义更为隽永。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的第三句 乱入池中看不见 是对前两句的'补充深入。它有两重含义: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 使人荷莫辨更真实可信;二是突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心理活动。其中 乱 字用得十分微妙。末句 闻歌始觉有人来 除了从另一面说明少女被荷田遮蔽与消融,难以被观望者发现以外,又写出一种声音的美,增添了诗的活泼情趣。

乱字既指采莲女纷纷入池嬉笑欢闹的场面,也可指人与花同样娇嫩难以辨别,眼前一乱的感觉而看不见呼应上,也更显荷叶罗裙,人面之想像了,同时也虚写了荷塘中花叶繁茂,人在其中若隐若现之景,并引出下句: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一句描写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始觉与上句看不见呼应,共同创造出了一种莲花过人头的意境。闻歌也与乱字呼应,悠扬动听的歌声表现出她们活泼开朗的天性,同时也为整个采莲的场景添上了动人的一笔。

这首诗句与句联系紧密,意蕴深远,精雕细琢却给人带来清丽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炼字炼意的高超技艺,对中晚唐的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2、nba中网搜狐体育 刘长卿《灵澈上人》的原·翻·

【**--教案】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陽,青山独归远。

【注释】

灵澈上人:灵澈,当时著名的诗僧。上人,尚的尊称。

苍苍:青色*。

杳杳:深远。

钟声晚:古代寺院晨昏鸣钟。

荷笠带夕陽:笠,斗笠,用竹篾等编制的遮陽挡雨的帽子。荷笠,把斗笠挂在背上。整句的意思是他背上的斗笠还带着夕陽。

在苍翠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深远的晚钟声。他背着斗笠披着晚霞,独自一人向远方的青山归去。

刘长卿 (709~780) , 字房, 今河北省河间县人, 唐开元进士。肃宗时曾任*御史等职, 曾被陷入狱, 后贬南巴尉, 调任睦州司马, 官终至随州刺史。他的诗多有*失意之感,也有反映战争离乱之作。以五言著称,作品有《刘随州集》。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作品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刘长卿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一9—770)。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是宦途失意之人,一个是云游寄宿之归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身在他乡及不遇之体验,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共怀淡泊*襟境界。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写的是诗人所想。幽深的远山,苍苍山林中灵澈上人归宿的去处——竹林寺,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晚钟声,告诉人们此刻已是黄昏,那袅袅的钟声仿佛是在催促灵澈归山。这两句是写诗人的想象,是虚写。

“荷笠带夕陽,青山独归远”二句写的是灵澈在夕陽晚照中辞别诗人归去的情景。灵澈背着斗笠,沐浴着夕陽余晖,独自向青山深处走去,越来越深,越来越远。“青山”即照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竹林寺在山林深处。“独归远”再现了诗人伫立目的情态,依依不舍,别情甚深。

以上两句写的是是人眼前的所见所感,是实写。

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上人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别诗却有一种闲适淡泊的意境,看不出失意伤感。

画面的创建独到别致。作品展示给读者的幽远精美的画面描绘不同于一般作品,诗人首先从听觉着墨,随即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远山深处,苍翠竹林之间,古刹钟声“杳杳“传来。接下来以实写眼前的所见所感表达诗人与游僧纯真的思想感情,一个游方在外的高僧,身背着斗笠,沐浴着夕陽,一个人独自向幽远的青山深处归去,那画外之诗人独立于斜陽之中,一直目友人到“青山独归远”。(2009、02、15)

3、维《桃源行》注解

【**--诗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视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1、逐水:顺着溪水。

2、去津:古渡口。

3、坐:因。

4、隈:山崖的幽曲处。

5、物外:世外。

6、房栊:窗户。

渔船顺着溪流走观山水一溪春;古老的渡口夹岸的桃花艳丽缤纷。

坐看红花一树树忘却究竟走多远;行至青溪尽头空空荡荡不见有人。

有一山洞入口暗行小径开头曲折;走不多远旋即看见陆地广阔无垠。

远远望去有一个云树相聚的去处;近看却是千家万户种满花卉竹林。

樵夫最初自我介绍他们汉代姓名;村中的居民都没改变秦代的衣裙。

他们居住的地方是武陵的桃花源;还在世外仙境建起了自得的田园。

月明高照松下房舍窗棂一片清静;云中朝阳初露到处是鸡犬的吠鸣。

听说来了凡人大家集拢来看究竟;竞相引领回家打听家乡近来情景。

天一亮,他们就开门打扫街巷花径;傍晚,渔人樵夫便乘小船回到山村。

当初因为避乱先人离开混乱人间;再说来到这*境地就不想回还。

深山峡谷谁也不知道人世间的事;外界看这里也只看见渺远的云山。

至今已不再怀疑仙境之难于闻见;只是尘心未尽仍然思念旧的乡县。

出洞后尽管觉得桃花源山水远隔;始终打算辞家去桃花源长期游历。

自以为走过的旧路应该不会迷向;怎么知道山峦沟壑而今已经改变。

当时只记得进入山中后很远很深,沿着青溪几经转折才到深邃云林。

春天已经来到遍溪都是桃花流水;辨不清桃花仙境该到何处去找寻?

维的诗以抒写山水著称,此诗尤胜。历来评价诗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细读这首诗才知道这话不假。

诗以陶潜的《桃花源记》为蓝本,取其大意,变为诗,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开拓了诗的意境,具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为此,它能与散《桃花源记》并传于世。

这首诗段落与陶潜的散相仿,但画面却比陶来得生动优美,绚烂多彩。全诗笔力舒健,韵脚多变,平仄相间,从容雅致,活跃多姿。

4、《塞下曲》原

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唐代: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

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

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张仆射塞下曲·其一》注释

鹫:大鹰;

翎:羽毛;

金仆姑:箭名。

燕尾:旗上的飘带;

蝥弧:旗名。

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张仆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诗人卢纶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这组诗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章,内容丰满,寓意隽永,气势雄阔。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景象。卢纶《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全系五绝,虽然受诗的限制,但他却善于运用这种诗体。这种诗体本不必须遵用诗律,五七言皆可,但卢纶凭他出色的才,以六首精巧的五绝组成了这部如画的佳作。这六首诗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

组诗的第一首,歌咏边塞景物,描写将军发号时的壮观场面。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鹫翎金仆姑”,是写将军的佩箭。“金仆姑”,箭名,《左传》:“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箭用金做成,可见其坚锐。并且用一种大型猛禽“鹫” 的羽毛(“翎”)来做箭羽,既美观好看,发射起来又迅疾有力,威力无穷。“燕尾绣蝥弧”,是写将军手执的旗臶。“绣蝥弧”,一种军中用作指挥的旗臶,《左传》:“颖考叔取郑之旗蝥弧以先登。”这种象燕子尾巴形状的指挥旗,是绣制而成的,在将军手中显得十分精美。这两句没有直接写将军的形貌,只是从他身上惹人注目的佩箭、旗臶落笔,而将军的矫健身影已经屹立在读者面前。诗中特意指出勇猛的“鹫”轻捷的“燕”这两种飞禽,借以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这两句的描写、衬托,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震动四野,显示出了豪壮的军威。“独立”二字,使前两句中已经出现的将军形象更加挺拔、高大,并且与后面的“千营”形成极为悬殊的数字对比,以表明将军带兵之多,军事地位之显要,进一步刻划了威武形象。那令旗轻轻一扬,就“千营共一呼”,在整齐而雄壮的呐喊声中,“千营”而“一”,充分体现出军队纪律的严明,以及将军平时对军队的严格训练,显示出了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力。这一句看似平平叙述,但却笔力千钧,使这位将军的形象更为丰满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五言绝句中,像这首诗这样描写场面如此壮阔,声势如此浩大的作品,并不多见。前两句对仗工整,在严整中收敛力量;后两句改为散句,将内敛的力量忽然一放,气势不禁奔涌而出。这一敛一放,在极少的字中,包孕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张仆射塞下曲·其一》作者介绍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点击查看更多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译文和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56357.html

热门阅读

  1. 含风花雪月的诗句
  2. it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3. 简单的元旦祝福语
  4. 狼王梦的读后感范文550字
  5. 浅谈413课堂教学模式下怎样对学生进行适时监测教育论文
  6. 中国古典寓言故事
  7. 感恩节给顾客的祝福语大全
  8. 车位租赁合同范本
  9. 201年三八妇女节贺卡祝福语
  10. 最美的教师节祝福短信分享
  11. 微笑也是一种爱优秀演讲稿
  12. 桃花劫诗歌
  13. 小学语文《九寨沟》教学设计
  14. 初三学生敬老爱老的作文
  15. 公司的借款合同
  16. 初中圣诞节经典搞笑小品剧本
  17. 关于思乡的古诗201
  18.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德模范演讲发言稿
  19. 快乐的元旦优秀作文
  20. 90后大学生三下乡的心得体会
  21. 不管遇到什么都不要失去信心散文
  22. 小学班级评优演讲稿范文
  23. 育儿心得体会
  24. 体育部高一拔河比赛总结范文
  25. 小学六年级开学典礼升旗仪式演讲稿范文
  26. 小学二年级数学被减数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教案
  27.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
  28. 2016年万圣节微信祝福语大全
  29. 医药类学生求职的自我评价范文
  30. 关于学生日记的几点反思范文
  31. 食品安全手抄报的内容
  32. 善待勒身的青藤美文
  33. 《钓鱼的启示》的课堂教学设计
  34. 惊蛰节气问候祝福语
  35. 教师礼赞优秀诗歌朗诵稿
  36. 席慕容散文《槭树下的家》阅读答案
  37. 教师节学生祝福老师短信分享
  38. 2016新年贺年卡祝福语
  39. 先进集体表态发言稿
  40. 新世纪我能行歌咏比赛主持词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