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匆匆》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8-19 09:04:20

朱自清《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课题名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朱自清生平和创作特色。

4、尝试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画出自己喜欢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来朗诵一下?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2、对比导入: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的感叹的,愿意吗?

3、了解作者: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播放课件2)

4、揭题审题:揭题——匆匆。“匆匆”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播放课件3):

①把课文读正确。

②学会六个生字。

③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④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③、④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2、齐读词语(播放课件4):饭碗、伶伶俐俐、俳徊、赤裸裸、确乎、涔涔、潸潸、遮挽、罢了、蒸融、何曾。

3、书写词语(同上),互查互批。

4、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5、交流感受:“我喜欢——,因为——。”“我的问题是——。”(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读书研究。)

四、指引探究:

课后练习:

①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说一说,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②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品读二、三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并联系实际生活仿写,展开联想印证。

3、精读第四自然段,感悟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懂得珍惜时间。

一、导入新课:

1、回顾: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播放课件5)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播放课件6):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播放课件7):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

写: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几句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播放课件8)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3、读“……但不能平的……”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4、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5、扩展,读梁实秋《时间就是生命》,加深领悟。(播放课件8)

6、由此,你懂得了什么,能不能用格言、警句、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五、欣赏阅读:

1、介绍:《匆匆》一文充分反映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风格,他总是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善于进行精确、慎密的观察,然后细腻和深入地描写。以后,我们还会接触到他的《背影》、《荷塘月色》等。

2、欣赏:老师把他的《春》给大家欣赏。

六、作业:

1、出示馈赠礼物——《“时间”集锦》。

2、提出要求:借每生阅读一天,可摘录自己喜欢的,亦可批注,由*回收保存。等老师下次回访时,告诉老师,过去的日子你是怎么珍惜的。

七、学习超市

(1)认真去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2)读一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4)办一期珍惜时间的手抄报。

(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附:板书设计

洗手时……

吃饭时…

默默时…… 只有徘徊

匆匆(无奈、追寻)

遮挽时…… 只有匆匆

躺在床上时……

拓展阅读

1、明节的节日由来明节的由来课文

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象的特点,将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方案的想和划。明节的由来课文,我们来看看。

这是一篇关于明节由来的传说,讲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传,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随臣介子推,在重耳饿得头昏眼花时,割肉奉君。他护主救国的举动,感动了晋文公。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不忘此事,想封他*报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绝,为避当官,他躲进深山。晋文公想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介子推宁可焚于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他不图富贵,不居功劳的精神,激励着晋文公执政明,完成治国安邦的大业。日后,晋文公怀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为明节。百姓安居乐业,也十分怀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明节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地明节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本文语言朴实,故事曲折,引人入胜,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好素材。

成于思,思源于疑。本课将从问题入手。只有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此为抓手,解词析句,探究问题,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标。

1、指导班级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以提高班级生主动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班级生质疑、解疑,培养班级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班级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班级生在习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文章的思路,理解“明”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调动积累,引起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习29课,请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明节”的信息说一说,与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对明节是怎样来的;明节是什么样的节;明节有哪些习俗等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再谈一谈你对“明”一词的理解?

小结:大家对“明”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们深入地习课文后,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读课文,习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

2、 要求:①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利用工具书,查出解释,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传统、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咽、郑重、治国安邦、明、念着、荒山野岭、恸哭、寒食节、祭奠、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劳、不图富贵)

③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读熟的目标。

2、检查读的情况。

①同桌互读互查,检查生字词及读书的情况。

②师生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

③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其他同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师生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质疑问难,理思路,培养问题意识。

1、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及内容,或提出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引导班级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三个层次解决。简单问题班级生相互提示解决;与课文联系紧密的重点、难点问题留在课文中解决;其他问题,引导班级生利用课外资源、或课余时间讨论解决)

2、梳理、归纳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明节是纪念谁的,纪念什么?

3、引导班级生理文章思路,解决“明节是怎样来的”问题。

为什么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怎么知道的晋文公定“明节”?为什么见“明柳”就像见到介子推?

四 再读课文,调动积累,理解“明”内涵。

第二课时

一 指导读书,深入理解,品味“明”内涵。

1读第一段,随机处理“传统节日”“感人肺腑”等词。

2(读2―8段)了解明节传说,指导班级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引导班级生理解重耳为什么感动,边读边想重耳饥饿难挨情景。

②指导班级生分角色读好君臣的对话。重点理解介子推的话“做治国安邦的明国君”。初步理解“明”的内涵。(引导班级生联系重耳流亡的背景及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谈出己对“明”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不做昏君,做个正、廉明、勤政的国君。)

③指导班级生边读边想象“一一回绝”“放声恸哭”所表达的内容,认识介子推拒绝*,不图回报的高风亮节。

④读读、议议,“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明”的意思,说说你对介子推的认识。(让班级生在议论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⑤指导班级生默读,注意“寒食节”与“明节”纪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晋文公下令定了二个节日,为什么只有“明节”成为传统节日?这说明百姓崇尚什么,追求什么?

⑥联系“明”前后的气候特征及然景象,联系老柳树死而复活的样子,再体会“明”的内涵。(“明柳”既表示杨柳返青,万物鲜明的季节,又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

⑦默读课文,想一想,晋文公勤政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介子推有什么联系?对百姓有什么影响?说说百姓后来为什么发地过明节。理解“明”的内涵。(表达百姓希望有一个*有法度、有条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

3朗读全文,感受介子推爱国护主、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精神及晋文公勤政明、安邦治国的品质。

2、苏版五年级上册《相矛盾》

1、会本课十一个生字新词,认读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故事内容,感悟语言包含的道理

4、演一演这则故事

重点、难点

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导入: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用来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相矛盾)同们!请你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用一个词语概括。今天我们来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相矛盾)谁知到什么是寓言?(生说,如说的不对,可以在完这则寓言后告诉老师答案)

一、读课文

这则寓言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在叫卖矛和盾。第二、三句讲他夸口的情形,两个不论都是他的话陷入了前后矛盾、不能圆其说的尴尬境地。4、5句讲的是,当别人问他:他却哑口无言了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

解释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长杆的一段装有青铜或铁质的枪头:盾,盾牌,用来访呼声体、遮挡矛枪箭。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三、演一演,加深记忆

四、明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3、《相矛盾》

一、内容

二、目标

1、习《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育。

三、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育。

四、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寓言的兴趣。

2、引导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相矛盾》,习生字词。

1、请身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习生字词。

(1)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协助生记忆生字,让生感到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身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身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图示协助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一个人拿矛和盾的图

锐利 坚固

戳得穿 戳不穿

(五)通过扮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1、创情景,指导生分角色全员参与扮演。

2、有层次的协助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让生在协助他人的时候,身受到育。

(六)延伸练习。

1、鼓励生根据本课内容提出问题,用“寓言百宝箱”激发习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

2、根据生的'兴趣,老师做重点知识的讲解。同时,把知识卡送给生鼓励生课后

课后研讨:

在崇文区研室老师的支持协助下,这节课在环节的上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生们在课上收获颇丰,课堂上,许多环节都体现了新的理念:

(一)充沛尊重生主体,在方式的转变上有所尝试。

课堂的主体是生。正确处置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每个老师都在研究研讨的问题。在本节课公开课案中的以下几个环节体现得很充沛:

在这套材中,“寓言”是第一次出现在课题中。什么是“寓言”,老师没有生硬的灌输给生,而是借助电脑的协助,让身去发现“寓”里藏着道理,“言”是用言语讲述的故事。

在朗读指导中,老师充沛尊重生的主感悟,鼓励小朋友进行个性化朗读。不论他突出强调哪一个词语来体现夸口,老师都给予肯定。同时,充沛发挥师的主导作用,引导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在评价中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在评价中增加小朋友的信。

为了协助生深化对寓意的理解,了扮演这一环节。扮演是面向全体生的,生可以根据身的兴趣选角色。而老师呢,与生是平等的,也参与到生的扮演当中顺势而导,导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使扮演不是对课文内容的机械重复,而是有延伸、有升华。

(二)充沛开发、利用材,注重语文三维目标的训练。

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训练的味道要弄,育人的意识要强,习的过程与方法也要体现。

例如:在导入环节,老师不光是告诉生什么是寓言,还交待了习寓言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之中。

在生字习中,尽可能的扩大习的信息量。“盾”字的演变过程,展示了汉字造字的魅力,让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趣味性。“把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连词成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些既体现了语文基天性力训练,又渗透了习方法的指导。

为了突破难点,老师将这个人夸口叫卖的两句话以结构图的方式出现,引导小朋友抓住这两句话中的质问点进行文本对话。师生合作的习方式降低了生表达的难度,有效的协助生将零散的思维进行梳理,为寓意的理解搭了桥梁。

寓言百宝箱,更是在激发习兴趣,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的同时,培养生勤好问的品质,让生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充沛发挥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为服务。

在这节课的中,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都得到了体现。猜谜导入、课文动画、“盾”字的演变过程,都大大激发了生的习兴趣。文本对话和寓言百宝箱两个环节,媒体的交互功能又为生的习搭了平台。

在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和“寓言百宝箱”两个环节,老师充沛利用易这套备的反馈功能,使生能够全员参与。同时,它的统功能又可以使师掌握每个小朋友的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

总之,上述公开课案体现了育新理念,较好的达到了目标,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小朋友习的天地。

4、鹿和狼的故事

材分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版小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然界里的每一种生物都有己的角色,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本课的写作思路是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反思这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从训中概括出人们必须尊重然规律的道理。

习这篇课文,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生懂得然界里的生物都有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二是让生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情分析】

六年级的生已经有了己的认知,虽然对生态平衡没有晰的认识,但是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了解到相关的生物知识,从而对于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生们可以通过仔细阅读文章提炼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师的引导下了解生物链的相关知识,理解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而,培养生全面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会认读写:葱郁,出没,凶恶,猎捕,露出,疾病,承载,相悖,几乎,厄运。会解释: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来习鹿和狼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生体会由于人的片面认识而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培养生科的认识事物的态度。

通过朗读分析让生懂得然界里的生物都有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1、生查找有关生物链的资料

2、生准备鹿或者狼的童话故事。

3、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一、故事导入:

生们把己知道的关于鹿或者狼的童话故事**大家。

意图:让生通过对童话的回忆既锻炼了生讲故事的能力,又调动了其他同的积极性。】

师:听了大家讲得童话故事,老师从这些童话故事中感受到了鹿的温顺,狼的凶残。今天,我们要习的鹿和狼的故事可能与同们和老师对狼和鹿的认识不一样,同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打开书,将课本翻到14课,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二、预习展示:

1、小老师上台检查生的预习情况。师在ppt上出示本课生字和四字词语,小老师可根据老师出示的内容对生的预习进行检查。

意图:为了发挥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因此,让生来当小老师,充分体现生的主体地位。】

三、读中悟,悟中读

(一)用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一至第六然段。

(1)请大家带着两个问题:第一,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第二,采取了这些措施之后结果如何。

意图:让生以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尊重了每一个生的喜好,带着问题来读,生就有了目标,有了抓手,不盲目和无目的。】

:罗斯福为了保护鹿采取的措施:

一、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

二、*雇请猎人到森林里去消灭狼。

结局: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

②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由的王国”中,它们由地生长繁育,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ppt出示相关照片,通过对比晰了解变化。)

(二)带着质疑再来读第七至第九段,找找造成森林植被减少,病鹿苟延残喘的原因,找到原因后,想想文章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

意图:当不好的结局出现后,生心理肯定会有疑问,那么让生带着疑问再来读课文的七至九然段,充分体现让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分组讨论。(师**,并指导。)

(四)组员交流,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师进行及时点拨):

原因分析: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让生在黑板上完成生物链图,并且能将这个图结合课文内容讲出来)

告诉人们的道理: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蛇与庄稼、青蛙与庄稼等)师补充材料。

意图:让生以本课为契机了解更多的有关生物链的知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让知识的习更加丰富。】

五、布置作业

请大家给美国已故总统罗斯福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ppt出示“引狼入室”划。凯巴伯森林的现状:美国*为挽救护鹿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的划。而当时该项划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划终于在1995年得到实施。当年美国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意图:创情境,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特点,让会运用,会交流。】

六、板书

(保护) (吃) 相互平衡 相互制约

森林

意图:通过简单的线条连接,让晰明了的看出狼,鹿,森林之间的关系,简单的文字说明,让生明白这幅图的意思。】

5、鹿和狼的故事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重点: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1.同们,你们喜欢看《动物世界》和《人与然》节目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凶残、狡猾。)

(多媒体播放《狼和小羊》的故事。)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多媒体出示)

(狼: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有时也伤害人类。)

3.今天我们一起来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走进文本。

1.读准字音。

练习:(多媒体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理解词语:

厄运、锐减、糟蹋、威胁、相悖、苟延残喘等。

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鼓励生畅所欲言,发表各的看法)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出示阅读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5.追问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生甲: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升华主题。

1.多媒体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请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树木可以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人们却、、、、等)

六、作业

1.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发挥合理的想象,续写《鹿和狼的故事》。

破坏 森林 保护

点击查看更多朱自清《匆匆》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56856.html

热门阅读

  1. 社会实践报告的评语
  2. 游子的思乡杯乡的诗句
  3. 描写太阳的诗句
  4. 重庆方言小品剧本:《表哥问路》
  5. 安徒生童话故事第:牧猪人The Swineherd
  6. 201七夕告白短信
  7. 不和回忆较劲美文
  8. 年味作文550字
  9. 塑城市精神扬文明新风的演讲稿
  10. 赞美老师的10首现代诗
  11. 《看菊花》第二课时教案模板
  12.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月活动总结
  13. 2016企业领导新年贺词
  14. 腊八节最新的祝福语大全
  15. 《爸妈不是我的佣人》读后感400字
  16. 这儿真好教学设计
  17. 清明节诗歌朗诵目
  18. 2015年3植树节新闻稿
  19. 西餐厅服务员寒假个人社会实践报告
  20.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21. 《奇奇城》睡前故事
  22. 勤工助学征文
  23. 关于描写蜡烛的诗句
  24. 关于昨天工作不努力今天努力找工作的美文摘抄
  25. 2019年春节贺词
  26. 小学社区年终总结范文
  27. 人与动物的作文3000字
  28. 水乡的乌篷船生活随笔
  29. 关于教师节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30. 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学反思范文
  31. 寓言故事《吴裕与公孙穆》
  32. 2015圣诞节祝福语句子精选
  33. 希腊神话故事《阿喀琉斯的愤怒》
  34. 因为舍弃所以收获三年级作文500字
  35. 精选优美的爱情诗句
  36. 扬州实验学校电教的工作总结
  37. 伤到心里头的句子
  38. 2016年经典的开学日祝福语短信
  39. 她在等他诗歌
  40. 关于就业的名言58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