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上学期科学《奇妙的镜片》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镜片,感受镜片的奇妙。(重点)
2、能用语言描述探索中发现的现象。(难点)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报纸、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放大镜、望远镜、哈哈镜等各种镜片若干。
2、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幼儿照平面镜,说说看到了什么?
师:小朋友们都照照镜子,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自己的脸呀!
2、小游戏:照照身后有什么?
师:小朋友们,现在请平面镜帮忙。找一找你身后有什么?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照。
幼:我看到了后面的小朋友、我看到了墙上的画、我看到了***小朋友倒站着……
二、探索归纳、交流讨论。
师:现在你们来玩平面镜、凹面镜,看看它们各自照出的影像是什么?
幼:有的没有变,有的缩小了,有的放大了。
师: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
幼:因为它们的样子就不一样。
师:那现在你们就仔细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那些地方不一样?
幼:平面镜是平的,边上和中间都一样厚;凹面镜边上厚中间薄;而凸面镜却边上薄中间厚。
师:那么,你们再用这三种镜片看一看一样吗?
幼:不一样。平面镜看东西不变;凹面镜看到的字变小了;凸面镜看到的字变大了。
师:今天玩了这些镜片感觉怎么样?
幼:这些镜片太奇妙了!
师;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地方使用了这些奇妙的镜片?
幼:照相机、望远镜、汽车上的反光镜、幼儿园里的哈哈镜、爸爸的眼镜……
三、迁移应用。
师:现在拿起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哈哈镜,照一照自己的表情。
幼:我变丑了,我长成大眼睛了,我嘴巴变大了……
师:现在拿上放大镜,我们到外面去点燃报纸吧!
拓展阅读
1、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2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信息获取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组合作,尝试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 【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难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信息技术五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2、故事导入
提问:这则故事中,杨叔子是怎样获得“猪吃什么”这个信息的? 教学活动一:从简单的例子说起 学生阅读教材P14资料,小组合作,分析、归纳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并使用结构图、流程图等方式列出过程。
教师展示各组所列过程。 小结:
教学活动二: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网络搜集资料,就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分组进行讨论、整理,形成报告。
2、小结: ①定位信息需求:
信息的时间范围、信息的地域范围、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
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问题的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利用图书分类查找,卡片式的检索方法查找,计算机检索„„
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不成功: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
实践活动:
分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信息需求,填写教材 表2-3。
板书:
2、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2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恰当的方法获取信息;掌握获取网络信息的主要策略与技巧,并能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提高鉴别与评价信息的能力,自觉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能够剖析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获取网路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导入实例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教学思路: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信息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应引导学生从全局的高度去把握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给学生一个总体的认识,让学生体会获取信息的作用。然后,给学生分组,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所要获取的信息的主题。在主题确定以后,进一步通过讨论,确定所要制作的作品的结构以及具体的页面的布局,最后根据布局,搜集相应素材,为后期的开发制作阶段做准备。 由于获取信息的过程,如果单纯讲理论的话学生不容易接受,所以我觉得让学生通过互相协作,亲身体验,效果会好一点。 教学环节:
我们在进行研究时需要获得很多课本没有的相关知识,比如我们在做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时候,就需要去获取大量的有关研究课题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想办法去获取,如何才能有效的获取需要的信息,一般需要经历下面的几个过程:
1、确定信息需求
获取信息,首先要从分析问题出发,确定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以及最后希望达到怎样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信息需求内容大纲,然后确定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再列出信息需求清单,将信息需求内容、所需载体类型、成果目标形式等内容列出来。
2、确定信息来源
信息需求确定后,就要确定哪里有这些信息。哪里方便寻找所需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下表的三个方面去寻找:
一般来说,信息源越广阔,收集到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源越可靠,收集到的信息就越真实可信。因此,应尽量拓展信息来源,以保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但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因为选择的信息源应当是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可触及的。为了使采集到的信息更具说服力,选择信息源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可靠的信息源,同时力求信息来源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避免从单一渠道获取信息。
信息采集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信息来源会有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主要是通过检索媒体、通过与他人交流息、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来获取信息。
信息采集的原则是:
(1)主动及时原则;
(2)真实性原则;
(3)准确性原则;
(4)全面系统性原则。
信息采集的工具除了传统的纸和笔外还可以使用更现代的工具,如: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等。
有效获取信息后就要学会保存信息,采集来的信息往往比较零散杂乱,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以便更好的使用这些信息。
(1)、整理信息、分类保存
由于采集到的信息具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采集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号,并按信息内容、信息类型、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分类,以方便调阅和使用。
(2)、输入计算机保存
收集并整理好的信息保存到计算机里面可以方便我们进一步处理,也是越来越普遍的保存信息的方法。我们可以按采集到信息的不同类别,将他们分类保存,文件的管理可以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夹对不同类型的文件或不同用途的文件分类存储。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对采集的大量同类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 总结:
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及方法,信息获取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确定信息需求,确定需求之后,再者确定信息来源,接着就是采集信息,收集加工素材,保存信息,最终充分利用获取的信息。
3、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2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
陈世军
20140929
信息获取这部分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构建的。义务教育阶段这部分内容更多地关注如何获取信息,对需求分析、获取信息的方法、策略与技巧等方面涉及不多,而这部分内容恰好是本节学习的重点。教学时老师应注重让学生从实践中归纳方法与技巧,提升信息获取能力,为今后有效地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从效果上学会用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步骤来获取信息。教材中主要贯穿了两个实例:了解天气预报和准备奥运知识竞赛。其中实例1主要是启发学生关注信息获取活动,认识到信息获取活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在教学时可用实例1引导学生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讨论日常学习、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信息获取活动,体验信息获取无处不在,并进而认识其重要性。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学习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但学生身心渐趋于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分析、评价、筛选、使用的经验和能力,只是对所学的内容欠缺系统的提炼、重组和内化。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在教师的举例引导下应该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再进一步剖析出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 【教学思路】
教学拟从简单回顾第一章知识及结论引出新课课题,然后从杨叔子打猪草的故事引入,并引发学生思考。这样不但过渡到新课自然,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提供感性经验。接下来从“了解天气预报”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并结合学生举例进而剖析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最后做以总结,结束本节课。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并能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2、要求学生能正确划分信息获取的基本阶段,剖析信息获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3、要求学生能认识到信息获取活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4、要求学生在能正确划分信息获取的基本阶段的基础上,尝试客观地分析信息需求,
- 1选择一种直接地、快速地、有效地途径或方法。(简写板书)
[学生课后思考] 同学们想想,是不是这样的呢?希望课后,把这个结论代入到自己平时的生活实际中,检验一下。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3、 分析事例,让学生判断出信息获取的基本阶段,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简板书) (1)[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上“刘蕾获取天气预报”的例子,并思考获取信息的过程。 [师] 问:例子里,刘蕾同学想干什么? [生] 想郊游,想了解周日的天气情况;……
[师] 听,评价答案。告诉学生刘蕾真正的想法是:想了解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这是它的需求,后面所做的都是为这个需求服务的。
[师生] 找学生分析刘蕾围绕需求所进行的获取过程,并加以总结、归纳。
即:刘蕾经过对一系列可能获取第二天天气预报的信息来源,根据其切实可行性进行了判断及选择,最终选择了拨打12121信息台的方式 ,从而用电话查找到了所需要的信息。 [师生] 带领学生分析出“刘蕾获取天气预报”这个信息过程的步骤。
四个(详见分析图)即:定位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源——执行信息获取过程——评价获取结果,根据每个阶段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2)[课堂实践] [师] 请学生自己思考一个获取信息的事例,并分析获取过程的步骤。 [生] 思考
举例
分析
验证。
[师] 听取学生举例、分析,并帮助学生对比、验证步骤,看是否与前面的分析吻合,然后由学生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板书过程)
[师] 上面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了,下面我们来一起剖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 (1)定位信息需求
[师] 定位信息需求就是要明确需要什么信息。如“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获取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的信息”。请思考:它一般包涵哪几个要素?
[生] 三个,即:时间,地域,内容。(板书)也就是“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内容的信息”。
(2) 选择信息来源
[师] 对于信息的来源,一般都比较多,如何选择合适的来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影响到信息的获取是否直接、快速、有效。我们可以根据需求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去掉一些不合
- 3
4、中班《嘘》教学设计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Teaching design of picture book Shh in middle class
第 1 页 共 4 页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中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活动目标:
1、能细致的观察画面,能清楚的描述松莉和小动物之间游
戏的情景。
2、体会故事中父女之间浓浓的亲情,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
意。活动准备:绘本人手一本,绘本ppt活动过程:一、了解故事的名称和人物,激发阅读的兴趣。
1、教师做一个“嘘”的手势并提问。师:“我刚才做了一
个什么动作?这是什么意思?在家里有人对你做过这个动作吗?”
2、出示扉页,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名称和人物。师:今
天潘老师就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名字就叫“嘘”。请小朋友看看画面上还有谁?二、通过观察、表演等方法让幼儿清楚松莉和小动物之间游戏的情景。。
1、出示ppt1,师:松利在哪儿?有人和她一起玩吗?一个
人玩有意思吗?
2、师:松利的妈妈不舒服,躺在房间里休息,爸爸很忙,
第 2 页 共 4 页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松利只能自己玩。
3、出示ppt2,师:看一看,谁来了?小狗来找松利玩,猜
一猜松利会说什么?
4.出示ppt3,师:,“喵喵”是谁来了?小猫对松利说了什
么?
5、请幼儿与老师共同表演故事前半部分。师:“还有谁会
来找松利玩呢?现在我就是松利(教师点ppt,幼儿扮演演鸭子,母鸡、羊、牛和教师共同表演)师:小动物们都来找松利玩,松利和小动物们开心的玩起来了,他们又唱又跳。师:咦?这是什么声音?(嘘)三、师幼共同阅读故事的最后部分,体会故事中父女之间浓浓的亲情。
1、讨论:爸爸为什么会发火呢?
2、爸爸发了这么大的火,松利会怎样呢?松利为什么哭的
这么伤心师:因为松利太孤单了,她好想爸爸能陪她玩,可是爸爸很忙,她知道大人有事不应该打扰,就自己和小动物们玩。可是,爸爸却批评了她,她觉得很委屈,所以松利才会哭的那么伤心。
3、松利哭的这么伤心,爸爸怎么做的呢?
3、后来松利和爸爸为什么又笑了呢?四、结合自身经验讲
述。
1、你喜欢松利的爸爸吗?为什么?
第 3 页 共 4 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57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