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路随笔
遥远而闪着光华的星星啊,我如何才能踏上星空缥缈的那条路,捕到如此灵动的你呢……
躺在沙滩上,享受着椰风海韵,晚风习习,我突然想到儿时也是一模一样的环境下,我望着头顶的这片天,那时我在想什么。那时啊,我肯定在指着天上那一颗颗的星星,高声说:“星星像钻石,像宝石,像金色的水晶,像发光的神殿……”想来,不禁好笑。但童年的想法是假,星星的美丽却无人能否认。
星星到底是什么呢?
我顺着儿时的思路往下想。星星能反复出现在文人的诗篇里、荣誉的奖牌上,甚至是国旗上,那就必有它的不同之处。“星星是什么呢?我怎样才能捕到星星呢?”我喃喃自语。我努力去想我所学知识里所有和星星沾边的东西。我想到了徐志摩《再别康桥》里的那句诗,“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我想到了五星红旗上那飘扬的五颗星星;我想到了托尔斯泰《七颗钻石》中那七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啊!这么说来,星星岂不是作家在启蒙着我们,祖国在引领着我们,北斗星在指引着我们?
我不禁有些欣喜,知道了星星是什么,那接下来就好说了。
星星一直在引导着我们,它所散发的光芒驱逐了黑暗。那反过来想,我为什么要捕星,要去追逐星星呢?
我被自己的想法弄得哭笑不得。这倒好,一开始说要捕星,如今自己捕星的原因还一头雾水呢!不过仔细想想,这原因是可窥见一二的。既然是祖国,是社会,是引导者,那我们要去的地方,可不就是理想的彼岸了吗?
我猛地站起来,迎着海风思考。此刻是夜晚,水天一色,只留星在闪,人在笑。
我们追逐星星,不也正是因为星星是美好的,是人们所期盼的?而那不也正是人們内心追逐的理想,永远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吗?
我恍然大悟。正因为星星如同那句带月的诗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星星离人忽远忽近,如同理想般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人们才痴痴地恋星,不断地追逐、期盼,并以文字或图案表达出来。
而我们作为学生,作为一个读书人,所追寻的“星”又是什么呢?我猜,是那知识宝库吧。那装满宝物和知识的书,正悄悄躲在闪着光的大宝库里……咦,这不正应和着儿时所想的“星星像发光的神殿”吗?我笑了,果真,有时童真的想法才是最正确的啊!
找到理想的那条路是何其艰难!除了个人的积累及努力外,还需不断磨砺,不断尝试,不断寻找最短最快最直接的途径,才能通向理想的彼岸。然而,这还没结束,人的理想,从未结束……
随着曙光渐亮,我的思路停止。太阳的微光已发散出来。我希望所有的人们啊,都不要再盲目地追寻,而是能找到通向星星的那条光辉闪烁的、虚拟无缥缈的星辰之路……
拓展阅读
1、爱情诗赏析之十五文化随笔范文
诗:读十七日来信
溯自忧患相仍的少年
是你的悲欢
从我的脚下迤逶成诗句
这堆积的座座荒山
层层黄土埋着我们走过的脚印
我东土黄魂的恋情
似血
是血
滴滴点点在流
今天似心的红
和几度夕阳红到明天
朝阳似血朝霞是血
血浸淫着将去的夜
也浸淫着思念
好痛
痛得日子清醒透明
——选自《姚学礼爱情诗选》第47页
读谁的信?这似乎是一个前恋人来的信,先生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为什么能写这样的诗?写爱情诗的灵感来自哪个梦中情人?你是当代李商隐吗?那么你的柳枝姑娘是谁?你有你的夜雨寄北的意中人吗?如果一切都是否定的话,那这一首首的情诗又从何而来,又是凭什么写成的这首情诗。
这首诗写得最朦胧又最清晰。
诗从天黑写到天亮,“几度夕阳红,红到天亮”,既暗示他们以前的情感时间长久,又特指为了此信折腾的读信人几度夕阳红,这也符合读信时的情感氛围。读这样的信当然得要有特定的阅读环境的,天黑了避开家人读信就是最好的选择,也许啥都在信中说了,读信人想了很多很多,要不然就不会从天黑读到天亮。与其说是在读信,不如说是在阅读他们以前那些美好的往事,那是“溯自忧患相仍的少年”的往事,因为读信的人“朝阳似血/朝霞是血/血浸淫着将去的夜”,那一夜熬得通红的眼睛看初升的朝阳,朝阳自然是血红血红的。是朝阳血红还是眼睛血红?当然是先有血红的眼睛才有血红的朝阳,是因为“浸淫着思念/好痛”啊。信中也许啥都没有说,只是一次淡淡的平常问候,可就是这次平平淡淡的问候,竟让你想了那么多想了那么久。
开头几句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可是后面几句,太让人伤感,太让人绝望:“我东土黄魂的恋情,似血,是血”,是啊,心儿已受伤,心儿在流血。是你们天各一方银河相望根本无法再聚首?哪还有必要来这封信吗?来这封信干什么?诉苦?叙旧?续缘?还是相问?也很复杂,也很简单。就是很想很想,彼此都是如此期盼,可又想不出个眉眼来。想也是白想,白想也要想,人如果没有感情的熬煎,那么人人都会成了木头石头,这世界也就变成了植物园。正因为人有感情,人生才是这样地让人可喜又可悲,情爱又是这样地让人欢喜让人断肠。
人与人相通很难,有时在一起生活一辈子,也不一定就能相通,可能只是在一起共同合作完成了生儿育女并一起相伴走过了人生岁月的大半时间而已;一些人在一起工作了几十年,仅仅只知道对方的姓名而已,完完全全是熟悉的陌生人;男人与女人在情感上相遇相识更难,相知相爱就更加地稀罕,要不就不会人人都期待那难觅知音的出现。人类并不是随便与异性结合就能满足的动物,人的精神有更高更完美永远也无法企及的丰富多彩的追求。一旦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地点与特定的人相遇相知相爱,必定就会生发出一些惊艳的故事让世人惊叹,这样的故事也不会全都是以喜剧收场的,但人们还是向往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就算与全世界为敌,只要有爱就能克服”,赤名莉香说。问题是人有时候缺少生活的动力,恰恰是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爱,这时候,不说全世界了,你与你自己为敌也不能。
因为,永失你爱了,你。
2、行走在路上人生随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978年,*的十一届三*作出了*开放的重大决策。那年末,恰好我家也有重大事情发生:我和女友决定翻过年坎春节就结婚,连婚宴上的瓜籽都准备了一麻袋。没料到她接到通知,被雅江水电厂招工。这对女友来说真的是人生重大事情。于是婚期推迟,工作当然是第一位的。按当时政策规定,厂矿学徒工三年中是不能结婚的,甚至是不允许耍异性朋友的。好在当年的雅江水电厂并没有在“耍朋友”上为难我们,因为在她去雅江上班三个月后,我就省亲去了。但结婚是要三年学徒转正后才能批准的。此后,我就常常往雅江“跑”。那时候,交通很不方便,公路全是土路,从康定到雅江的客运班车五天才有一班。康定距南路最近的雅江县一百四十多公里,“解放牌”客车要跑七、八个钟头才能到达。折多山、高尔寺山,盘山路险,土路难行。早上八点从康定出发,下午四点过到达雅江车站,人从客车里钻出来,灰头土脑,就只两只眼睛在转动了。
当年女友工作的具体地点在雅江三道桥电站,距离县城还有四公里。电站工人进城买粮买菜几乎都靠徒步。汽车从身边驶过,漫天尘灰席卷而来,人就完全笼罩在呛人的尘灰里。从城里往返回来,大姑娘也变成“白头老太婆”了,那狼狈相真让人想起都心酸。
那时,我在康定人民旅馆工作,一天一夜值班24小时,轮休两天。我就有时间往雅江跑。一次,我搭一辆去雅江拉杠炭的汽车,第二天返回时,汽车却在折多山二台子抛锚了。漫天飞雪,夜幕降临,好在道班养路工人收留了我们,不至于在车上冻一宿。可让我十分着急的是我第二天早上就该接班工作。幸好半夜里道班工人为我拦下了一辆昌都运输公司的货车,回到康定我连家也顾不上回就直接去旅馆接班了。上班时却老是打盹,让同行们嘲笑了好长时间。
第二年,康定人日常生活物资定量发放的购货票证越来越松动了,买豆腐等的票取消了,购豪华“三转一响”(自行车、逢纫机、手表、收音机)的票证也没以前紧张了。我终于抢到了一张自行车购货票。于是,一辆“*牌”自行车成了我女友最为满意的代步工具。随着*开放的逐步拓展。电站有工人开始*摩托车了。最初是脚踏发动的“嘉陵CJ50”,动力小,但必竟是马达的了。那年春节前夕,电站有康定籍的学工轮休,搭不上班车回康定团年了,其中两个思家心切的男工就下了决心,咬紧牙骑着自己的低档摩托从雅江往康定行了。一百四十多公里,还在新都桥住了一夜才回到康定。这破天荒的一次艰难旅行傍人不可能体会,当时却让我们羡慕极了。我甚至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条件了一定要买辆摩托……不过,没等到我心底的奢望实现,在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我爱人从工作了十年的雅江调回了康定,从此结束了两地分居的家庭状况。
我大儿子是2013年10月结婚的。儿媳妇在沪定某乡村中心校当老师。婚前,儿子曾征求我的意见,当时我心里还“咯噔”了一下:儿子在康定工作,这不又得像我年轻时一样长时间的两地分居?我也知道现在年轻人的婚恋观与我们那时是不尽相同的,我也无权阻挡。可没想到,儿子婚后不久就买了一辆小轿车,那可是四个轮子的呀!要知道在过去小小的康定城里,哪条街有谁是开汽车的,就仿佛是开上了飞机,可叫街坊邻居羡慕得不得了。哪家有辆胶轮子的架架车也是了不得的。那一阵子,我摸着儿子的小轿车,油光眩眼的漆色晃亮了我的眼睛。真正是今非昔比呀!节假日,儿子媳妇泸定、康定的来来往往平添了我所想象不到的温馨。
小儿子是上前年到成都“闯荡”的,现在在高新区一家网络公司打工。起初,小儿子买了一辆电瓶车汇入了打工者的潮流。可骑着电瓶车上班,遇上刮风下雨,即使是披上雨衣,那膝盖以下仍是湿漉漉。没到一年,小儿子也买了一辆小车,说是方便上班代步。一家人,几年间竟拥有两辆小车。且现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穿山隧道,平坦的水泥路面四通八达。康定至雅江用不了三个小时即可到达。当我坐着儿子开的小车行驶在平坦的公路上时,时常还陷在梦幻中:这是真的呀?从*开放初期,我们老俩口视若宝贝的“*”自行车,到眼下儿子们眼里极为平常的代步小轿车,可谓是“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这变化真是让人感慨不已。
去年春节前夕,我和老伴去三亚养生游。大儿子一家三口也到三亚短期自由行。一下飞机,大儿子就租了一辆小轿车,拉着我们一家海岛四处游玩。每当面对波涛起伏的大海,我的心里也如海涛一样翻涌起伏:伟大的祖国经历这四十年春秋,我们正享受着*开放所带来的美好生活!
3、时间之远心情随笔
一转眼,春节已过去多日。鞭炮零星炸响,见面拱手祝福,随处飘散的年味儿,透着春的气息。就连滨河路林荫道上那些参差不齐的小树枝头,也绽放出簇簇花蕾。河水泛着泠泠波光,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轻柔流淌。
总在抱怨时光荏苒,掀开日历,能有几页留下充实呢。刚刚翻过的新春时光,不也完全沉浸在节日氛围里,模糊了昼与夜的界线。酒后的语无伦次,闲侃时的海阔天空,哪管年前豪迈规划——闲暇里读书、心静时书画。即便偶尔想起宏图大略,常以“待到明天再开始吧”敷衍。孰料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一年一年,不见果实,唯闻叹息。这便是庸者的悲哀处。
每个人本都有一股英雄气概,现实却让人顾忌太多。隐没豪情,磨平棱角,躲在角落里静观世事,落得个“好人”称谓,窝囊一世,岂不痛哉?
常临窗沉思,感受夜色静美。仰望苍穹,星河璀璨,一颗流星划过,悄然陨落在漫无边际的夜里。遥远处传来咿呀叫声,侧耳细听,是大雁从上空飞过,静谧里有了些微生气。俯瞰街景,早已归于沉静,同人群一道步入梦乡,褪去繁华热闹,唯有绿叶在微风中摇曳。听,那声长长嘶鸣,是火车发出的轻叹,透着这座山城的现代气息。
每当孤独来袭,抿一口家乡苞谷酿制的老酒,暖一暖温馨的记忆,心情便豁然开朗,淡泊了迷茫和失意。吼一嗓《信天游》,哪怕柴门外寒风凛冽,雪花在半空中打旋,却全然不觉冰冷,此乃心境所致。
人活一世,不过活个心境。然而境由心造,非物力所能左右。黄金万两,对于贪婪者不一定心满意足;三餐饱暖,已达平民之所愿。
在时间的远方,离昨日渐行渐远,与明天越来越近。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美好的季节里规划未来,隐约看到远方的精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8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