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尧舜二帝》

发布时间: 2025-08-23 11:32:37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尧舜二帝》

尧,姓伊祁,名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五帝”之一。十三岁辅佐兄长帝挚,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号为陶唐氏。十八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尧从父亲帝喾那里继承帝位,并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

舜(shùn):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传说姓姚,名重华,字都君。出生地在姚墟,治都蒲阪(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受尧的“禅让”为有虞氏首领。尊号有:帝舜(舜帝)、大舜、虞舜。

天神的战争结束了,人类昀世界也迎来了推崇道德和礼仪的时代。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具有很高道德水准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尧、舜和禹。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他们之间的帝位传递是通过选贤举能来实现的,因此称为“禅让”。

尧做人间的国王时,以节俭、朴素出名,是一个非常关心百姓、注重民生疾苦的国君。传说他住在用参差不齐的茅草盖的房屋里,屋子里的柱子和梁都是用山下砍伐下来的粗糙木头随便架起来的,连起码的刨都没有刨。他喝的是野菜汤,吃的糙米饭,身上穿的是用一种叫做“葛”的植物织成的麻布,天气冷了就往身上披一件鹿皮来御寒。使用的器皿都是一些土碗、土盆。他的生活水平连一个普通的小官都不如。

尧自己过着这样艰苦的生活,却丝毫不以为苦。他的心里常常想的是百姓的生活。如果国家有一个人肚子饿,没有吃饱,那么尧就必然会觉得是自己的缘故使那个人饿了肚子的;如果有一个人没有衣服穿,在寒风里受冻,那么尧就会想全是自己的过错让那个人挨冻;如果有一个人犯了罪,要受到惩罚,那么尧就一定会深深的自责,认为是自己管理无方,让那个人陷入罪恶的泥淖中。

尧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君,把一切的责任都担在自己身上,得到了人民的爱戴。

不仅尧本人品质高尚,他身边的大臣也都以贤德著称。例如司徒舜、司马契、农师后稷、乐官夔、工师任、大理官皋陶等。因此尧在位的时候,虽然又闹旱灾,又发洪水的,但是老百姓都没有埋怨,大家共同克服困难。

因为尧的贤德,天帝十分的感动,于是在尧所居住的茅屋里突然出现了十种吉祥的征兆,来表示上天对他的嘉奖。

比如说喂马的饲料变成了禾谷,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凰飞来,栖息在他的庭院中等等。一种叫做“莫英”的草长在了庭院中,这种草十分地奇特,从每月初一开始长出一个豆荚,以后每天长一个,长到十五个时就停止了,然后每天掉一个,等到豆荚掉光的时候,刚好是一个月的时间。因为它非常的有规律,因此就被用作国家里活动的日历。另一种草叫做“蒲”,叶子非常宽大。它生长在摆放碗盆的柜子里,天气热的时候就会自动地摆来摆去,好像一把扇子。当尧做国君的第三十年,在西海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漂浮的“槎”。槎上有柔和的光芒,晚上的时候在海上亮如明珠,白天的时候光芒就熄灭了。这个浮槎有时大有时小,常常围绕着四海漂浮,绕完四海刚好是十二年,如此周而复始,人们称为“贯月槎”。通过这些神奇的迹象,尧的声名远播,成为人们心中的圣贤。

尧年老的时候,自觉年迈体衰,不宜再承担繁重的政务,开始考虑王位继承人的问题。

尧有一个儿子叫丹朱,品质一点也不像父亲,为人骄傲暴虐,喜欢带着诸多的随从到各地游玩,稍微有点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尧虽然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也知道丹朱的脾气太差,能力不强,不适合当国君。于是就教丹朱下棋,希望通过棋道来潜移默化他的性格,但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共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也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早*,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爱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以天下为重,没有因为私心和偏袒将王位传给自己那不孝顺的儿子。尧听了大家这么说舜,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又叫自己的九个儿子和舜一块儿工作,想先对舜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

他担心丹朱不同意自己的做法,就把丹朱派到遥远的南方去做诸侯。南方有苗部落听说尧要传位给舜,就怂恿丹朱用武力夺取王位。父子俩在丹水边进行了一场战争,百姓纷

纷站在尧这边,丹朱的计划失败了,最后不知所终。丹朱的后代迁徙到了南海边,建立了一个国家,叫做骓朱国。这个国家的人长的很特别,都是人头鸟嘴,还有一对不能飞的翅膀。

关于舜的故事,史书上记载:舜的父亲瞽叟,有天晚上忽然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只凤凰,嘴里衔了稻米来喂他,并且告诉他,它的名字叫做“鸡”,是来给他做子孙的。瞽叟醒来,觉得很诧异,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后来他生了个儿子,取名叫舜。这个托梦而生的舜,眼睛长得很特别,每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所以又叫做重华。重华生长在妫水,除了每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孑L的奇特相貌以外,就是一个普通的青年。他中等的个头,因为常常在外面劳动把皮肤晒得黑黝黝的。

舜的母亲不久以后得病去世了,瞽叟又娶了一个妻子,这个后妻也生了个男孩,叫做象。后母因为偏袒自己的孩子,所以把舜视为眼中钉。象在母亲的影响下,变得自私贪婪、目无兄长。舜的父亲听信了后母的谗言,认为舜不是个孝顺的孩子,也看他不顺眼。

舜处在这样的家庭里,处境艰难,心情也不快乐。但是他却以德报怨,处处尊敬、孝顺父母,尽心尽力地为人子、为人兄。于是他孝顺的名声在乡间四处传扬开了。虽说这样,可是心肠狠毒的后母,还常常想把舜杀兀才称心如意。自私的象和糊涂的瞽叟就做了她的帮凶。

舜在家里实在待不下去了,只好一个人单独搬到外面去住。他在附近的山脚下,用茅草简单地盖了一间小屋子,在山坡上开了一小块荒地。日子虽然艰难一些,但是心情却好了起来。

舜好像天生就有感化影响别人的能力。他在历山耕种,没有多久,历山的农人受了他德行的感化,都争着让起田界来;舜又到雷泽去打鱼,不久雷泽的渔夫也争着让起渔场来;舜又到河边去做陶器,没有多久,说也奇怪,河滨陶工做的陶器就都又精美又耐用了。

人人都知道舜是这样的一个好人,于是都愿意和他做邻居。舜所居住的地方,一年之内就会变成小小的村庄,再过一年就会变成较大的城镇,到第三年简直就是一个热闹的大城市,真可谓是难以理解的奇迹。

舜似乎忘记了从前父母和弟弟是如何对待他的,高高兴兴地带着妻子去看望家人,送给他们礼物,和他们和好如初。他对待家里人,还是和从前一样的孝顺友爱,并不因为富贵就骄傲起来;他的两个妻子也丝毫没有一点公主的架子,操持家务,侍奉公婆,

即使是这样,后母和弟弟的恶毒心肠并没有改变,反而更贪心了。想把舜的一切都据为已有。

娥皇和女英的美貌让弟弟象垂涎万分,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弟兄*,各人都可以占有对方的妻子。于是阴险恶毒的象,天天挖空心思在想怎么能把舜害死。象的母亲当然没话可说,完全同意儿子的打算,干掉那个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讨厌的舜,本来也是自己老早就有的愿望。糊涂的瞽叟,对于舜素来没有好感,又羡慕舜的财产,也同意设法干掉舜,吞并他的财产。他先后两次设计阴谋陷害舜,可是由于娥皇和女英的神力保护,他们的阴谋并没有得逞,舜一直安然无恙的生活着。

天性笃厚的舜,虽然经过两次事故,对待父母和弟弟,还是像先前一样地孝顺和友爱,并没有右所改变。

可是象并没有因为哥哥的宽容而悔改,又想了一个计谋,对舜说,父母因为以前的事情很对不住,特地准备了酒菜,向舜表示歉意,让舜明天过去。象走了以后,舜又开始发愁,娥皇和女英对他说:“去吧,不要紧。”一边拿出一包药来,递给舜,让他用这包药洗个澡。舜按照妻子们的话做了,安心地去赴宴。

象和后母拼命地给舜灌酒,只等他醉了就用斧头砍死他。可是无论喝多少酒,舜还是好好地坐在那里,一点醉意也没有。最后,酒都喝光了,菜肴也已经吃完了,舜很有礼貌地向父母告辞,然后扬长而去。

娥皇和女英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尧,尧认为舜的确是如传说中的既孝顺又有才干,可以传给他天子的位置。传位以前,还需要经过一些*上的学习和锻炼,于是又让舜做了各种各样的官,他都很称职地完成了。

到最后,尧决定要把天子的位置传给舜,但为了慎重起见,还对他作了一番考试。

这考试就是把他放到一个大山林里面去,这个大山林终年雷雨不断。舜走在山林里,因为心里坦荡,没有一点恐惧,没有猛兽敢侵害他。暴风雨来了,森林里一片漆黑,四周都是妖怪一样的大树,简直分不出东南西北。可是勇敢智慧的舜,在雷雨交加的森林里行走着,丝毫也不迷惑,最后,他终于沿着来时的道路.走出了这片山林,见到了在森林外面等候着他的人们。

舜高尚的道德品质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王位,也终于感动了自己的父母兄弟。象来到舜的面前忏悔,舜不计前嫌,把他封为有鼻的诸侯。

舜在位几十年,就像尧一样是个明君。到了退位的时候,也像尧一样,把王位禅让给了治理洪水有功的大禹。

舜晚年的时候,九嶷山一带发生战乱。舜不顾年老体弱,想到那里视察一下实情。舜把这想法告诉娥皇、女英,两位夫人想到舜年老体衰,争着要和舜一块去。舜考虑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于是,只带了几个随从,悄悄地离去。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消息,立即起程。当她们追到扬子江边,遇到了大风,一位渔夫把她们送上洞庭山。

这时,舜已经不幸中途病逝于南方的苍梧之野,埋在九嶷山下。噩耗传来,娥皇、女英肝肠寸断,泪如雨下,抛洒在竹林间,竹子上沾满了斑斑泪痕。从此,南方就有了斑竹,也叫湘妃竹。后来,她俩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后人称为湘君、湘夫人。

拓展阅读

1、《贯词遇龙》

唐朝时,洛阳有一个名叫刘贯词的年轻人。大历年,在苏州要饭,遇上一个潇洒英俊、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秀才名叫蔡霞。人一见如,蔡霞的态度就非常殷勤,和刘贯词称兄道弟的,真是应了那句俗:“白首如新,倾盖如”。弄得刘贯词有一点不知所措,心里暗自纳闷,想:“我以前也没有见过这个人呀,况且,我也从来不记得以前,搭救过别人的性命,他也不至于结草衔环地报答滴水之恩呀?”

蔡霞说完,又携带着羊肉和美酒来盛情款待刘贯词。刘贯词看到盛情难却,就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和蔡霞坐下,对酌起来,不一会儿,便觥筹交错,桌子上一片狼藉,酒将残尽的时候,蔡霞问刘贯词说:“兄长现在泛游江湖之间,都做一些什么呢?是纯粹的游历名山大川呢,还是万不关心,仅仅是寻师访友?”

刘贯词喟然一声长叹,说:“兄弟我哪里有这么个闲情逸致?只是到处行乞要饭罢了!”

蔡霞很关切地问道:“那你平时,乞讨来的东西够吃吗?你是在偏僻的荒山野岭行乞呢,还是广泛地到车水马龙的大城邑去要呢?”

刘贯词说:“我就像飘萍和荒草那样,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要罢了。没有一定的目的地。”

蔡霞说:“那么你要到多少才能拉倒呢?”

刘贯词说:“十万。”

蔡霞说:“你像蓬草邢样飘到哪里算哪里,还指望要到十万,这就好比是没有翅膀就想飞,这真是痴人说梦呢。就算你一定能要到,但是,这要荒废多少年的时间啊!我住在洛附近,家里也不穷,因为别的原因避到此地,音讯早就断了。我诚心诚意地希望兄长能回去,带给家人我平安的消息。至于路上的盘缠,飘游的愿望,用不多长时间就都能得到。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刘贯词想了想,反正到哪里都是要饭,如果能为别人飞雁传书,也算做了一件好,就连忙说:“感谢兄弟的信任,能为你的家人报告平安的消息,这是我很愿意的。”

于是蔡霞赠送十万钱给刘贯词,以备路上的车费盘缠,又交给刘贯词一封书信,交待道:“在客栈里突然有了一个周济你的想法,就忘了仪容礼貌,立即就表露出内心的真诚。你我不是同类,不知道你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想法?”

刘贯词想了想,说道:“这有什么呢?”

蔡霞接着说:“我家长是鳞虫,住在洛阳城的渭桥下边。你合上眼睛,敲打桥柱,自然会有人答应的,一定邀请你进屋。我娘接见你的时候,你不要单独见她,一定要请求与我小妹相见。你我既然是兄弟,感情不应该疏远。信也让她出来拜见你。她虽然年纪小,但是性情特别聪慧,让她帮助,作为主人,赠送一百缗钱,她是一定能答应的,”

刘贯词于是回归乡洛阳。来到渭桥下,看到正是一潭深广澄澈的河水。用什么办法能走到里面呢?许久,他认为龙不应该欺骗我这个无辜的人吧?就试探着闭上眼睛,“通、通”地敲了那桥柱两声。果然,不出所料,立刻有一人出来答应,他就睁眼看去,而没有桥和潭了,有的是一所朱红大门的宅院。宅院楼阁参差,很壮观。

走近来一看,有一个紫衣使者站在门前,拱手问他的来意。刘贯词说:“我来自苏州,带来了你家郎君的一封书信。”

那人拿着书信进去,不一会儿又出来,说:“太夫人请你进去。”于是,刘贯词就跟着紫衣使者,进入到客厅里。里面的布置,真是剔透雅致,金壁辉煌。太夫人有四十多岁,衣服全是紫的,容貌俊美可爱。刘贯词拜见她。她也答拜。而且致谢说:“我儿子远游异乡,久绝音信,有劳您看得起,几千里把书信送到。他和上司不大相投,怨恨不减。自从他出走,三年来家里一直都没有他的音信,暗自焦急,可是,也没有办法。如果不是您特意前来,我们的愁绪还在增加呢。”说完,她让刘贯词坐下。

刘贯词说:“你家的郎君和我约为兄弟,他的小妹就是我的小妹,也应该见她一见。”夫人说:“我儿子信也说了。她是一个女孩子,要拜见陌生人,也还需要略微地梳梳头,马上就出来见你。”不一会儿,一个婢女说道:“小娘子出来了!”只见蔡霞的妹妹,年龄约有十五六岁,容色美丽,是个绝佳人。她巧言狡黠,拜见之后便坐到母亲的下首。于是令人准备酒饭。圆白剔透的鱼丸,细长流畅的鱼面,淡绿的笔架,丰腴的鲍鱼,泛红的桂鱼……,全是水产品,满桌美味佳肴,令人唾涎欲滴。刚开始吃饭,太夫人忽然间眼珠子发红,直瞅着刘贯词。

2、《穆王西游》

周穆王名字叫姬满,父亲是周昭王,母亲是房太后。昭王南巡耐死在途,就立了穆王为周朝的君。当时穆王已经五十岁了,他在位五十四年,一共活了一百零四岁。

穆王年轻时就喜欢修炼成仙的道术,比他的父亲还喜欢玩耍作乐和到处巡游,常常幻想着学黄那样乘车马游遍天下的名山大川。

那时从西方极远的度,来了一个变戏法的人,叫做化人。这人本领很大,能够在火焰来去自如,毫发不伤,能站在半空不掉下来,能把一座城市从东方搬到西方,又能毫无阻挡地穿墙进壁等等。

穆王极其敬佩化人的本领,几乎把他看成是天下凡,无微不至地招待他。可是这个怪的化人,对于那些华丽的卧室、精美的佳肴、动听的音乐、娇艳的美女等等,一点也没有兴趣,在他看来,人间的东西都太鄙陋了。

一天,他邀请穆王到他那里玩玩,好奇的穆王就答应了。

化人伸出自己的一只衣袖,让穆王拉住了,然后腾空上升,一直到了半天云里,才停止下来。穆王由化人导引着,走到他住居的宫殿。化人的宫殿真是金碧辉煌,庄严华丽,到处装饰着璀璨的珍珠和温润的美玉。看到这样的宫殿,再和自己的比一比,穆王觉得十分惭愧。

后来化人又请穆王再到一处,没有别的东西,只看见各种各样美丽的光影和色彩,把眼睛都看花了。又听见各种各样的音乐,把心思都震荡得迷乱了。这些色彩和音乐都非人间所有。

穆王不敢久留,请求化人带他回去,化人甩手把穆王一推,穆王就从半空坠落下来,一下子就醒了。张开眼睛一看,原来还好端端地坐在宫殿上,左右的侍从都是刚才见过的那些人,案上刚斟的酒里还冒着小泡沫,才端上的菜正冒着热气。穆王问侍从自己刚才在哪里?侍从们都十分惶恐,说天子并没到哪里去,只不过打了一个盹。

旁边坐着的化人也说,我和您只是去仙界游了一趟,实际上身体并没有移动。

这一来更惹得穆王游兴大发,心想游都这么有趣,那么真到各处去游玩一下,岂不是更有趣。于是就想敖法黄,乘车马游遍天下的名山大川。

穆王遍寻天下好马和驾车者。这时,有一个叫造父的人,献给穆王八匹骏马。这八匹马来历不凡,它们原来是夸父山上的野马,是武王伐纣定了天下后,放在夸父山的战马的后子孙,所以在野性还保留着祖先的英武气概。

造父在夸父山捕获了它们,加以驯养并且给它们取了名字,分别是:骅骝、绿耳、赤骥、白牺、渠黄、逾辉、盗骊、山子。它们有的奔跑起来能足不践土,有的则比飞鸟还快,有的一个晚上能跑万里,有的背上还生有翅膀,能在天空飞行等等。

造父把八匹骏马献给周穆王以后,周穆王就叫人把这些马在东海岛的龙川附近养着。那里有一种草,名叫“龙刍”,普通马吃了这种草,一天都可望跑一千里,更何况奇的骏马。语说“一株龙刍,化为龙驹”,就是指东海岛的这种奇的草而言的。

造父不但善于养马,还善于驾马。他的驾车本领,是从他的老师泰豆那里学来的。泰豆先在空地上竖立了一些木桩,木桩与木桩之间的距离,刚刚能放下一只脚,泰豆就叫造父在这些木桩之间穿花似的或走或跑,或来或往,要做到完全

不摔倒甚至连触都不触动它们一下。造父学了三天,就学会了。泰豆自愧不如,将自己的绝技——驾驭八匹骏马的车,也传授给了造父。

从此穆王坐着八匹骏马拉的车,由当时最有名的驭手造父驾车,到各地游玩。在路上,穆王得到一只白狐狸一只黑貉子,用它们祭祀了河

英俊的穆王欲周游天下,命人驾着八匹骏马,带着随从,向东进发。至孟津,渡黄河,沿太行山西麓向北**,直达阴山脚下;转而长途西行,绕河套,溯河源,登上祁连山;再西行数千里,来到西*之、西方的极地——昆仑。当他的车驶到弱水时,河里的鱼、龟、鳄鱼等自动为他搭起了浮桥。接着穆王登上了昆仑山,在天界的瑶池上拜见了西*。高贵尊荣,容貌绝世。穆王手持白圭玄壁,而且为了表示友好,赠送白色丝绦一百匹、彩色丝绦一百匹。

*娘娘再三拜谢,接受了礼物。因为早已知道穆王要来,*娘娘早就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盛情地款待了穆王。一时间,鼓乐齐鸣,歌女们跳起了动人的舞蹈。喝的是蜂山石缝的甘泉,吃的是玉树上的果实。在酒席上,西*唱道:“天上飘着悠悠白云,道路啊漫长得无穷无尽。无数的高山大河把我们阻隔,从此一别将难通音信。然而你将长生不老,相信以后还能重逢。”

穆王唱和说:“找回到土以后,将使华夏各都能和睦相处,使万民都过上平等富足的生活,到那时我会再来看望你。不会过三年时间,我就会再来到你的郊野看望你。”

*娘娘说:“自从我来到西方土,就居住在这荒郊野外。和老虎豹子为伴,和乌鸦喜鹊共处。我恪守着为善之道,因为我是天的女儿呀。但是为什么百姓却要和你相分离呢?在一阵阵喧闹的鼓乐声,我的心情却起伏荡漾。百姓的子孙后,只有寄希望于青天了。”

歌声真挚,琴声悠扬,周穆王也落下了几滴惜别之泪。

辞别了*娘娘,周穆王就登上日落之处的弁兹山。把和*娘娘的会见记录下来,铭刻在弁兹山的石头上。石刻竖立在一棵大槐树旁边,题额为“西*之山”。

*娘娘和周穆天子在这美丽的天山脚下演绎了一场缠绵隽永的爱情。但是,和天下所有悲情的结局一样,多情终为薄情负。穆天子口口声声答应*一定会回来迎娶她,结果却杳如黄鹤一去不复返,再没了音讯,害得*娘娘在瑶池边望穿秋水,饮恨终生。于是就有了唐朝诗人的这首爱情挽歌:“瑶池阿姆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不重来。”

也许是因为*娘娘因怀恨穆王的负情而嫉妒天下所有的男欢女爱,所以才会如此狠毒地拆散《天仙醌》里的董永和七仙女,用银河隔断相爱的牛郎和织女。总之是使有情人不能成眷属。

后来祭父从郑圃赶来拜见穆王,报告说徐偃*作乱。穆王急忙回到里平复了战乱。过了三年,穆王又出行于原野,到了山西的雷首山和太行山,然后又回到周朝的都城镐京。当时令尹喜已经跋涉过流沙和草地到了终南山之北,周穆王也追随着他走过的路,请来了隐士尹辄、杜冲,他俩都住在草地树上搭的屋子里,周穆王也来和他们同住,他们的住处被称为“楼观”。后来祭父从郑圃赶来拜见穆王,报告说徐偃*作乱,穆王才又回到里平复了作乱,使社稷平安。穆王登昆仑山时,喝的是蜂山石缝的甘泉,吃的是玉树上的果实,又登上西*居住的昆仑山,全部得到了腾云飞升的道术。他之所以还以凡人的形象在世间出现,是想现身说道,告诉人们修炼的结果。何况穆王喝的是玉石制成的膏浆,吃的昆仑山上的甜雪,还有素莲、黑枣、碧藕、白桔等仙果,怎能不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呢?

3、《吴刚伐桂》

吴刚,是汉族居住在月亮上的仙人,他被天惩罚在月宫伐桂树。仰望一轮明月,可见月亮有些阴影,传说那是吴刚在伐桂。的大意是这样的:月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不仅高大,而且能自己愈合斧伤。月吴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然而不幸却犯了天条,因此天震怒,把他打发到寂寞的月宫,令他在广寒宫前伐桂树,只有砍倒桂树才能免罪。可是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伤就马上愈合了,所以他也只好不断地砍下去。

静静的夜晚,当我们遥望苍穹,那皎洁的明月,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思。多少年来,它激起人们无数奇的幻想和美好的情感。如果你仔细看看,美丽的嫦娥在富丽堂皇的月官里翩翩起舞;官前那棵五百丈高的桂树下,强壮的吴刚在树下畅饮着桂花酒,还有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和一只动作拙笨的蟾蜍陪伴着他们哩!

曾射落九个太阳的后羿为了长生不死,从西*那里讨了长生不老药,想留着同妻子嫦娥共享,哪知嫦娥偷偷独吞,然后奔到月官。那么吴刚又是为了什么而跑到了月球,并且不断的砍伐桂树呢?这里面,也有一个美丽的

吴刚,也叫吴权,是汉朝河西人。吴刚本来是个庸俗的、无所的游手妤闲之徒,每天闲得难受,吃喝玩乐,生活很堕落。有一天从外面胡闹回来,忽然茶不思,饭不想,枯坐了半日。他的妻子缘妇来唤他吃饭,他却一拍大腿,使鬼差地说想到名山大川去学仙。马不停蹄,说干就干,吴刚马上简单地收拾了行囊,带了不多的盘缠,扬长而去。

他到处寻求高士名僧,拜师学艺。然而经过数载的寻访,吴刚依然是一无成,他心灰意冷,就裹了一腰树叶,光着脚蓬头垢面,打道回府了。然而,俗说得好:“山一日,俗世一年。”家里发生了多少变化呢?他心里忐忑不安,也就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吧。经过多日的长途跋涉,吴刚面容憔悴,出现在自家门口。

可悲的是,他的妻子缘妇,在苦苦守候吴刚多年之后,感觉没有了希望,就和乡里伯陵相好上了,并且生下了三个孩子。自然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幸福家庭。

吴刚推门进屋,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三个不大不小的孩子在庭院里玩耍嬉戏,缘妇在织布机前织布,伯陵呢?在哼呲哼呲地劈材呢,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在震惊之余,吴刚感到了羞辱,自己的老婆竟然和别人生了三个孩子!

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力量,吴刚夺过伯陵劈材的斧头,老鹰抓小鸡一般,他就把那伯陵拎了起来,又一脚踢翻,迫其“雉颈”,死状极惨。再看看活踹乱跳的三个孩子,想想他们也是无辜的,就颓然放下斧头,茫然四顾。之后他虽然很生缘妇的气,但还是打算和她消停过日子。

然而炎很快就来找吴刚了,不是请他做*,而是问他罪。原来吴刚杀死的奸夫不是别人,正是炎的孙子伯陵。为了惩罚吴刚,天把他流放到了寂寞无人的月亮上面。

吴刚到了月亮之后,感到寒意彻骨。广寒官上方飘出了几丝冷气,地上是圆的突起,仿佛人间的树墩,一个挨着一个,连绵不尽,一直到远方。这月球,看上去很荒凉。吴刚到月球不久就发现,他工地旁边有一座宫殿,宫殿里住了一个美丽的姑娘。有一天他恍然大悟,宫殿不就是人家说的广

寒官,姑娘不就是人家说的嫦娥吗。

被流放到月亮上的第一年,风平浪静,波澜不惊。负责监管吴刚的*辛给了他一把斧子,叫他去砍树,砍倒月桂的时候就可以回到人间。吴刚仰头看了看那棵五百丈高的桂树,眩晕感自视线的末端落下,哪怕吴刚是学过仙术的人,也望不到它的顶梢。吴刚叹了口气,把斧子扔在一旁,找块干净地方睡觉去了。

天,一觉起来,吴刚感觉精力充沛,吴刚的气刚好运行了一个小周天,吴刚哦了一声,又沉吟片刻,回去拾了斧子,走到月桂面前抬手便砍了一斧。当斧头从月桂伤口处抽出来的同时,斧痕发出奇异的白光,旋即愈合。愚公移山的,吴刚也是知道的。他想: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我一天哪怕只是砍下去一点点,那么即使是再粗大的桂树,也总有被砍倒的一天。这样他一边想一边伐,一天、一个月、一年又一年。他一斧下去,树的皮和干应之豁然而开,而未等斧头划老,口子已倏然而合尽。

那棵高五百丈的树无疑象征着不可抗拒、不可推翻的权威、秩序和传统。这样以来,吴刚老是不断地砍,桂树老是不断地愈合,吴刚就只好日夜不停地、无休止地在月伐桂了。吴刚虽年轻力壮,但伐桂树却遥遥无期。吴刚开始很气愤,同时心里痛苦得要死。心理学家说:如果人长时问地处在痛苦之,而这种痛苦又无法改变,那么他就会爱上这种痛苦。这也许是有道理的吧。铁斧挥劈,树创随合,吴刚渐渐从体会到许多乐趣,悟出了好些哲理。这也许就是苦作乐吧。他常常自娱自乐,唱到:

“铿铿,铿铿,且伐且乐……”

“铿铿,铿铿,且乐且歌……”

吴刚每天伐树不止,千万年过去了,那棵奇的桂树依然如旧,生机勃勃,每临秋,馨香四溢。吴刚知道在人间,还没有桂树,他就把桂树传到人间。

时候在杭州的两英山下,住着一个卖山葡萄酒的*,她为人豪爽善良,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人们尊敬她,称她仙酒娘子。一年冬天,冰封雪冻,清晨,仙酒娘子刚开大门,忽见门外躺着一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的年汉子,看样子是个乞丐。仙酒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还有点气息,就慈心大发,也不管别人怎么议论她,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热汤,又喂了半杯酒,那汉子慢慢苏醒过来,激动地说,“谢谢娘子救命之恩。我是个瘫痪人,出去不是冻死,也得饿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几天吧。”仙酒娘子为难了,因为常言说,“*门前是非多”,像这样的汉子住在家里,别人会说闲的。可是再想想,总不能看着他活活冻死、饿死啊!终于点头答应,留他暂住。

果不出所料,关干仙酒娘子的闲很快传开,大家对她疏远了,到酒店来买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着痛苦,尽心尽力照顾那汉子。后来,人家都不来买酒,她实在无法维持,那汉子也就不辞而别,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一白发老人,挑着一担干柴,吃力地走着。仙酒娘子正想去帮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满地。老人闭着双日,嘴唇颤动,微弱地喊着:“水、水……”荒山坡上哪来水呢?仙酒娘子咬破指,顿时,鲜血直流,她把*到老人嘴边,老人忽然不见了。一阵清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贮满许许多多小萤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上面写着:“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仙酒娘子这才明白,原来这瘫汉子和担柴老人,都是吴刚变的。这一传开,远近都来索要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种下,很快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无限荣光。心术不正的人,种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发芽,使他感到难堪,从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动了月官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子洒向人间,从此人间才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当年,吴刚的妻子缘妇由于内心负疚,便叫三个儿子,一个叫鼓、一个叫延、一个叫殳,飞往月亮,陪伴他们名义上的爸爸,度过那漫长无尽的清冷岁月。他们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不详。从殳开始,制作箭靶;鼓、延开始制造钟、磬,制定作乐曲的章法。所以寂寞的广寒官时常仙乐飘飘。明皇漫游月官的时候把这些乐曲记录下来,回到人间,创作了《霓裳曲》。传说唐明皇漫游月官的时候,吴刚还接见了他呢?只不过当时他面容疲倦,而且他的斧头已经生满了黑锈,破旧的衣袖也没因为没有人缝补而破烂不堪。

点击查看更多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尧舜二帝》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58342.html

热门阅读

  1. 古代寓言故事《猎人的愿望》
  2. 郭沫若《静夜》诗歌赏析
  3. 古诗词中描写雪的诗句
  4. 201最新农历三月三祝福语
  5. 最新的语文师范生教育实习总结报告
  6. 描述七夕节的诗句赏析
  7. 2018年会上的新年贺词
  8. 箜篌引王昌龄诗词
  9. 连续种黄豆的观察日记
  10. 大胆地秀恩爱的情侣个性签名
  11. 早安祝福语正能量
  12. 关于腊八的祝福语
  13. 椰枣怎么造句
  14. 杜甫诗词《不见》的诗意赏析
  15. 学校校庆经典祝福语
  16. 心的重建读后感范文
  17. 小学三年级写家乡景物的作文
  18. 愉悦的读书国旗下主题演讲稿
  19. 孩子在家玩够了吗幼儿园教育心得体会
  20. 推荐关于春天的古诗
  21. 别把时间等没了的美文摘抄
  22. 招聘会的活动总结
  23. 《中国合伙人》经典语句
  24. 201年端午节幽默祝福语
  25.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26. 201年清明节送给同事的祝福语微信
  27. 读《弟子规》有感范文650字
  28. PHP如何用流式操作实现文件分段下载?
  29. 描绘春天美好的诗句
  30. 睡前故事大全给女朋友
  31. 成语故事《管鲍之交》
  32. 关于狗年贺词
  33. 婚礼领导贺词选登
  34. 快乐的元旦小学四年级作文
  35. 优美句子55条
  36. 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自查报告范文
  37. 2016大年初六祝福语
  38.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d、t、n、 》教案
  39. 看懂人生的哲理故事
  40. 娓娓动听怎么造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