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阅读答案以及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26 11:13:29

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阅读答案以及赏析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是辛弃疾写的送别诗,表达自己对于参加秋试的良好祝愿。

参***:

(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这是一首送别词。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次句“春蚕食虽响回廊”就是在首句所点明的环境基础上写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奋笔疾书而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的情景。这样写,突出了“秋试”之“秋”的季节特点,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过“春蚕食叶”的比喻表现出来。

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上阕点明时令和环境。“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天气环境——微凉、被送者的衣着——白苎新袍;“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范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虚实结合。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

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拓展阅读

1、元好问《·候馆灯昏雨凉》译文

候馆灯昏雨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苦梅花候海棠。

旅舍中烛光昏暗,室外下着微雨透进阵阵寒凉。心中挂念的人儿也独坐在闺楼中,缕缕月光映照空床。多情的人却被无情的事物所烦扰,受着相思煎熬,只觉得今夜晚仍像昨夜一样漫长。

那富贵人家豪华的金屋内十分温暖,精美的香炉飘散出薰香,温和可亲的气氛只属于富家子弟。我那文士雅集的庭院中有多少珍贵的相思树木,其中的梅花树苦艰难地熬过了寒冬,就是为了迎来海棠开放的春

: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候馆:泛指接待过往*或外国使者的驿馆。这里指旅舍。

侵:映照。

还:仍。

金屋:西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女阿娇,姓陈。西汉武帝刘彻幼时,他的姑姑长公主开玩笑说,欲把女儿阿娇嫁给刘彻。刘彻回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后有金屋藏娇的典故。

玉炉:指装饰华丽的香炉。

春风:比喻温和可亲的气氛、环境。

富家郎:富有家庭的青少年。

西园:原指铜雀园,三国魏曹植置此,招文士,这里指文士雅集的庭园。

何限:多少,几何。

相思树:典出东晋干宝《搜神记》,后此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候:等候,迎接。

这首词主要是写离别情,上片写伴随行人的是“候馆"的凄风冷雨,而闺人所住的"小楼”也是孤栖凄清;下片的词意不再怨却转而尤人,富家男女终日厮守,享受春意,和词中主人公的孤独状况形成强烈的对比。全词情景交融,语言既隽永含蓄又明白如话,风格清纯质朴。

“候馆”是行人寄住的旅舍,昏灯凉雨是此时与他作伴的凄凉景物。“小楼”是居人所在的闺楼,明月照床衬托出她静夜无侣的孤栖境况。两者对举,构成一种典型的伤别怀人的抒情背景,由此决定了全词的情调氛围。“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分别借用苏轼《蝶恋花》和贺铸《采桑子》词原句,巧成对仗。在这里,多情的是人,无情的是前边两句所描写的.环境中的自然物。这种萧索的时令和孤独的环境,最容易唤起人的离愁别绪。“今夜还如昨夜长”一句,看似说得无谓,却告诉者两层意思:一是受着相思的煎熬,耿耿难眠,故觉夜长;二是夜夜相思,不止一了。

下片不再怨,却转而尤人。“金屋暖,玉炉香”与候馆、小楼清境相对,不仅标明是富家器物,而且又有金屋藏娇典故潜在的暗示,使人想到富家男女终日厮守,这和词中主人公的孤独况味形成强烈的对比。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谓将像梅花那样熬过寒冬,迎来海棠开放的春。然而海棠开时,梅花也就凋零了。在自我宽慰中,希望与悲感交织,一线亮色中仍不免忧郁的灰青。

这是元好问”词调所写“宫体八首”的第一首。元好问于词,似有集大成意。这八首宫体词,并不像过去的宫体诗那样,偎玉倚香,剪红刻翠,不过偏重于写男女相思情而已。这首词在写法上有几点令人称。在构思上,打破了柳永等人写羁旅愁思常用的今、昔、今的三段式,目光专注于眼前情景,把回忆的画面处理到幕后。这样就避开了往日相依相偎耳鬓厮磨的一般化描写,少了点曲折,却更显得单纯恳挚。其次,词的结尾景结情,语淡情深。景又不似实景,乃近于诗的比兴,置于结尾,淡宕涵浑。其三,这首词擒离词造语,素朴清新,力避绮靡甜腻字面。若“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数句,直是乐府民歌俊语。凡此诸方面,构成了质朴清纯的风格,依稀晚唐小词风味。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2、迟子建《哑巴与春》高二散文训练精选

⑴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⑵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 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有声有色地来了。

⑶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⑷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藏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他支持我们藏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但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⑸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打扫的是雪,夏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练习

篇一:《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原创学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导学(原创)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 2、比较,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3、进一步熟悉“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方法。 4、熟并背诵这两首诗。

【学习方法】“三品”:(小组为单位)品+品+品议。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部分

1.请同学们提前详细查《临安春雨初霁》的相关背景等资料。早自习多诵,疏通字句,初步弄懂诗歌大意,已学的鉴知识着去本诗,然后与《书愤》作对比

2.〖知识回顾〗高考考查古代诗歌鉴的“四个方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

3.〖陆游·作者名片〗(详见《导学》P27或《学习指导》P17)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公元1210年临终前写下绝笔诗《示儿》,至死不忘北定中原,收复失地。诗风雄浑

豪放,慷慨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二、自主学习探究

(一)【书愤·背景】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此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62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载,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现实情况:壮志难酬,年华空老)

1、本诗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提示:联系典故的内容回) 明确: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

史〃檀道济传》。“出师一表” 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歌凝练,含蓄,曲折,而不直露。

2、颔联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风大散关”采用了“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手法,遂成千古佳句,请简要用分此手法妙在何处?(提示: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

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雄伟,壮阔(丽)的战

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中原的志向具体化,形象化。

3、这首诗称颂了诸葛亮的出师北伐(伐魏)。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提示:联 系历史背景)

明确:对诸葛亮的仰慕,此自勉,他“功盖三分”,在《出师表》中为国

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格鼓舞并砥砺着诗人。陆游用典明志,诸葛亮自况(自比),渴望能像诸葛亮一样出师北伐建功立业,至

4、冰心荷叶书笔记荷叶冰心母亲

【**--散文】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4课,编者把它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放在一起,歌颂了母爱伟大这一主题。并且,这首诗在构思、写法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一、触景生情,引入自然。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诗,写“我”童年时在故乡园院里看到荷叶在雨中保护红莲的情景,引发联想,表现了“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空下的荫蔽?”这一主题。诗人引入时写到“父亲的朋友”“给我们两缸莲花”,而且是“8年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到莲花了”。“父亲的朋友”知道我们全家喜爱莲花,给我们莲花非常自然,诗人看到莲花而触景生情,自然会引出对故乡园院里莲花的回忆;而且是8年久未曾(转 载 于:w :荷叶母亲冰心书笔记)相见,就像一个老朋友久别重逢,那种尘封的记忆就会一下子浮现在脑海里。

二、诗人给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的、充满着爱的家庭氛围。诗中写祖父在院中与我乘凉时微笑着说的一段话:“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平淡的几句话,既写出了全家人对莲花的喜爱,更写出了全家人对她们三姐妹像花一样爱护;而且,从祖父说话的表情、说话的语气里,我们能够想象老人的温和、慈爱。诗人写这样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着爱的家庭,是为后文描写母爱作铺垫,使水到渠成。

三、三条线索齐头并进,共同完成歌颂母爱这一主题。

第一条线索是写荷叶在雨中保护红莲的情景。诗歌先写红莲“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开满了的红莲在绿叶的陪衬下,亭亭玉立,就像一位衣着漂亮,充满着青春气息的少女,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可是“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眼看红莲就要遭受灭顶灾,“我”“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红莲在遇到风雨时荷叶保护了它,就像一个母亲保护一个受伤的孩子,这种爱不就是母爱吗?所,诗人说“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第二条线索是“我”的情感变化。由于“早起是浓阴的,我觉得有些烦闷”,即使看到亭亭的红莲,“仍是不适意”,而当“我”看到红莲被雨打的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下,我不敢下台阶去,也无法可想”,这里,除了体现“我”对莲花的喜爱外,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我”的那种郁闷、无助、痛苦的心情。而在这时“对屋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的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我”的情感由“烦闷”到“仍然不适意”,最后“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的变化,不光是因为“我”看到荷叶覆盖在红莲上面,也因为“我”到了母亲的身边,母亲便是“我”“心中的风雨”的荫蔽。

第三条线索是写母爱。诗中写荷叶保护莲花,象征了母爱,而写 “心中的风雨”

荷叶母亲冰心书笔记篇二:美文系列(四十九)冰心:荷叶母亲(整理精校版)

作文辅导

0221 0606 ::

父亲的朋友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②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③。在无遮蔽的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空下的荫蔽?

[编辑本段]

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于是在结尾处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空下的荫蔽?”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注释

①荷叶 母亲: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菡萏(hàn dàn):荷花。

③敧(qī)斜:倾斜,歪斜。

对冰心的荷叶母亲最后一段的仿写:(整理而成)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空下的荫蔽。

母亲啊,你是露珠,我是小草,心灵枯涸时,除了你,谁是为我来滋润的源泉。

母亲啊,你是大气,我是地球,灾难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茫茫宇宙中的保护伞。

母亲啊,你是泥土,我是花草,当我在太阳下炙烤时,除了你,谁还能滋润我干涸的心灵。

母亲啊,你是流水,我是鱼儿,当干旱来临时,除了你,谁还能为我提供一个安定的家。

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大海中的依靠。

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冷风中的温暖。

母亲啊,你是土壤,我是芽儿,上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能让我健康地成长。

母亲啊,你是锋刺,我是玫瑰,身边的危险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软弱无助时的坚强。

母亲啊,你是瓜壳,我是瓜仁,外面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土地里的保护师。

母亲啊,你是阳光,我是树苗,自然的风雪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严冬中的温暖。

母亲啊,你是港湾,我是小船,心中的波涛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可依靠的地方。

母亲啊,你是轻风,我是蒲公英,凉爽的来了,除了你,谁是为我播下种子的希望。

母亲啊,你是横梁,我是房屋,强大的台风来了,除了你,谁是我背后最坚强的支柱。

母亲啊,你是一把钥匙,我是一扇门,你关上我的邪恶,打开我的善良,如果没有你,我将永远活在黑暗。

点击查看更多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阅读答案以及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59855.html

热门阅读

  1. 沙石中的宝石寓言故事
  2. 关于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
  3. 早会小故事
  4. 2016年感恩节送给女朋友的祝福语
  5. 手抄报教师节
  6. 自闭症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与管理策略教育论文
  7. 小学生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征文400字
  8. 巧克力工厂读后感
  9.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100字
  10. 课文《晚上的太阳》教案范文
  11. 人间太荒唐但总有人拼尽全力地活着的散文
  12. 歌颂春天现代诗歌精选
  13. 写出和秋天有关的诗句
  14. 席慕蓉:《以诗之名》纪念爱情
  15. 《小鹰学飞》的教学反思范文
  16. 2016年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17. 一年级期末大扫除作文
  18. 生活小记高二散文00字
  19. 《登鹳雀楼》王之涣唐诗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20. 成都二手房购房合同范本
  21. 写人征文: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3000字
  22. 婆罗门和老虎童话故事
  23. 《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原文及译文赏析
  24. 3到岁幼儿的睡前喜欢听故事有哪些
  25. 最优美的诗句有哪些
  26. 201年最新鸡年祝福语
  27. 过年的对联和横批
  28. 三根拐棍的故事
  29. 大学生家教实践总结
  30. 卡夫卡的翅膀寓言的人生感悟故事
  31. 2016快乐的周末祝福短信
  32. 过年贴对联的儿童画
  33. 女生节经典祝福语
  34. 幼儿园教案:一起建筑快乐多
  35. 读书节手抄报
  36. 少先队员学雷锋心得体会
  37. 2016年积极应对挫折让生命更精彩征文600字
  38. 祖国在我心的手抄报
  39. 《会说话的图画》手绘线条图像课程解学教案
  40. 有关于《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