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题金陵渡全诗翻译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9-13 12:19:55

张祜题金陵渡全诗翻译注释赏析

《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客愁杰作,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写诗人的旅夜愁怀,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金陵渡口的小山楼,独宿一夜辗转难眠心生愁意。夜晚潮水在月光的斜映中落下去,两三点灯火的地方就是瓜州。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词语解释】

金陵津渡:今江苏省镇江市江畔。津、渡,均为渡口。

小山楼:为作者宿处。

瓜州:今江苏省邗江南,与镇江隔江相对,因州似瓜,故名。

这是张祜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诗人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寂寞。全诗清灵妥贴,真切自然。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金陵津渡小山楼”,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开门见山。

“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轻灵妥贴,“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

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

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连。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迹,显得浑然无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萧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

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如一幅淡墨山水画。

拓展阅读

1、观沧海原文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歌来表达心志吧。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5)何:多么

(6)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 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竦 ,通耸,高。

(8)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

(13)幸:庆幸。

(14)甚:极点。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7)咏:歌吟

(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咏志:以

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最后两句与本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结尾的一种方式。

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集》,这是乐府《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人没有宏伟的*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2、《蜡梅·少镕蜡泪装应似》

只恐春风有机事,夜来开破几丸书。

【前言】

《蜡梅》是宋代人高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是咏梅花之作,描绘了一幅静动结合的梅花图。前两句刻画其花黄如蜡汁,香胜龙涎,外形虽似,却欠神采。后两句写出一夜春风后,蜡丸一般的梅花便开放了,很好的表现了蜡梅的高洁和作者对梅花喜爱。

⑴爇:烧。龙涎:龙涎香,抹香鲸病胃的分泌物。类似结石,从鲸体内排出,漂浮海面或冲上海岸。为黄、灰乃至黑色的蜡状物质,香气持久,是极名贵的香料。臭:香气。

⑵机事:机密之事。

它的颜色像熔化一些蜡泪装扮似的,燃烧很多的龙涎香,香气还是不如蜡梅。只怕是春风要取走花苞里的机密,一夜过后,装有书信的蜡丸便绽开了。

这是一首咏物。一般说来,咏物当然离不开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征描写,但如果只意到这一点,那就往往会滞于形相而缺乏神采。而对于一些常见的材如牡丹、梅花等,更容易造成人云亦云、千篇一律,高荷此在追**似方面却饶有新意。

首二句从色、香两方面刻画蜡梅外形:蜡梅色黄似蜡,熔化一点蜡汁来装点花朵,应该就像这个样子。至于蜡梅香气之浓郁,即使点上很多龙涎名香,也比不上它。应该指出,这两句级然比较准确地写出了蜡梅的色、香,但是写得并不高明。黄如蜡汁,香胜龙涎,显得呆板而缺乏神采。如果都象这样写,那么这将是一首平庸之作。但是人并没有停留于此,他笔锋一转,抛开蜡梅的形态,写它开花的过程。古人用蜡封书信作丸状以传递机密,取其易带且能防湿,蜡梅的花蕾形似蜡丸。人说:经过一夜春风,有几朵花蕾已诉苞开放了,大概是春风有什么机密要从这“蜡丸”中探取,所以把它们吹开了。这两句想象奇特新颖,出人意表。

这首前两句比较平凡,后两句则相当精警,由于有了后面两句“警策”,使得陡然生辉,从而不觉前两句之呆滞了。从这首小来看,后二句构思之奇巧确是得黄庭坚之所长。咏物一般只描写静态的物体,所以较难写得流动多姿,这首却选择了一个动态的过程作为描写的重点:蜡丸似的花蕾在春风中绽开。人展现出来的不是一幅静止的图画,而是一组活动的镜头,不但春风彼赋予了人的感情,而且蜡梅本身也显得生机勃勃。

这样,人就突破了“形似”的局限,写出了蜡梅的神态。蜡梅在当时是比较罕见的花,许多人作咏它,黄庭坚集中就有好几首咏蜡梅的,但那些大多未能打破“形似”的局限,有新意者少。高荷此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咏物小中不可多得的妙品。

3、《幽州夜饮》古阅读答案附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据《新唐书·说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2)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中的哪一句?表达了人怎样的心情?(3分)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3分)

参***:

(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2分)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2分)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分) 表达了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2分)

(3)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1分)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2分)

幽州地处北方,晚上凉风吹起细雨绵绵,寒冷之气袭来,使树林萧瑟。军中的高堂之上,正在举行宴会,怎能使我暂时忘掉了自己的迟暮之心?军中的娱乐是仗剑而舞,边塞的音乐是胡笳的演奏声。如果我不做这边城的将领,怎么知道皇上对我恩遇之深呢。

据《新唐书·说传》: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初,说为中书令,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坐累徙岳州。后以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都督府设在幽州范阳郡,即今河北蓟县。此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中描写了边城夜宴的情景,颇具凄婉悲壮之情,也委婉地流露出人对遣赴边地的不满。

以“夜饮”二字为中心紧扣目。开始二句描写“夜饮”环境,渲染气氛。“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值秋深风凉之时,在幽州边城的夜晚,风雨交加,吹动树林,只听见一片凄凉动人的萧瑟之声。这一切,形象地描绘出了边地之夜的荒寒景象。第二句还暗用了宋玉《九辩》中的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益发渲染了句中悲伤的色彩。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悲愁的心绪,已经见于言外。而这“夜饮”,就是为了要驱走这恶劣环境带来的悲苦,宴会还没有开始,从着力渲染、暗示中,已经给“夜饮”罩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

第二联紧接一、二句,进入“夜饮”,抒发人的感叹:“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正”字接转巧妙,紧承首联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自然地转入到宴会。人说:正是在这风雨寒冷的夜晚,我们在高敞的厅堂中摆开了夜饮的筵宴,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又岂能忘却自己的衰老和内心的悲伤呢?“能忘”句以问句出之,将人内心的郁勃之气曲折地表露了出来。这种迟暮衰老之感,在边地竟是那样强烈,挥之不去,即使是面对这样的“夜饮”,也排遣不开。中化用了屈原《离**》句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将人心意表达得更加婉曲、深沉。第三联,随着宴会开始,并逐渐进入**的时候,人的情绪也随之兴奋起来,情也有了亮色:“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在都督府的宴会之间,军士们舞起剑来,那矫健刚劲的舞姿,慷慨雄伟的气魄,令人为之感奋。《史记·项羽本纪》中项庄说:“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舞剑是为了助兴,增加席间的欢乐气氛。一个“宜”字,传出人对剑舞的欣。但接着吹奏起胡笳时,那呜呜的声音,使席间短暂的欢乐顿然消失,而充溢着一片悲凉的情调,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塞上本来就多悲凉之意,与人的远戍之苦、迟暮之感,融合在一起,成为心灵上的沉重的负担,情在稍稍有了亮色之后,又忽然黯淡起来。这一联在豪壮中寓悲凉,在跌宕起伏中展现出人难以平息的滚滚思潮,直至引出最后一联。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这十个字铿锵有声,似乎将愁苦一扫而光,转而感激皇上派遣的深恩,以在边城作将为乐、为荣。实际上这最后一联完是由上面逼出来的愤激之语,他将对朝廷的满腹牢**,隐藏在这看似感激而实含怨望的十字之中,像河水决堤似地喷涌而出,表现了思想上的强烈愤慨和深沉的痛苦。清人姚范评论说:“托意深婉。”(《唐宋举要》引)这一联的确托意遥深、措语婉曲,可谓“得**人之绪”,寄寓着人悲愤的感慨,它与首联的悲苦的边塞荒寒之景,恰成对照,相得益彰。以景起,以情结,首尾照应,耐人回味。

歌在语言上遒健质朴,写景之语,并无华丽之辞,与边塞情调极为相称。遣词用字也十分精当,例如“吹”、“动”、“宜”、“重”这些字,看似一任自然,实际经过认真锤炼,用得恰到好处,对写景、抒情起了很好的作用。

点击查看更多张祜题金陵渡全诗翻译注释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62843.html

热门阅读

  1.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2. 送给初中同学的感恩节祝福语精选
  3. 李贺的古诗《将进酒·琉璃钟》
  4. 六年级中队委竞选演讲稿范文
  5. 激情夏日文化月活动通知范文
  6. 《妈妈我长大了》读后感范文
  7. 优秀军训日记
  8. 穿透云层美文
  9. 2016学习不变的步伐心得体会
  10. 描写荷花的诗句整理
  11. 关于咏雪的诗句
  12. 《秋浦途中》唐诗鉴赏
  13. 古诗《题友人秋游肖像》解释
  14. 春节四字贺词大全
  15. 如果那时候我们都勇敢点现在会不会不一样情感美文
  16. 流年经典随感签名
  17.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的优秀教学设计
  18. 开业祝福语之贺词
  19.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和板书设计范文
  20. 梅花的诗句最新
  21.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诗词翻译赏析
  22. 我最敬佩的同学作文800字精选范文
  23. 新春经典祝福语2016
  24. 动起来随笔
  25. 初中毕业祝福语:感谢老师的话
  26. 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27. 蚊香的造句
  28. 保障所工作计划
  29. 《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
  30.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范文
  31. 《作业设计》读后感范文
  32. 仓央嘉措诗集经典句子
  33. 清明节诗歌:清明节祭奠母亲
  34. 关于秋天的诗句二 三年级
  35. 借秋天表达忧愁的诗句
  36. 浅谈新生入园的保育安全管理论文
  37. 难忘的教师节作文00字
  38. 席慕蓉诗读后感
  39. 关于成长的散文朗诵稿
  40. 幼儿个性自我介绍范文
← 返回首页